第二节文化馆(站)俱乐部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10 12:00
岳阳地区群众艺术馆 1964年8月,建立岳阳地区文化馆,与专署文教科合署办公。“文化大革命”中,机构被撤销。1971年9月,成立岳阳地区工农兵文艺工作室。1976年2月,恢复岳阳地区文化馆建制。1984年,改名岳阳地区群众艺术馆。
1964~1985年中,举办群众文艺会(调)演8次,选拔一批优秀节目参加全省历届群众文艺会(调)演,分别获剧本和演出奖。举办“洞庭之春”音乐会2次,涌现出一批优秀业余歌手。组织“洞庭鱼米乡”专题摄影艺术,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中国摄影家协会的柜窗展出,为期15天。1978~1980年,收集整理民歌2000余首,编辑《湘北民歌》4卷,并从中精选416首,汇编成《湖南民间歌曲集·岳阳分卷》。1978~1985年,收集民间舞蹈,从中精选20多个,汇编成《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湖南省卷·岳阳分卷》。
从建馆开始,创办《洞庭文艺》,1982年停办,共办32期,为境内业余作者发表文艺作品之园地。
岳阳市群众艺术馆 前身是原岳阳市文化馆,1983年原岳阳市升格为省辖市后,即定今名。1986年地、市群众艺术馆合署。
1986年后,举办文学、音乐、书法、美术、摄影、舞蹈、戏剧等学习班、讲座69次,组织外出观摩22次,共培训文艺骨干7000余人次。每年举办群众文艺创作学习会2次,请有关专家授课。历年来,组织群众创作各类文艺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991~1996年,全市群众文艺干部在省以上各项指令性活动中发表、获奖、展出的各类艺术作品年均在300件以上。1999年,业余作者发表文艺作品700件以上,有近1/3获奖。挖掘整理民间艺术的工作,已完成《湖南民间故事集成·岳阳分卷》和《中国民间谚语集成·湖南卷·岳阳分卷》、《中国民间歌舞集成·湖南卷·岳阳分卷》等编印工作。组织各种大型群众文艺演出109场,全市性歌咏赛6次,各种展览活动23次。在岳阳举办的历届国际龙舟赛,市群众艺术馆连续两届设计、编导、组织的大型祭龙活动,轰动全城,万人空巷。还承办龙舟节大型文艺晚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及中秋节文艺晚会等,受到广大群众的赞赏。
县文化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县均设民众教育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各县将接管的民众教育馆改为县文化馆,担负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辅导工作。“文化大革命”初期,曾一度被撤销,1974年恢复原有建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馆的馆舍及各项设施大有改观,并新建3个区级文化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40多年中,各县(市)文化馆的工作,各具风姿。汨罗市文化馆始终将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放在首位,全市有73个业余剧团、7个皮影队、4个铜管乐队、文化专业户185家。1991~1999年,以文化馆为中心,组织各类大型群众文艺活动100余次,观众近100万人。1996年的“心连心”赈灾文艺晚会,现场捐款300余万元。平江县文化馆按山区特点,坚持“送文化上山”,多次组织流动图书站、农村文艺宣传队和轻骑队等深入山区的各个角落,为山区人民送精神食粮而倍受赞誉。华容县文化馆举办各类展览,推动科技兴农。创办《华容文艺》、《华容歌声》、《沱江文艺》和《诗画配》等小刊,培育近600位重点业余作者。临湘市文化馆组织群众业余文艺会演、调演和文艺宣传队,促进群众文艺活动的繁荣。岳阳县文化馆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创建农村文化中心而居全省榜首。湘阴县文化馆组织群众美术活动,培育出一批少儿美术爱好者,创作的《我们的友谊船》、《花》等少儿美术作品,参加国际美展,获得好评。
区乡文化站 区、乡文化站的发展经历了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1953年开始,各县在重点区、乡试办国办文化站,作为文化馆的派出机构,有文化专干1人,经费统属文化馆开支。以后有的转为乡办文化站。1958年,各公社普建民办文化站,1960年停办。1965年,试办公办民助文化站,每站配一名辅导员,以三分之一的时间从事文化工作,每人月薪由县文化馆统发12元。“文化大革命”初期,全部瘫痪。1974年开始恢复,辅导员年薪150元。1978年12月,省政府规定,原民办公助文化站转为社办公助,辅导员转为全脱产,由省财政拨付每人年支600元,开办费及活动费统由公社负担。1984年,遵照中央规定,将部分辅导员转为国家干部,经考试考核,择优取录。另有一类乡办公助文化站,其职能是开展全乡境内的各种群众文化活动。1991年,临湘县江南乡文化站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先进文化站”。1995年,华容县北景港镇、平江县嘉义镇、临湘市江南镇等文化站被省文化厅授予“百强集镇文化站”。1996年,境内200个乡镇建立文化站,有专干、设备、经费。1997年,平江县投资180多万元,用于10个文化站的建设;华容县投资100多万元,用于水毁文化建设。同年,临湘市源潭镇、华容县梅田湖镇、汨罗市长乐镇及平江县长寿镇等文化站被省文化厅评为“百强集镇文化站”。1999年,全市各乡、镇基本建立了文化站。各地在新建、扩建和改建文化娱乐场所时,坚持高标准和前瞻意识,使群众文化活动的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并以文化中心为基础,形成了农村文化网。一大批农村文化工作者,为活跃农村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农民作家、临湘市忠防镇原文化站站长袁延长,篾匠出身,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从事农村群众文化工作50年,先后搜集整理民间故事、传说、歌谣4000余篇(首),其中在全国报刊发表的有1000余篇(首),被接纳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故事协会会员;曾经10次评为全省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1981年还出席过全国农村群众文化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厂矿俱乐部 俱乐部的出现,最早是第一次大革命时期,郭亮等人在岳阳从事革命活动,建立岳阳火车站铁路工人俱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各级工会的领导下,厂矿建有俱乐部,为工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之场所。一般俱乐部设电影院、图书馆(室)、游艺场、球场、宣传室、业余文艺队和创作组等。1986年,共有厂矿俱乐部249个,专职管理人员239人。长岭炼油化工总厂(以下简称长炼)有影剧院2座,坚持日有电影专场,并邀请各类艺术表演团体之明星来厂演出。文化宫内设有录像、乒乓球、舞厅、音乐、美术、摄影等活动项目。图书馆一所,坚持每天开放,节假日照常上班。还有体育场、游泳池、标准旱冰场等。俱乐部拥有一支业余文艺队伍:一是文工团,设有舞蹈队、管乐队、戏曲队、合唱队等120余人,每逢节假日,开展观摩竞演活动;二是有文学、美术、摄影、音乐、集邮等8个协会,有会员400余人。每年元宵节的灯会,各处彩灯林立街头,入夜,灯火辉煌,男女老少观灯者络绎不绝;三是体育方面,有男、女篮球队、排球队、健美队、围棋队、象棋队、长跑队等,有各类队员1000余人。1990年后,有100余篇文学作品在省、市报刊发表,12幅美术、摄影作品在省、市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