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8-11 12:00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湖南巡抚陈宝箴设立矿务总局,并在湘阴县城设立转运局,专司矿砂销售。光绪二十五年,岳州开关后,外商大批输入棉纱、煤油、元钉、钢材、水泥、染料、机械等物资,一部分在境内销售,大部分从城陵矶转口销往省内其他各地及云南、贵州等省。纺织、造纸、印刷、机械、发电、化工、采掘等工业的发展,为工业生产资料提供了市场。光绪二十六年(1900)至民国22年,仅岳州海关进口的生产资料就有棉纱371435担,折银10838092关平两;煤油38780497加仑,折银 9960390关平两;机器、车轮折银361857关平两;钢铁44296担,折银272179关平两;纸张折银226063关平两。当时,各县城经营或兼营五金、颜料、柴炭、石油、玻璃等生产资料的商户近百家。
日军入侵期间,各县县城相继沦陷,工矿企业倒闭,工业生产资料市场亦随之关闭。抗日战争胜利后,部分工矿企业恢复生产,生产资料交易亦恢复,但远未达到抗战前的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生产资料交易活跃。1952年,成立中国煤炭建筑器材公司岳阳经营处、中国石油公司长沙分公司岳阳办事处,国营商业开始经营煤炭、水泥、木材、石油、钢材、机械设备等生产资料。销售煤炭3573吨、钢材90吨、水泥343吨、煤油211吨、木材13572立方米。1959年,重要生产资料全部纳入计划轨道,由国家统一平衡分配,生产资料的自由市场基本结束。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和城市建设迅猛发展,1958年“大跃进”开始后,大办工业,大炼钢铁,物资需求急剧增加,由商业部门兼营工业生产资料的格局难以适应形势和要求。1959年2月后,各县物资管理局(以下简称物资局)相继成立,担负起工业生产资料调拨、供应的任务,物资部门成为工业生产资料流通的惟一渠道。50~60年代,农村大办小水电,湖区大办电排工程,建安全楼,物资部门以打“歼灭战”的形式提供物资保障。60年代中期后,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相继投资在岳阳兴建一批大、中型企业,岳阳地区及各县亦新建了一大批中、小型企业,物资部门全力以赴,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物资供应系统的销售额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976年销售收入5264.6 万元,为1964年的5.2倍。由于受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主要物资的分配和供应都纳入直接计划,物资部门不准进行工商登记,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讲经济核算,造成长期亏损。1964~1977年,物资系统共亏损209.4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物资工作全面改革,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基本建立。物资部门增强商品经济意识和市场意识,立足本地,面向全国,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开展大购大销、远购远销,销售额大幅度增大。同时,强调成本核算,讲求经济效益,企业扭亏为盈,连年盈利。1988年,全市物资系位完成销售总额69313.3万元,实现利润 2085.1万元;市直物资部门销售总额29077.6万元,利润946.1万元。
1991年后,生产资料市场全面放开,多家经营的生产资料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全市非物资系统经营工业生产资料的国营(国有)、集体、股份制、个体商户3000多家。物资部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拥有的资源优势、价格优势和市场优势逐步丧失。1992年,市物资局转体为物资总公司,各县(市)、区物资局也相继转体,直接参与经营。1991~1992年,全市物资系统实现销售收入232180.3元,利润1712.9万元,上缴利税2104万元,各项指标名列全省同行业首位。市苏东物资公司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达成易货贸易协议,以40台面粉机、8000多个蓄电池、2台榨油机换回868吨电解铜,进口额1400多万元,创利424万元,是全市物资系统开展国际贸易的首家企业和首宗贸易。汨罗市物资总公司1991年收购长乐保险柜厂,开发出FIM-G-I丙型防盗金库门,先后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和全国第六届 “双新”博览会金奖,被中国银行总行作为金库门定点生产厂家,1992年创利润20万元,1994年创利税80万元,1996年上交税金90万元,成为汨罗市的利税大户。物资企业达到鼎盛时期。1993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经济降温,购销不旺,物资企业库存积压严重,高价位、低质量的商品使企业陷入困境,亏损逐年加剧。激烈的市场竞争使物资部门自救能力越来越弱,调控功能越来越差,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1994年,全市物资企业全面亏损,亏损额 4491.5万元。1996年,市物资总公司宣告破产。至90年代末,破产淘汰的物资企业达15家,转制企业30多家,正常运转的企业仅剩3家。工业生产资料经营进入微利和保本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