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第三节 储存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8-11 12:00

储备盐 民国时期,在岳阳县城厢竹荫街建2栋储盐仓库,但淮南、淮北盐入湘,只经岳阳中转,并未储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盐属国家统管物资。 1953年,国家拨给岳阳盐业支公司特种储备资金60.5421万元,用来储备食盐。湖南省拨款兴建和改建储备盐仓,重点放在边远地区,多依山而建,食盐隐蔽、分散储存。1964年,储备盐改称战备盐。对交通不便、分散储存在农村的危仓盐,分期分批报批放销。选择交通方便,适当集中、调度灵活的地方,兴建一批战备盐仓。1965年,湖南省盐业公司确定境内储存战备9250吨,其中国营商业系统储存5000吨、供销社系统储备4250吨。1969年,进一步加强战备盐的储存量,全境储存战备盐17680吨。1970年修建和调整储备盐仓58处,仓容面积6232平方米。1972年初,储存战备盐19446 吨,其中岳阳调拨站4171吨、平江县5535吨、汨罗县3040吨、华容县3358吨、临湘县3342吨,后经省战备办公室批准,动用6267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继续动用一批战备盐,至1983年末,实际储存盐15309吨。1984年,调整经营体制,陆续批准动用和缴税放销储备盐14570吨。到1990年仅存储备盐739吨,特种储备盐资金结存26298.82元。储备盐仓库有的移作经营盐仓,有的改做他用。

1992年,经中国盐业总公司批准,将1990年末所存储备盐转作经营盐。特种储备盐结存资金全部上交国库,储备盐仓库移作经营盐仓。从此,储备盐注销。

库存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市场缺盐,盐价昂贵。

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岳阳盐务处3 栋盐仓,开始储盐保销。1951年末,库存盐2145吨。农村存盐利用祠堂、庙宇和闲置作坊等作盐仓。1953年,汨罗火车站旁兴建1栋盐仓,存盐672 吨。1954年,境内批发点存储5278吨,其中岳阳库存3682吨、汨罗库存1596吨。1958年,岳阳库存降至1677吨。1959年,成立岳阳盐业运销站,1960年库存降至1224吨,多处出现抢购风。1960~1962年,城陵矶兴建2座盐仓,可储盐1万吨,同时加强调运,实行计划供应,盐源好转,年末库存6353吨。1963年,库存升至12464吨,可保销9个月。1966年末,岳阳地区经营盐库存盐17213吨,货源充足,市场平稳,取消定量供应。1967年盐产不旺,交通运输不畅,部分地方再次出现抢购盐风,年末库存降至11410吨。1970年,批发库存21687吨,零售库存 1.2万吨,货源充足。1976年,由于市场多处抢购食盐,库存压缩至15690吨。1977年末库存增至24883吨。1978~1985年,每年年末库存保持在2~2.4万吨,库存平稳。1986年,由于调整经营决策,库存结构变化,库存盐降至16955吨。1988年因生产用盐较多,库存降至 8446吨。1989年实行定量供应,凭票购盐,盐业部门加强组织调运,库存达23322吨。1990年增至28740吨。

1993年,湖南省盐业公司规定,岳阳市盐业公司定额库存量为1万吨,当年实际库存20478吨,1998年降至12064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