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县(市)城镇规划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8-10 12:00
境内各县城镇规划有据可查的始见民国35~36 年编制的《城区营建计划》、《县城地籍一览图》。1949年岳阳解放后,各县城镇规划经过编制、修订,付诸实施。1958年,各县结合农业发展规划,编制《县城建设规划》。1964年,推广大寨建设新村的经验,从县城到乡镇,制订建设规划(时称远景规划)。1979~1986年,各县(市)均编制《县城建设规划》。1986~1988年,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和市域行政机构的调整,各县(市)先后修编城镇规划。1987年11月,岳阳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到 20世纪末,设市城市增至4个,即汨罗、湘阴、华容3个县级市和岳阳市。县城由6个变成3个,即岳阳、平江、临湘,建制镇增加到101个,其中岳阳市区6 个,汨罗市18个,岳阳县16个,平江县19个,临湘县13个,湘阴县12个,华容县17个。总人口507.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0万人,占总人口 33.49%。城镇职能分为综合、工商、工矿、商业和旅游五个类型。到20世纪末,岳阳市市域城镇功能及服务范围将发展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与县城——小城镇——乡镇等5层6级规模的城镇系列群体。同时对市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筑业、旅游业、人民防空、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规划。199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后,城市规划纳入国家法制,规划工作成为城市建设、经济建设、科学文化技术发展的总蓝图。
汨罗市 1988年进行首次城市总体规划编制。1997年进行第一轮修编。
城市性质,规划发展为湖南省东北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客、货集散要地,长沙至岳阳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
城市规模,近期(1999年)人口10~12万人,远期(2020年)35万人。建设用地16~22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10平方米。设高泉分区、新市分区、营田分区、獭塘分区。
对外交通,发挥铁路大动脉优势,形成铁、公、水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网络。
城市道路,分为四类,主要联系道路,红线宽度50米、40米、24米、18米四等;区内道路,红线宽度30~40米,采用三块板形式;次要道路,红线宽度14~18米,一块板形式。公共交通,市区乘车线路8条,在各区修建停车场1~2处。
房屋建筑,近、中期内公共建筑项目有工人文化宫 (体育场改建)、体育馆、游泳池、体校、游乐场、儿童活动中心、科技中心、信息中心、电视中心、集贸市场。在大众路、车站路、文化路及劳动北路兴建农民街。住宅建筑实行分区规划,统一建设,综合开发,成片布置,逐步实行住宅商品化。至2000年,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0平方米。
给排水,全市分为新市、高泉、獭塘、营田4个供水系统。近期在新市、汨罗江北岸新建1个日产2万吨水厂,在塘家坳建高位水池1个。市区排水按上述4个区为独立排水系统,采用合流制排水。
环境卫生,近期实现垃圾堆放容器化、运输机械化,普及水冲式厕所。在大众山区建立垃圾消纳场,逐步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
园林绿化,近期将红旗水库开辟为红旗公园,扩建屈子祠,开发屈原墓景点,筹建江北公园。将友谊河边、汨罗江边普遍绿化,建成风景旅游区。市内建设小游园和街心花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0%。
煤气,首先发展沼气,近期建煤气池4个(市内2个、新市1个、营田1个),远期在獭塘区建立煤气站和热电厂,实现城市集中供热。
临湘市 1987年首次编制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进行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规划期限为1995~2015年。
城市性质,湘北边贸门户,岳阳市的卫星城市,以地方加工工业为主的现代化山水城市。
城市规划,规划期末(2015年)人口20万人。总用地20平方公里。
城市空间布局形态,为“一带两片、二个中心、环城生态绿化围合”。即中部长安河环境型绿化风光带;东部以现有工业企业为基础,结合火车站,形成城市东部的工业居住区,西部结合新火车站的搬迁,逐步形成城市新的商贸居住区;东部保留老火车站附近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服务于工业区内居民的商业副中心,西部随着城市发展,形成全市的商贸金融中心。
城市发展方向为控制东西,拓展南北。
对外交通,充分发挥京广铁路大动脉的优势,利用好107国道和京珠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从巴咀坳接线,为合理引导城市远期向北发展,京广铁路与城市干道的交叉,规划采用高架和桥涵进行分离。长途汽车站规划搬迁至长安西路以西,老汽车站改作市区短途客运站,在东、西、南部共设3处社会停车站。将现有客、货两用火车站搬迁至建新路北端。
城市道路,临湘市市区道路规划以“四纵、三横”主干道加环路的城市道路布局,道路等级分为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支路4级。
给排水,规划期末(2015年)供水规模每日16万吨,水源采用龙源水库和团湾水库联合供水。分设城东五家塘水厂、城中石咀头水厂、城西林栗兰水厂。排水体制近期为合流制,远期为分流制。在长安河下游设置污水处理厂,污水厂规模为每日6万吨。
环境卫生,规划在楠木港、万家坳、细冲新建日处理能力320吨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工业垃圾综合治理,合理利用。
殡葬设施: 殡仪馆、公墓基地规划建设在五里茶厂,最江公路西侧。
岳阳县 1984年编制《岳阳县县城总体规划》。
县城性质,以发展食品加工及饲料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轻纺工业为主的新城镇。
县城规模,近期城镇人口4.6万人,远期6.95万人。近期规划用地4.75平方公里,远期6.13平方公里,人均用地98平方米。
规划布局,分为工业区、仓库区、生活居住区。
对外交通,公路,近期将汽车站迁至任伯申,其过境公路从新汽车站至荣新公路七里处交汇,并于胡志迭处兴建跨线桥1座,在荣鹿路南侧建停车场1处。铁路,将荣家湾车站改为四等站,另新辟一货运站。水运,远期疏通新墙河道,在樟树湾建一水运码头,在鹿角镇建客、货码头各1座。
县城道路,采用方格式和自由混合式组成,分主要道路、过境道路、次要道路、机耕道4种,宽度分别在40米、36米、24米、18米以内,一般道路保持在7~9米之间。
房屋建设,商业中心以主街十字路为基础,兴建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设施。住宅建筑,成片布局,先完善欧胡里、胡文胜居住小区,另在县政府北新开辟一居住小区。
园林绿化,利用白洋水库开辟为小游园,在城东建一小公园,县城中心十字路口及县城东北角各建一街心公园,樟树坛设置疗养公园,荣家湾水库为县城区休息公园,另建3个苗圃和1个旅游点。
给排水,远期兴建1个日产3万吨的自来水厂;采用分区布局,管网沿道埋设合流制排水。
环卫设施,健全配套管理机构,添置洒水车、垃圾车及其他环卫设施,并在小毛家湖附近兴建1座垃圾处理场。
华容县 1983年编制《华容县县城总体规划》,1988年、1993年和1999年3次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和完善。
县城城镇体系规划,规划至2020年,全县将在空间结构上形成“一个中心、二个次中心、多点的扇形空间网络形态”,主要发展轴线是华塔线、华注线、华南线,县城为一级中心城市;注滋口、塔市驿镇为次级中心城镇。在规模结构上将拥有人口16万人的城市1个,人口2~5万人的城市2个,人口1~2万人的镇13个,人口1万人以下的集镇6个。全县城镇化水平达45%。
县城性质,是湘鄂边境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逐步建设成为交通发达、工贸繁荣、具有湖乡特色的水乡城市。
县城规划,近期(2005年)城市人口10万人,建成区面积8.3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83平方米;中期(2010年)城市人口12万人,建成区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85平方米;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16万人,建成区面积14.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0平方米。为确保县城总体规划顺利实施,核定城市规划控制区总面积 75.4平方公里,建设区占城市规划控制区总面积的19.1%。
县城布局,规划确定县城的城市结构按照以“两横一纵”的道路为基本骨架,分三大片构成,即河西片、河东片、珠头山片。各片区之间的山地、水面等构成楔入式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将城区分成5个组团,百鼎山区为行政办公及高新技术产业区,河西老城区为商居综合区,河东老城区为老工业区,黄湖山区为文教区,珠头山区为新工业区。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省道S204、S306线近期仍贯穿城区,并将经过城区的路段拓宽改造为城市主干道,远期改道从城市边缘通过。规划在S306线(华容大道)北侧建长途汽车站1处,同时将河东湘运汽车站改为市内公交总站。疏通华容河道,充分发挥现有码头的作用,适当发展完善配套水运设施。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按方格网加环路的路网结构完善城市干道系统,配套建设静态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停车场6处、加油站5处、城市广场1处。重点发展以小型车为主体运载工具的公共交通。
居住用地,规划期内对现有居住用地住宅逐步进行改造,并按有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同时积极推行住宅小区化建设和房地产综合开发,规划期末,建设以百鼎山区为主的一类居住用地60 公顷,以河西、河东老城区为主的二类居住用地263.2公顷,以珠头山区为主的三类居住用地80公顷。
工业用地,规划按一、二、三类用地相对集中布置。除一类工业可灵活布置外,其它二、三类工业用地规划确定建设2个工业区,河东老城工业区为一般渣污染为主的二类工业区,珠头山区为污染较严重二、三类工业区。
城市园林绿地和城市景观,规划以水乡城市为创建基础,以黄湖山为景观控制重点和制高点。以人民广场、城市中心、体育中心、城市出入口和各组团中心为景观节点。通过节点、景观轴、重点设计地段、城市标志、风光带作为主要构成要素,形成有序和谐的城市整体景观风貌。县城重点建设公园有烈士陵园和马鞍山公园,风光带和带状绿地2处,包括护城大港和华容河滨河绿带,郊区生态绿地包括黄湖山、二郎湖2处。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远期达到9平方米/人,其中公共绿地7平方米/人,城市绿地率达到35%。
给排水,规划近期以地下水作为主要水源,远期发展华一水库等地表水后备水源。供水管网采用环状与树枝状相结合的混合管网布置形式。排水体制,老城区采用污雨合流制,新城区采用雨污分流制,城市污水采用生物氧化塘,分区相对集中实行生物二级生物处理,珠头山工业区设污水处理厂1处。
近期建设规划,重点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要把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放在首位,抓好老城的市政配套和管理,加快开辟和建设新城,发展方向重点是马鞍山新城区,适当发展珠头山工业区,为远期建设作准备,适时改造河东、河西旧城区,改善居住环境。
湘阴县 1981年开始编制第四轮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
县城性质,在开发湘江航运事业的同时,发展粮食、生猪、水产、造纸、食品工业,发展为岳阳市域西南部经贸中心。
县城规模,近期(1990年)建成区面积3.84平方公里,远期(2000年)扩大到5.23平方公里。人口近期4万人,远期为5.4万人。
县城布局,瓦窑、向阳村、三峰窑、乌龙、牛轭湾为工业区。城北漕溪港拟建水上物资仓库,城东北端建陆运物资仓库。修建地方铁路1条,从川山坪经长康乡进入南片工业区,长15公里,沿线安排一仓储用地。已有城关、乌龙粮食仓库不动,就地发展扩建。
住宅建筑,对旧城区湘东路一带私人住宅进行控制,其余地段原地改造。新建住宅按居住小区标准逐步实施。
公共建筑,近中期拟在先锋路、东湖路、湘长路等地兴建临街房屋建筑,综合楼底层建设小开间铺面,安排个体商贩经营。在江东路、五中、气象局、人民纸厂、三峰窑及瓦窑一带,新建6个集贸市场。
县城道路,近期新建、改建、扩建道路15条,即长岭路、东茅路、江东路、大傅路、尚书路、旭东路等。
园林绿化,结合体育中心的修建,利用曾家山水面、东湖文星塔和现有绿化基地,开辟1个县级公园,1个水上公园和南片工业区的茉莉茶场公园,在沿铁路以北设置1条绿化带,每个居住小区设置1个绿化园地。
平江县 1983年首次编制《县城总体规划》,1996年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修编,规划期限为1996~2015年。
县城性质,平江县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湘、鄂、赣3省交通要道、边贸重镇,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商贸发达、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山城。
县城规模,近期(2000年)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人口6.5万人;远期(2015年)扩大到11.4平方公里,人口12万人。
县城功能布局,整个县城以汨罗江为界,分成南北两大部分,新老城区各自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心,又以两大片相联系的一片形成综合中心,各片分别有侧重,老城区以居住、商贸和行政办公为主,北部靠西发展一小片工业区,新城区以工业、商贸、文教、体育为主,适当安排居住用地,即“两个片区、一个中心,各具特色,相互依托,空间共享”。
对外交通,远期规划106国道东移城外,从水沙坪起,过仙江河,经金窝,在杨源洲处过汨罗江,经童家岭——长冲,在平源村与106国道相接,解决南北方向的对外交通。往西方向的对外交通主要是以新修的平伍公路,直通京珠高速公路。在百花台新建长途汽车客运中心车站,远期城北杨梓山兴建汽车北站,以解决往北去的旅客。
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近期规划完成平伍公路、县老城区民建路、平江大桥至茶厂的拓宽改造及道路硬化工程,县城环城公路建设广电大楼工程、工商银行营业大楼、天岳商厦、富康市场、烟草大楼、电信大楼、邮政大楼等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