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第二节电信业务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8-10 12:00

一、电报通信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四月二十九日,武昌至长沙电报线路竣工。五月,岳州电报分局正式对外营业,开通岳州至湘阴、至蒲圻电报电路。次年,城陵埠(城陵矶)设立电报分局。电报均用电话传递,业务量甚少。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岳州有四等华文明码电报去报44份、计916字,四等洋文电报去报13份、计172字;城陵埠有四等华文明码电报去报28份、计 515字;四等洋文电报去报17份、计129字。

清宣统三年(1911)七月二十九日,湘阴至长沙电报支线架通,在湘阴县衙内安装莫尔斯收发报机,与湖南巡抚衙门通报,未对外营业。

民国1年11月,发往平江、巴陵、临湘、华容4县的电报,均由岳州电报分局专送,岳州至华容4天来回,岳州至平江3天来回,岳州至临湘1天来回。收报人按电报章程付给差费。7年,岳州、城陵矶电报改用莫尔斯机通报。年内,设立湘阴电报支局,正式开放营业,收发官、商电报。

民国11年3月20日,平江县设三等电报局。7月,华容县邮局开办代收电报业务。15年1月,华容县设电报局,始办电报业务。

民国16年,电报种类调整为官军电报、局务公电、私务电报、公益电报和特种电报5种,加急电报为加倍收费。

民国23年,临湘县设立电台,始办无线电报通信。次年7月6日,岳阳、城陵矶等地电报局、电报营业处,在防汛期间,凡杨子江水利委员会及所属测量队、各海关拍发的水位电报、防汛电报,一律免收资费,优先传递。37年9月,岳阳电报业务量共128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电报设备不断更新,电报业务逐步增长。1950年,境内电报去报1.2万份。1953年,电报去报2.7万份。

1957年,电报种类分为防空、事故、天气、报汛、公益、军事、军政、企业、新闻、汇兑、公务、普通、书信等13个报类。 1958年1月1日 ,电报资费取消省内、外和明、密语的区别,不分军政、企业与普通电报,每字由0.13元降至0.03元。是年,电报去报达7.87万份,比1957年增长2.25倍。

1959年,岳阳与长沙开通电传电报电路。1964年电报去报共19.1份。1966~1975年,电报去报共268.7万份。1976年,电报去报32.6万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电报业务量上升较快。 1983年,电报去报58.1万份。12月1日,电报资费由每字0.03元调高至0.07元,特急、加急资费加倍。1984年12月1日,国内电报种类由 11种调整为天气、水情、公益、政务、新闻、普通、汇款、公电8种。特别业务调整为特急、加急和邮送3种。军政电报改称政务电报。同时废除事故电报,将处理非常事件所拍发的电报纳入公益电报。全年电报专报57.8万份。

1986年,岳阳市邮电局开通市区正大岳阳有限公司、商业大厦和岳化等单个用户电报,至1989年,共发展用户20户,创外汇50多万元,4年业务收入达120多万元。1990年,开通160回线用户电报交换机,始办公众用户电报。

1987年5月,开通真迹传真业务,每传送1张16开纸的文稿收费8元。

1988年8月,开办礼仪电报业务。1990年,共有出、进、转口电报176.76万份,其中出口电报92.1万份,比1980年增长1.06倍。用户电报27户,25402次;传真电报309份;国际及香港、澳门地区进口电报360份。

1998年11月30日 ,开办鲜花礼仪电报业务。实现全国联网,在各省、市、县城区内实行。

1999年10月,加强电报技术改造,以市电信局为中心,统一全市电报网络平台。是年,全市国内公众电报25.92万份,国际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公众电报65份;国内用户电报1620次,国际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用户电报466次;国内传真3.29万份,国际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传真18份。电报业务收入34.6万元,其中用户电报收入8.1 万元,鲜花礼仪电报收入16.42万元,公众电报收入10.07万元。

二、长途电话

民国14年7月29日,岳阳电报局至长沙间的电报线路每日13~15时,定时开放长途电话。

民国22年7月1日,岳阳、城陵矶、平江、华容、湘阴、临湘等17处,利用报线试办长话并对外营业。长话种类有普通电话、加急电话、传呼电话、预告电话4种。因线路原因,音质音量均差,远距离通话更感困难。

民国25年5月,以南京为中心的9省长途电话开通后,岳阳成立长途电话局,对外营业。长途电话分为叫号、叫人、传呼3种和寻常、加急二类。另设特约、定时及夜间通话3种特别业务。是年,临湘至岳阳、至湖北省蒲圻、通城通达长途电话。平江县以县城通往四乡电话杆路为基础,延伸至浏阳、湘阴,江西省修水、湖北省通城等县的长途电话。

民国26年,因抗日战争需要,架设岳阳至平江长途电话线路,长150公里。11月,日军犯境,电报局撤退,随县政府迁至关王桥,架设关王桥至长沙长途电话线路,长131公里,开放报话两用通信。36 年,长途电话增加新闻电话(按7折收费)、夜间减价电话、代传电话等业务,因军政通话比重大,商话很难顺利接通,增办“特快”长话业务。规定挂号后10分钟内接通,按普通叫号电话资费4倍收费。

民国34年11月,恢复岳阳电话局,安装长话、市话合一30门总机1部,以后又修复至汨罗、汨罗至岳阳铜、铁线各1条,岳阳至武昌以幻线通报,以滤波器开通汨罗、蒲圻通话。36年,岳阳长话、市话总机分设,增装20门长话总机1部。37年6月,增装10门长话总机1部。临湘恢复与岳阳通电话。37年,临湘恢复与蒲圻、通城的长途电话。38年,华容县恢复长途电话业务,每日来去电话10张左右。

1950年,对境内长途电话交换杆线网路进行修复改造和技术更新。长途去话共2.7万张。

1953年,长途电话分为防空情报、首长、军政、普通、新闻、公务等6类。长途去话3.2万张。1957年,机关、企事业单位紧缩开支,控制挂发长途电话,长途去话降至3万张,比1956年下降3.56%。

1958年1月,执行邮电部制定的全国长途电话资费标准,分14种分别计价。长话业务量达到6.5万张。1963年7月,长话由14种调为8种。1964年10月,开办会议电话业务,是年,长途会议电话175张,其中计费159张。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境内长途电话下降。1971年,党政机关逐步恢复职能,长话业务回升。1978年,境内长话去话53.8万张,比1966年增长1.26倍。

1983年,长途电话直线上升。1984年,共出口长话75.9万张,1990年达194.5万张,较1980年增长2.25倍。国际及香港、澳门地区出口长话5622张。

1992年11月15日 ,岳阳市区1000门长途数字程控电话开通。 1995年5月1日 ,长途电话实行分段计费。即非假日每日21时至次日7时、双休日及法定假日全日收半价。

1996年5月30日 ,境内113、115、116、118、173特服号直接由岳阳市邮电局长途台统一受理。 1998年7月1日 ,资费调整按距离分为每分钟0.72元、1元、1.2元,增加长话计费减价,每日0~7时,按全价的30%收费。是年,长话业务收入7805万元。1999 年,长话业务收入完成7851万元。国内长途电话通话3787.92万次,互联互通国内长途电话631.88万次,国际电话通话2.84万次,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通话6.25万次。国内长途电话收入7187.14万元,国际长途电话收入215.6万元。

三、市话业务

民国18年,临湘县城始办市内电话,仅有国民党县党部、县长室、警察局和税务局4部电话。25年,平江县政府建立电话排,架设和维护县城电话和各乡电话。36年10月,岳阳县城同丰金号、邹宝金号、庆丰南货号等5家商行集资安装5部电话,始建城内电话网,开办城内电话业务。36~38年,临湘、平江、岳阳县城分别有电话11部、24部和27部。

1951年6月,各县邮政、电信合并成立县邮电局。1953年,各县政府电话排由邮电部门接管。1955年,市话共发展到458户。

1960年,各县邮电局先后确定市话基本营业区。1962年2月,岳阳县城市话交换容量为550门,由三级局升为二级局。电话用户正、副机月租费9元和3元,中继线月租费27元,市话用户409户。1967年,境内市话用户发展到1418户。

1978年5月~1986年1月,市、县邮电局先后安装纵横制市内自动电话交换机,市话业务增长较快。1986年,市话用户增至4613户,其中计费用户4330户;公用电话用户13户,私人户、个体工商户45户。全市226个乡镇,有9个乡镇进入市话网。1990年,市话用户发展到8653户。境内233个乡镇全部进入市话网;2736个行政村有 31个村的用户进入直拨市话网。

1992年11月28日 ,岳阳市开通3.5万门市内数字程控电话,其中岳阳县4000门、临湘市5000门,岳阳市2.6万门,带动各县(市)数字程控电话建设。是年,市话达1.77万户。1993年发展到4.17万户,比1992年增长135.59%。

1995年6月25日 零时,全市电话号码在1个区号(0730)下由6位升至7位。是年底,全市实施“九五”1412通信工程,电话主线放号完成14.11万户。其中市内电话10.93万户(含住宅电话88885户和公用电话2995户),与农村电话数累计实现1412通信工程目标。

1996年5月10日 ,全市开办租赁电话业务,首期每部预交押金1000元,开通长途电话的每部加交押金500元,开通国际长途电话的每部再加交押金2000元,每部电话收取月租金40元,基本月租费、市话计次费及长途电话费按乙种用户标准收取。次年,全市固定电话资费调整为市话月租费甲种用户17.68元,乙种用户27.3 元,中继线81.9元。1998年,全市市话净增2.61万户。

1999年,全市城市电话用户22.93万户,其中住宅电话20.17万户。在城乡电话中,实现公用电话1.18万户,201卡电话6766户,IC卡公用电话1364户。全市城市电话普及率 22.54%(户/百人),户均收入38.75元(户/月),本地网电话收入16506.26万元。

四、农话业务

民国14年7月,长沙、岳阳驻军为联络军务,利用长沙至岳阳电报线路幻线,开通长沙至岳阳的长途电话。驻军撤走后,电话线路移交当地政府接管,逐步发展成为县办乡村电话。

民国19年,湘阴、平江、临湘县相继始办乡村电话。由地方政府自建自用。临湘县架设长安至羊楼司、路口、桃林、忠防等集镇的电话线路,均为官办官用,一般不对外开放营业。湘阴县乡村电话建设及员工薪饷纳入县财政预算。25年1月,临湘县有农村电话7部。26年,平江县集镇都通电话,日军犯境后,杆线被毁。27年1月,岳阳县共有乡村电话杆线272.5 公里,总机3部25门,电话单机11部。35年,湘阴县用电话拨付经费为248元法币。

民国30年2月,规定防空电话、军事电话、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的公务电话均为义务电话。农村电话设备简陋,业务收入甚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村电话由各县地方政府直接管理,主要供区、乡政府免费使用,除军政机关外,一般只有粮库、税务所、合作社、银行等单位装有电话。1953年,农村电话统一交县邮电局代管,军政机关继续免费通话,其余用户通话收费办法由各县邮电局与地方政府协商决定。

1955年,除防空情报机关免费通话外,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均须纳费。固定话费每部电话月收取10元,限县、区、乡政府与县委、区委使用;企事业单位团体采用计次通话费,每3分钟为1次,经1部总机接转通话的每次0.15元,经2部及以上总机接转通话的每次0.3元。县、区机关人员下乡时使用农村电话,执行《出差人员借机通话处理办法》。1956 年5月,中共县委会与县人委会及所属法院、检察院、民警队、兵役局、县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区乡(镇)人委、中共乡(镇)支部、公安派出所、县委驻乡工作组享受固定话费优惠。其他单位均按计次收费办法执行。1958年1月,一律实行计次收费。计次收费标准是在县内每通话1次(3分钟)收费0.1元。 1957年底,境内农村电话946户,业务收入23.9万元。1960年农村电话用户2608户,业务收入83万元。

1959年1月~1961年6月,县以下邮电机构下放到人民公社。农村电话交换机和装机门号盲目突增,湘阴县不到半年就急增交换机62部计2034门,个别地方还出现大队装总机、小队食堂装单机的风潮。由于战线过长,摊子太大,邮电局管理失控,各公社在业务处理上各行其是,有的免费通话,有的截留收入,管理混乱。1961年6月,湘阴县邮电局经请示中共湘阴县委同意,下放公社交换机50部,人、财、物均由各公社自行经营管理。

1963年,各县将县至区、区至公社的交换机及机线设备划为全民所有,统归省邮电管理局管理;将公社交换机及以下机线设备划为集体所有,由各县邮电局代管。规定境内开办普通电话、同线电话、窗口零售电话、会议电话、农村电话联络国营长途电话、用户小交换等业务种类。分别制定资费标准与收费办法。年末有农村电话2468户,通话89.7万张。

1964年,农村电话划分两种所有制和试行新的营业规定后,网络设备和业务较快。境内农村电话交换机容量6596门,杆路长9484公里,架空明线7580线对公里,其中邮电局经营的分别为3510 门、4567公里、4997线对公里;农村电话用户2291户,通话124.1万张,业务收入67.3万元。

1970年,各县、区农村电话业务徘徊不前。1980年农话亏损84.4万元。 1983年8月1日 ,适当提高村电话资费标准,农村电话开始扭转亏损局面。1985年,国营农村电话2584户,通话239.3万张,收入177.4万元,较1984年增长74.26%。

1990年,全市农村电话用户发展到3985户,其中计费3667户,农村专业户、私人户40户;全市农话通话359.2万张,农话收入467.3万元。

1992年,实施农村电话改制扩容数字电话工程。全市农村电话用户上升到1.01万户。农话收入2281.5万元。1996年,制定“九五”全市7118通信工程目标,推动全市农村电话改制工程,加快农村电话的发展。1998年,全市农话用户净增2.2万户,期末为8.41万户,农话收入7503万元。

1999年10月1日 ,实施全省“ 155” 农村电话通信工程,农村电话成为电话大放号的重点,净增农话用户2.46万户,年末达10.87万户,其中计费用户10.61万户;农话收入7980.35 万元;农话普及率3.51%(部/百人),户均电话费收入31.96元(月/户);174个乡镇全部通电话,通电话的行政村3016个,创造电话村102 个,分别占全市行政村的98.72%和3.33%。

五、数据通信

1991年4月28日 ,岳阳与长沙分组交换网系统专线联网,为金融、保险、税务、公安、电信等部门的数据通信服务。数据通信包括IP上网、帧中继、DDN和分组交换业务。提供电子信箱、电子论坛、远程登录、文件传送、浏览服务、163国际互联网等多种服务功能。 1993年9月11日 ,岳阳市始建分组交换网系统,开通24个端口。1994年,全市分组交换业务收入8万元。

1995年11月30日 ,始建DDN网323个端口,其中市、县(市)邮电局分别为215个和108个端口。

1996年12月,始建163信息平台。次年5 月,始建17989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电话委托进行股票交易及代缴电话费系统,实现全省联网。资费标准为每小时信息费4元、通话费2.2元。1998年5 月,在市区东茅岭、南湖、解放路、火车站开通ATM/帧中继通信,为各专网提供接入业务。 6月18日 ,始建169信息平台,建成169岳阳信息港。 7月7日 ,岳阳市第一家公众信息网多媒体网吧对外开业。是年创收20万元,次年达40万元,共有用户17户。1999年6月,岳阳市电信局与湖南大学开展网上教学;与岳阳市广播电视大学和岳阳市计算机学校联合开办网上大学和网上教学业务。 9月6日 ,岳阳市电信企业投资450.6万元,进行第二期DDN网扩容458个端口。是年,境内DDN业务收入上升到20万元。全市分组交换拨号用户491户,分组专线用户137户,全年创收70多万元。全市数字数据网本地网业务用户端口924个、IP网拨号注册用户1287户,IP网专线注册用户2户,IP网上信息源和应用系统32户,国内数据通信业务收入330.21万元;共招收网上大学学生350名,创收40多万元。

六、信息通信

1993年10月,引进台湾邦毅科技股份公司多功能信息服务设备,始建160人工信息咨询台和168自动语音查询服务系统。1996年,实现168部分内容全国联网和全部内容全省联网。次年,采用广州新太智能多功能系统建立160和168信息平台。

1999年,160、168信息平台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容服务。由6个节点扩至10个节点。内存由16兆扩至32兆;坐席由32兆扩至64兆。建立自动信息信箱1.2万个,实际利用8500个,实现集中管理,合理利用,覆盖广泛,资源共享。是年,全市160电话信息服务50.03万次,电信信息服务时长230.84万分钟;168电话声讯服务66.69 万次,电话声讯服务时长111.96万分钟。信息通信业务收入536万元。

七、无线寻呼

1988年9月12日 ,岳阳市邮电局始建无线寻呼台。采用美国摩托罗拉主机设备,人工操作,寻呼通信能力为半径25公里范围。是年,岳阳市区发展无线寻呼用户97户。1989年,增设无线寻呼发射机、操作终端机各2部,无线寻呼用户增至297户,其中计费用户286户,寻呼收入15万元。

1992年11月24日 ,岳阳市无线寻呼SE3万户寻呼电脑系统试开通。中继线由12条增至21条,坐席由4个增至7个,总投资50元。年底,无线寻呼发展到5352户。

1993年5月1日 ,岳阳市127自动无线寻呼系统开通。 8月15日 ,岳阳市政府自办的洞庭无线寻呼社会台开通,容量为3000门。全市出现无线寻呼激烈竞争市场。寻呼资费改为数字机每部每月服务费15元,汉字机每部每月服务费35元,带机入网费每号每次80元,过户费每号每次30元。全年无线寻呼1.57万户。1994年4.34万户。

1995年,无线寻呼实现全省联网、全市联播的技术改造,以其新业务、新技术的优势迅猛发展。是年,境内无线寻呼8万户。1996年为9.91万户。

1997年3月,126、127无线寻呼计费方式由月租费改为主叫付费,每次收取0.36元。计费方式的改变,极大地刺激了消费市场。是年,全市无线寻呼发展为13.67万户。1998年4 月,126、127无线寻呼网络容量达30万门,基站38个,覆盖率达90%,无线寻呼发展到18万户。

1998年11月20日 ,岳阳市寻呼公司经过半年筹备,从电信剥离并注册成立,主营全市126/127寻呼业务,用户达18万户,市场占有率达95%。1999年,电信新蓉园、润讯、洞庭等寻呼公司纷纷进驻岳阳,寻呼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岳阳市寻呼公司通过专业化、公司化管理,业务得到长足发展。至年底,全市新增126/127、 198/199寻呼用户4359户,总数达21.95万户,比上年增长30%,当年业务收入达3755万元。

1999年12月8日 ,由岳阳市电信局代理湖南新时代通信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岳阳分公司无线寻呼业务。使用96126、96127接入号,高频高速,全省同播,自动漫游,主叫付费,具有群呼、组呼、语音留言等功能的寻呼网。年内发展无线寻呼3.95万台户。

1999年12月14日 ,建成 280M 198、199全国高速无线寻呼网,实现全国国家公众寻呼网联网运行。全市投资150万元,使基站增至41个、台席达9个、交换容量40门。年末,共有无线寻呼户数21.95万户,无线寻呼业务收入37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