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搬运
来源:史志办 日期:2015-08-10 08:25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汉阳冶炼厂在城陵矶购地建造栈房。光绪三十二年(1906),汉冶萍煤运道城陵矶煤栈正式储煤,成为港区第一个货场、第一个专用码头,俗称“炭码头”。从此,城陵矶有了码头搬运工人。民国10年,平江县成立搬运工会,会员228人。35年,脚行人员专业工会与搬运工会合并,组成挑运业工会。民国时期,各县城镇均设挑运业工会。36年9月,城陵矶提驳挑运业联合工会成立,有会员61人,其中挑运业25人、提驳业36人。提驳工人将泊于江心的火轮或大船上的货物过档于木划,木划运至岸,再由搬运工人将货物送给货主。
1949年7月岳阳解放,
1958年,境内搬运社进行码头改造、整修道路,逐步用胶轮板车取代人力和木质板车。岳阳县搬运社开始使用拉坡机(循环线),城区街河口、游击巷等码头分段安有拉坡机拉坡,降低劳动强度,缩短运输时间。
60年代中后期,受“文化大革命”影响,搬运业处于混乱状态,管理制度被取消,运输质量下降,货损货差经常出现。
70年代,搬运业整顿运输秩序。岳阳县搬运社实行合同运输,建立货损、货差责任赔偿制度,赢得货主单位信誉。各县搬运企业纷纷效仿,搬运业再度兴起。1971年,岳阳县搬运社为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益和质量,先后自制三轮车(安装140柴油机)52辆,购入汽车21辆投入运输。70年代末,岳阳城区搬运胶轮板车基本淘汰,被汽车所取代。各县搬运企业亦相继采用汽车、拖拉机投入运输。
90年代,由于社会车辆发展迅速,不少货主单位自备运输车,货源减少,搬运企业普遍面临困境。1999年,岳阳市装卸搬运总公司完成搬运量12.69万吨,较1989年减少3.4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