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第一章 食品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8-10 12:00

远在四五千年前,境内先民已掌握原始的稻谷加工技术。唐代,岳州茶叶在全国有名。至清代,食品工业除石碾、碓加工稻谷,木榨加工茶油、菜油、棉籽油,槽坊酿酒外,豆制品加工、糕点加工遍及各主要集镇。湘阴县长乐镇甜酒、平江县长寿街的五香酱干等传统食品享有盛誉。清同治年间,俄国商人在临湘县羊楼司建蒸汽机压砖茶厂,改手工压制砖茶为机械压制砖茶,产品全部供应俄国市场。至民国初年,各主要集镇均设碓坊加工稻谷,磨坊加工面粉、槽坊酿酒,酱园生产腐乳、酱菜,糕点坊生产酥饼、茴饼、炒米糕等。20年代,湘阴县新市有20多家制作油干、香干、百页、豆腐的作坊,生产的生太豆豉销售甚广。民国24年8月,湘阴县河市黄品南独创和记三角牌机粉。至1949 年,境内主要有碾米、豆制品、榨油、酿酒、制酱、制茶、酱菜、糕点、屠宰等食品加工业,加工设备简陋,工艺简单,品种单一,以作坊式手工操作为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岳阳食品工业经过了三个发展时期:1949~1956年为恢复时期。各县建立一批较大的食品加工企业,在农村恢复和发展了一批食品生产加工手工作坊,缓解了城乡供应,方便了群众生活。1957~1978年为壮大时期。境内贯彻中共中央提出的“以粮为纲”的发展农业方针,商品粮、棉、油、甘蔗、猪、鱼等生产基地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兴建了屈原、君山、钱粮湖农场糖厂,岳阳、湘阴、汨罗肉联厂、城陵矶粮库等一批以农副产品为主的骨干食品工业企业。食品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左”倾错误影响,个体食品加工企业基本不复存在。1979~1999年为迅速发展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大力发展消费品工业,制订一系列发展食品工业的优惠政策。1984年,先后成立岳阳地区、岳阳市食品工业办公室。1986年,岳阳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强全市食品工业管理的决定》,对发展岳阳的食品工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在投资上逐年增加。1979年,境内食品工业有固定资产原值 8482万元,仅占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的7.8%。1985年用于食品工业技术改造资金3400万元,相当于1950~1979年的40.18%,占当年地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总额的23.1%。1985~1990年,用于食品工业技术改造的资金为12352万元,共对130个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增加了食品工业发展的后劲。其次是在食品工业企业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1980年后,食品工业企业逐步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开展创优活动。至1990年, 共创市以上优质食品316个,其中有首届中国食品工业国内博览会金、银、铜奖25个。食品工业出现了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大、中、小并举的局面。通过抓结构调整,抓技术开发,扩大名优产品的批量生产和出口创汇食品的生产,岳阳市食品工业加快了发展速度,摆脱了低于全省食品工业增长速度的状况。食品工业产值1980年为20897万元,1985年为35600万元,1990年上升到68076万元。利税总额1980年1743万元,1985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155万元。1990年,由于屠宰及肉类加工业、饮料酒等行业不景气,利税总额为2087万元。1999年为13794元。至1999年,全市拥有各类食品加工企业334个,固定资产原值24642万元,净值17591万元,形成一个具有湖乡特色、门类齐全、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工业体系。成为岳阳市仅次于石油、化学工业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