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第二节 产品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4 12:00

一、服装

清末,岳州开辟为商埠,受西方文化影响,青少年开始换长袍马褂为短装。辛亥革命后,倡导服装改革,公职人员喜着中山装、学生服和西服,庶民大多仍是对襟单夹、棉衣裤、短褂和折腰大裤。民国时期,服装品种单调。中式服装,有按时令缝制的爱帆西服厂装烫车间。双襟单夹棉衣裤、童子军服、旗袍、裙叉和少量皮袄等。短装有学生服、衬衫、西服、夏威夷式短夹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服装产品以时兴解放区流行的腊梅装为主。60年代,风行草绿色解放军服。改革开放以后,服装品种突破古板单调的局面。1984 年,缝纫企业参加省、市评比的品种花色达100多个,获省、市新优产品奖16个。1990年,境内生产的有生活服、防寒服、职业服、学生服、童装和婴幼儿装等五大类近400余个品种,200多种款式。

羽绒制品 1976年始,外贸部门改出口原毛为出口羽绒制品,羽绒制品工业随之崛起。80年代以后,全市相继建成9家羽绒制品企业。国家注册的有岳阳县洞庭雪、友士牌,临湘县北兴、月谷牌和华容县华羽牌投放市场。1990年,羽绒制品企业有固定资产原值717万元、净值571万元,羽绒服生产能力40万件,实产13.31万件。羽绒生产能力800吨,实产205.6吨。完成产值2460万元,占缝纫业同期产值的34.1%,实现利税110万元。占缝纫业同期利税的22.7%。湘北羽绒厂生产的水洗鸭绒和白鹅绒,是出口日本、德国、美国、意大利和新加坡的拳头产品。1987~1990年,累计出口交货值1500万元。主要产品有康乐服、卡曲服、扎案服、腊染服、摩托服、明星服和鹅裘皮服,此外,还有羽绒被和羽绒枕蕊等150多个品种。

胶领衬衫 1974年,岳阳县立新服装厂派员到外地学习,回厂后试制成功,80年代中期批量生产。同期,市湘丽机绣厂开发出湘君、湘仙牌胶领绣花衬衫,1989年获省优质产品奖。湘仙胶领衬衫在中国妇女儿童用品40周年博览会上获铜牌奖。1990年生产能力50万件,占全市的80%。当年实产49万件。

西服 1980年前,款式和色彩都较单调,产量少。1985年以后,西装成了城乡的常见服装。增加多种领型、开叉、单排扣、双排扣和翘勃头等新款式。配齐准肥型和肥胖型多种规格。年产量由4~5万套增至20多万套。1990年,市爱帆制衣公司生产的爱帆西服获全国中外合资企业精品奖。

二、布鞋

清末,长沙人陈桂元在平江县城开办桂福斋鞋店。产品为手工缝制的男圆口布鞋、女绣花布鞋。民国期间,境内有鞋庄25家,从业达30余人。产品主要是男式力士鞋、女式双袢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布鞋缝制从妇女的家务劳动中分离出来,发展为社会化的生产行业。1990年,布鞋业有职工1033人,布鞋产量163万双,有男女转口棉鞋、三扣棉鞋、拉链棉鞋、方口鞋、女式蝴蝶鞋、绣花鞋和各式童鞋等130多个品种花色。洞庭布鞋厂生产的绣花拖鞋深受用户欢迎,1989年进入北京市场,6000双绣花拖鞋在北京前门商业大厦试销,很快销售一空。北京王府井东风商场设立洞庭布鞋专卖柜台。1990年,湘阴县白马鞋厂生产的资江牌呢面布底鞋,获首届中国鞋文化博览会最优设计、质量银牌奖。

三、制帽

20年代初期,平江县缝纫业开始缝制地方团练帽和红军八角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帽子生产发展很快。1955年,生产各种帽子3.2万顶。1970~1980年,岳阳人民制帽厂和临湘县聂市制帽厂相继建成投产,结束帽子由服装业兼营的历史。先后上市的有男女便帽、皮帽、风雪帽、太阳帽、学生帽、婴儿披风和各种职业帽等150个花色品种,各种工作帽产量最大。岳阳市人民制帽厂生产的婴儿帽被省授予设计二等奖,杜鹃帽获市科技进步奖。1990年,全市生产帽子29万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