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棉纺织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8-10 12:00
宋末元初,平江县开始种植棉花,纺纱织布,手工棉纺织业逐渐发展。至清嘉庆年间,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遍及城乡。但所用工具原始简单,生产效率极低。工场作坊极少。清末民初,海禁大开,“洋纱”、“洋布”源源输入,家庭手工棉纺织一度处于困境。
抗日战争期间,“洋纱”、“洋布”输入受阻,大布生产又发展起来,尤以岳阳、平江2县为最。民国30年,平江县产大布52.16万匹,36年产大布140万匹,供制作军被之用,被称为“纺织模范县”。其后,受战乱及通货膨胀的影响,手工棉纺织作坊纷纷停产歇业,纱布产量顿减,棉纺织业频临绝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岳阳棉纺织业得到长足发展。
1949~1965年,人民政府大力扶持手工棉纺织业恢复生产,积极引导私营织布、织染作坊和城镇个体织染手工业者走合作联营的道路。1956年基本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60年代,随着手工机具的更新和动力设备的增加,各县小型棉(色)织厂逐渐步入现代纺织工业行列,使手工纺织合作组织逐步变成具有一定规模公私合营企业和集体企业,1959年,先后建成投产的有平江县棉织厂、岳阳县棉织厂、岳阳县针棉织厂。
1966~1986年,岳阳现代棉织工业进入发展时期。1966年10月,汨罗帆布厂(现汨纺)开始动工兴建,1970年4月全面民间手工纺线。投产。至1988年,汨纺已成为一座大型纺、织、印染全能企业。1986年,境内有棉纺织企业2家、棉纺锭60576枚、线锭14780枚、织布机648台,年印染能力800万米。新建色(单)织企业9家,织布机998台。
1987~1990年,岳阳现代棉纺织工业进入大发展时期,先后兴建5个棉麻纺织厂,续建、扩建5个中、小型棉纺织厂,全市增加棉纺锭116840枚、织机416台。1990年,境内有棉纺织印染联合企业、单纺企业11个,拥有棉纺锭147584锭、气流纺1176头、织机1000台,职工13263人,完成工业总产值24503万元,实现利税 656.4万元;色(单)织企业16家、织机1120台,职工4307人,产棉色织布1517.56万米,完成工业总产值3593万元,实现利税20.4 万元。
1991~1999年,在纺织工业中占重要位置的棉纺织业,效益跌至历史最低,曾出现全行业亏损现象。1997年,棉纺织业开始压缩、调整。至1999年,共有汨纺、华容县第一纺织厂等7汨罗纺织印染厂生产车间。家棉纺企业压缩淘汰落后纺锭48952枚,分流职工4178人,行业出现明显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