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卷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8-10 1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境内几乎没有石油、化学工业。50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筹建岳阳总厂(今3517工厂),1953年竣工投产,当年生产解放鞋111.58万双、雨衣2.65万件,完成工业总产值1511.7万元。

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掀起群众性办厂热潮,岳阳轻化工厂等一批小企业生产土化肥、土农药及硫酸、烧碱等基本化工原料,但均属街道集体企业。

60年代末,岳阳石油化学工业开始大规模基本建设。1971年5月,长炼4套炼油装置联运投产,完成投资24213万元,形成年产25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结束湖南液体燃料依靠外地供给的历史,还为省内化学工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三苯“三苯”指苯、甲苯、二甲苯。原料。同年,岳化进入试产阶段,至1974年,锦纶、涤纶、环氧树脂等合成材料及烧碱、丙烯、环己酮,己内酰胺、环氧氯丙烷等基本化工原料陆续投产,共完成建设投资38560万元。为配合农业发展,支农化工行业迅速形成,并成为地方化学工业主体。1966~1973年,累计完成基建投资2630万元,先后建成岳阳地区氮肥厂、磷肥厂和各县氮肥厂,形成年产10万吨碳酸氢铵和6万吨钙镁磷肥的化肥生产能力。华容农药厂通过改造,粉剂年加工能力达到3000吨水平。1974年,化工行业全民企业12家,共完成工业总产值53012万元,实现利润 9276万元。

1976年,临湘农药厂始产50%马拉硫磷。 1979年7月,洞氮试车投产,共完成投资32076万元,形成年产24万吨合成氨和38万吨尿素的生产能力。岳化一面打通生产流程,一面建设顺丁橡胶、聚苯乙烯、苯酐等重要生产装置。1980年,14家全民化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5亿元,5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85%

80年代,岳阳石油化学工业实现由单纯生产型到生产经营型转变,投资重点由新建企业转移到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六五”期间,长炼原油年加工能力扩大到350万吨。1981~1990年,小氮肥行业开展以节能降耗为中心的多项技术革新。同时,通过联醇、联尿、联产小化工等措施调整产品结构,实现多样化经营。1990年,岳阳石油化工系统有企业87个,其中全民22个,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9.31亿元,净值12.65亿元,从业人员38870人,完成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30.6亿元,占岳阳工业总产值的52.25%。化工总产值中,全民化工企业总产值29.80亿元,占97.39%;出口产值5944万元,占1.94%。实现利润5705万元,居全市各行业之首。

90年代,市场竞争激烈,燃料、原材料提价,石化企业困难重重。1999年,地方预算内企业完成工业产值48906万元,销售收入58376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5.4%、9.7%;中央、省属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1.5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6.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5%、32.8%。石油化学工业总产值仍居岳阳工业支柱产业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