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技术改造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3 1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工业技术改造主要是开展群众性的挖潜、革新、改造。1956年,开展机械化、半机械化的技术革新活动,以减轻采掘、破碎、装卸、运输、包装、起重、铸造、金属材料成型和原材料加工等笨重体力劳动强度。60年代初,针对生产薄弱环节,大搞“四革新”和“四小”的群众性技改活动。 1965年,工交系统共提出较大的革新项目497项,完成383项,占总项目的77%。
“文化大革命”期间,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基本停顿,工业技术改造进展缓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企业技术改造工作。1979年,仅支农工业和轻纺工业的技改投资就达1500多万元。1980年,技术改造投资由国家拨款改为企业贷款。技改工作进入高潮。 1981~1986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技术改造完成15965万元,相当于1980年前30年技改投资的13.7倍,共完成技改项目260项(不包括中央、省属企业和乡镇企业)。1985年,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对现有企业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改工作”的指示,重点抓机械电子、医药化工、纺织、造纸印刷、食品饮料和建材等行业的技改工作。1986~1990年,共实施技改项目390项,竣工投产359项,完成投资额56910万元(含技术引进项目投资 7000万元),累计增加固定资产4.43亿元,创汇1400万美元。节汇300多万美元。县(市)、区、场属628个企业中的226个企业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其中84个重点企业中有7个进行了一次或多次技术改造。经一系列的技改工作,有7家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27家升为省级企业,12家被市政府命名为科技型企业。
1990年,全市共落实技改项目76个,竣工项目49个,完成投资8576万元,实际新增产值7156万元,固定资产净值率由1985年的65%增至77%,提高12个百分点。生产设备达11450台 (套),为1985年的149.5%。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04台(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3296台(套)。
1991~1995年,全市完成总投资 280372万元,比1986~1990年增长125.7%。引进国外先进设备600多台(套),引进先进生产线20多条,全市工业技改投入较多的是石化、机械、造纸、医药行业。岳阳恒立冷气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岳阳恒立)生产的汽车空调,市制药二厂生产的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汨纺生产的小帆布等一批工业产品上了档次。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有的还远销欧美、日本市场。60%新增产值利税是依靠工业科技取得的。1996~1999年,共完成技改投资64.8亿元,投资大幅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