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范围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9 12:00
农业合作化后,社队企业和其他工副业生产经营范围开始扩大。1957年,社队企业经营范围包括种植业146项、养殖业18项、加工业25项、运输业27项、商业5项、农具修理业18项、其他业29项。
1960年,相继办起一批小型农副产品加工、农具修造、土化肥、土农药厂等小型企业。工业企业生产农具350万件、土化肥2.2万吨、土农药1.7万吨,农副产品加工产值达145万元,城乡市场商品价值340万元。
1961年2月,将社办工业划分为“必办、看条件决定办不办、暂时坚决不办”三个类型,分别进行落实。“必办企业”是指小型农具制造、维修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963年“必办企业”产值分别比 1960年增长20%;“看条件决定办不办”是指采掘、冶炼、建筑材料等,产值与1960年持平;“暂时坚决不办的企业”是指与大工业争原料,与农业生产、社员生活关系不大,资金靠上级支持的企业,基本停办。
1964年10月,国民经济经过调整后逐渐得到恢复。同年,中共岳阳地委提出“社队企业必须因地制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能经营什么就经营什么”。1969年,农具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值比1963年增长69%,年均增长11.5%。
1970年,岳阳地区要求:“各地要大力发展 ‘五小工业’,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社队企业加快发展步伐。1974年社队企业发展到1905家,从业人员11162人,实现产值891万元,完成利润 212万元,上交国家税金9.7万元,工资总额134万元,并拥有固定资产762万元、各种机械设备1200万台(套)。
1980年兴办1115家商业、饮食服务企业,从业人员5980人,营业额1240万元。
1983年1月,中共岳阳地委提出对合作商业、个体商业、农民在完成统购、派购任务后的产品及粮食(不含棉花和非统购派购产品)实行多渠道经营的政策精神,进一步扩大经营范围。1990年,全市乡镇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到31656家,从业人员574470人,销售额41625万元,分别比1979年增长101%、20.7%和14%。
1989年9月,中共岳阳市委召开全市乡镇企业工作会议,作出《关于发展乡镇企业几个具体问题的规定》。1990年,全市乡镇企业经营范围初步形成含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五大生产行业的经营体系。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岳阳市乡镇企业经营范围更广,经营门类更全,经营行业更多。
1998年,乡镇企业经营范围扩大到国际市场和香港、澳门、台湾,其中香港、台湾合资企业19家、1047人,实现增加值6906万元、利润1892万元、税金748万元;香港、台湾合作企业13家、744人,实现增加值1130万元、利润314万元,税金163万元;“三资”企业25家,外方69人、中方2105人;外方9760万元、中方2894万元,实现增加值1842万元、利润584万元、税金204万元。乡镇企业经营行业扩展到新兴的旅游业。 1999年,旅游饮食服务企业行业发展到29613家;实现产值670553万元,实现增加值6600万元,利润684万元、税金259万元,分别比 1998年增长57.1%、24.5%、32%和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