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排灌机械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9 12:00
一、动力排灌机械
动力排灌机械的使用始于民国37年。是年,湘阴县锡安乡双穗垸堤工局购进美国产柴油机3台、37千瓦,配套水泵用于排灌,仅使用1个多月因技术故障等原因而闲置。临湘县柳厂乡托坝保冯家甲集资160元银元,从长沙购回1台40千瓦柴油机和配套水泵,因无法启动而废置。
50年代初期,推广改良人、畜力水车。中期,发展中小型低扬程离心泵、轴流泵,逐步过渡到用机械、电力灌溉。1969~1980年,贯彻“农业机械购置以集体经济为主”的方针,加速实现排灌机械化。 1981年后,继续巩固和发展国营、集体的大型排灌机械,同时发展联户、独户的小型排灌机械。发展和使用的排灌动力,按所耗能源分为:煤气机、蒸汽机、柴油机和电动机4种机型,还有极少量的汽油机、水轮泵,其配套的水泵有轴流泵、混流泵和离心泵3种类型。
煤气机 1950年,省农林厅抽水机总站分配给临湘县1台煤气机和配套水泵,安装在长塘乡托坝村抽水。次年,该站向平江县投放3台煤气机和3台5寸水泵,安装在沿河地区抽水抗旱。 1952年,省总站派工作组到临湘县托坝乡办抽水机试点。1953年,省总站分配华容县农林坊1台20千瓦煤气机和1台8寸离心水泵。湘阴县在南托乡莲花坝和第二农场分别安装1台20千瓦和1台25千瓦煤气机抽水。1954年,在新泉寺安装1台40千瓦煤气机用于排灌。1956年,省总站向岳阳县投放1台 25千瓦煤气机和1台12寸混流泵,在新河乡抽水抗旱,在三港咀建立抽水机埠。是年冬,华容县引进江南生产的20千瓦煤气机6台,在万庾乡字庄岭兴建煤气机排灌机埠,次年投产。1957年冬,华容县在终南乡瓦竹山兴建煤气机排灌机埠,装机5台;1959年,该县引进6160型煤气机4台,在北景港和扇子拐分别建立排灌机埠。1960年春,君山农场兴建北闸,安装6160型135千瓦煤气机2台。是年,境内煤气机发展达到高峰期,其中增加较快的有岳阳县和临湘县,分别为131台和95台。1963年,由于柴油供应增加,柴油机得到较快的发展。1972年,煤气机被全部淘汰。
蒸汽机 1955年冬,省农业厅投资49万元在湘阴县湘滨垸和平闸建立蒸汽机排灌站,安装150千瓦蒸汽机2台,1956年3月开始受益,是境内第一座蒸汽机排灌机埠,也是当时省内三大机埠之一。1959年10月,华容县在南岳庙兴建大型国营蒸汽机机埠,安装375千瓦立式双缸复燃凝汽式蒸汽机2台,配有22—10—13型水管式锅炉 1台和PV—110型轴流水泵4台,1960年5月投产,受益面积5.8万亩。1961年冬,该县又在北景港兴建蒸汽机机埠,安装375千瓦蒸汽机2台和 CT4—13型水管式锅炉2台,配PV—110型轴流水泵4台,1962年7月建成投产,景港、新河、南山、终南等4个公社近10万亩农田受益。1963 年3月,君山农场兴建南闸,安装2台375千瓦蒸汽机,耗资78万元,因设计失误、施工粗糙,发生基础下沉而报废。至60年代中期,蒸汽机逐渐淘汰。
柴油机 1951年,临湘县首先引进柴油机4台和配套水泵,用于排灌。1952年,湘阴县建设科购买美国产哈利牌6千瓦柴油机2台和配套水泵,用于流动排灌。1957年,岳阳县引进柴油机6台,并配套水泵,投放在熊市、狮山、东游、长湖等6个乡抗旱。1958年,华容县和屈原农场引进柴油机和水泵共32台用于排灌。1960年,省水利厅在岳阳县荣家湾白杨水库投资兴建国营排灌机埠,安装6160型柴油机1台(135千瓦)和配套水泵。同年末,该县柴油机排灌设备发展到78台套、996 千瓦。随着柴油机的发展,境内煤气机排灌机埠逐渐改成柴油机排灌机埠。1962年,君山农场将北闸安装的6160型2台煤气机,换成2台6135型 (120千瓦)柴油机。1963年,华容县潘家公社将52台6160型煤气机换成6160型柴油机,并向银行贷款10.8万元,在桠汊河建立柴油机排灌机埠,在南岳庙和北景港2处建立国营机电排灌站,装机容量分别为7台(套)、1422千瓦和8台套、1904千瓦。年内,境内建立国营机电排灌站的还有:岳阳县梅溪、麻塘和广兴洲3个区,装机容量分别为38台(套)、1383千瓦,32台(套)、1019千瓦和20台(套)、775千瓦。湘阴县濠河、南湖和洞庭围3个区,装机容量分别为16台(套)、2186千瓦,10台(套)、1791千瓦和9台(套)1388千瓦。临湘县陆城公社,装机容量17台 (套)、653千瓦。平江县大桥区,装机容量20台(套)、415千瓦。1964~1965年,新增国营机电排灌站,装机容量最大的有19台(套)、 2142千瓦,最小的8台(套)、720千瓦。
80年代,柴油机因其故障少、功率大、易操作、机械性能好,有效利用率高(35~46%)以及经济效益好等优点,继续保持发展。至1989年,全市用于农业排灌的柴油机发展到26511台 (套),166545千瓦,占排灌总动力的43.6%。90年代,发展小型、高效率机型柴油机。至1999年,全市拥有农业排灌柴油机5.26万台、 274935千瓦。
电动机 1959年,岳阳县第一条输往农村的高压线路(岳阳—麻塘)建成,麻塘公社开始使用电动机带动水泵抽水排灌。60年代,境内重点发展机电排灌,电动机有较快发展。1961年, 省农业厅投资20万元给临湘县架设3条6千伏的农用电排线路,解决9个公社的电力排灌问题。以后省又拨专款250万元,社队自筹255万元,大力发展电排事业。至1963年底,临湘县已发展电动机排灌设备155台(套)、3256千瓦,总排灌面积达到12万亩。
1964~1966年,开展以洞庭湖区为中心的电力排灌建设歼灭战,各县、场相继建起一批电力排灌站,功率超过700千瓦以上的国营电排站有7处。由于供电事业不断发展,蒸汽机排灌设备和柴油机排灌设备逐步被电动机排灌设备所替代。至1989年,全市拥有电排设备11975台(套)、212264千瓦,占农业排灌总动力的55.5%,完成排灌面积 169.65万亩,占机电排灌总面积的55.8%。
90年代,户营机械迅速发展,小型排灌机械增加较快。1999年,全市拥有机电排灌动力81226台(套)、59.119万千瓦,比1989年增加21.4万千瓦。户营机电排灌功率发展到36.2万千瓦,比1989年增加11.6万千瓦。5千瓦及以下的柴油机发展到3.65万台(套),比1989年增加1.42万台(套)。
二、农用水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农用水泵仅有零星使用。 50年代,随着排灌机械的发展,农用水泵逐步增加。60年代,柴油、电动抽水机的配套水泵数量不断增加。70年代初期,全市排灌动力逐步配用适用范围较广的湘农系列水泵。80年代,排灌动力机械增长,水泵也相继快速发展。1982年,引进推广人力提水泵,每小时提水量7~9立方米。人力提水泵有手压、脚踏 2种,使用搬迁较方便,成本低,适合于在塘、堰、井、溪岸边提水灌田,但扬程不高,受益面积小,劳动强度并未减少,故发展较慢。1989年,全市仅有农用水泵36147台。90年代,发展高效节能型农用水泵,并对老型号水泵进行换代。1999年,全市拥有各种型号的农用水泵11.53万台,比1989年增长2.2倍。
三、水轮泵、喷灌机
水轮泵 水轮泵是水轮机与水泵两机合一的抽水机械。它利用水位落差的推力,推动水轮机叶轮旋转产生动力,带动水泵抽水或带动其他作业机械工作,是一种不需燃料的动力机械。1957年, 省农业厅下拨1台给平江县,为境内出现的第一台水轮泵。1958年,开始发展水轮泵,用于灌溉、发电、带动加工设备。临湘县文白公社明星大队熊家队安装1 台水轮泵,为21亩高坎无水源的水田灌溉。1965年9月,岳阳县西塘公社兴建水轮泵站,安装40型和60型水轮泵各1台,每小时可提水688立方米,使西塘3000亩稻田免除干旱威胁。该县月田、筻口、黄沙、公田也相继建起水轮泵站。1969年,华容县桃花山水库建成水轮机发电站,安装1台CJ— W6000/1×80冲击式水轮机,配1台75千瓦发电机。至1972年,岳阳县发展水轮泵135台。1973年,临湘县共发展水轮泵64台,灌田面积达到1920亩。1974年,华容县东山公社水库兴建水轮机发电站,安装1台CJ—W600/1×80冲击式水轮机和1台QJ—W92/1×70戽斗式水轮机,分别配75千瓦发电机1台,总装机容量为150千瓦。境内水轮泵发展最高峰期是1978年,达到871台。80年代,电力排灌机械逐步取代水轮泵。
喷灌机 以汽油机、柴油机或电动机为动力带动水泵抽水,并以雨点的形式喷射出去,俗称“人工降雨机”。1970年,华容县引进第一台喷灌机,当年喷灌面积约50亩,1976年,引进1 台5千瓦柴油机配套的喷灌机。1977~1984年,国家投资27.95万元,自筹7.95万元,共建固定喷灌工程29处、89台(套)设备,受益面积 8800亩。但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喷灌设备大多废弃不用。岳阳县在1978年采取国家投资与集体自筹相结合的办法,在广兴公社农科大队一生产队建设 50亩棉花固定喷灌试验片。1979年,地区科委组织工作组在岳阳县新开公社方园大队办农业现代化试点,根据丘陵区特点,投资1台茶陵县喷灌机械厂生产的 50—65型自吸离心泵,由175水冷式5马力柴油机带动,喷头是往复式,每移动一次可喷灌1亩面积,颇受群众欢迎。至1980年,该县发展21台 (套),1982年发展到92台(套)。随着生产责任制推广后,到1989年降至29台(套)。临湘县于1980年在源潭公社长源大队推广1台移动式喷灌机,对200亩茶园和果园进行喷灌。1981年,长塘公社托坝大队植棉劳动模范冯广水,在县农机所的支持下,采用喷灌机对棉田进行喷灌试验。1982年, 桃林公社骆坪大队茶场在县水电局的支持下,安装一套固定式喷灌机具,效果很好。以后县城关附近菜农购了3台(套)移动式喷灌机,对提高蔬菜产量起了重要作用。至1989年,临湘县仍拥有喷灌机24台(套),担负喷灌面积650亩。汨罗市从1976年开始引进推广喷灌机,至1989年,保有量24台(套)。境内喷灌机械的发展比较缓慢,至1999年,全市喷灌机保有量2020台(套)。由于不适应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推广使用处于停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