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第一节病虫害防治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9 12:00

一、病虫害种类

清康熙、乾隆年间的《岳州府志》和各县县志载有蝗虫、松毛虫2种,对病害未见文字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对森林病虫害的种类与防治逐渐有所了解。1981年4 月~1982年3月,地区林业局组成专业普查队,按照《全国森林病虫害普查实施要点》和《湖南省森林病虫害及天敌资源普查技术规程》进行普查,基本摸清主要树种病虫害的种类、分布与危害的历史与现状。1992年7~12月,全市抽调技术人员34名与全省同步开展第二次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产地普查工作。 1994年,汨罗市玉池乡、湘阴县玉华乡、华容县桃花乡发生竹青虫,危害竹林面积共2万亩,经市林业局组织力量进行防治,此后未再发生此类虫害。1996 年,开始创建无检疫对象种苗繁育基地工作。11月21日,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植物检疫的通告》,规范全市植物检疫工作。1999年,全市开展第三次植物检疫对象的普查。这几次普查分别发现泡桐丛枝病、枣疯病和柑桔溃疡病。经省林业厅组织专家学者验收,汨罗市白水苗圃、华容县黄湖山苗圃分别于1998年、 1999年被授予“省级无检疫对象种苗繁育基地”。

虫害  境内森林害虫有547 种,且多数是一虫多害,其中杉木害虫28种、松类害虫55种、池杉害虫4种、水杉和落羽杉害虫6种、柳杉害虫14种、檫树害虫18种、竹类害虫52种、杨树类害虫93种、柳树类害虫96种、榆树类害虫72种、樟树害虫35种、楠木类害虫9种、栎类害虫86种、栗树(板栗、锥栗等)害虫55种、苦槠害虫7 种、女贞害虫9种、柏木类害虫21种、泡桐害虫21种、香椿害虫7种、臭椿害虫9种、刺槐害虫30种、合欢害虫19种、枫杨害虫32种、悬铃木害虫22 种、重阳木害虫10种、苦楝害虫15种、枫香害虫13种、梧桐害虫23种、喜树害虫6种、酸枣害虫4种、油茶害虫45种、油桐害虫48种、乌桕害虫33 种、核桃害虫35种、漆树害虫9种、枣树害虫19种、柿树害虫37种、桑树害虫53种、棕榈害虫3种、苗木地下害虫30种、其他林木害虫71种。

马尾松毛虫  松树大敌,历史上有大量发生。清同治《巴陵县志》载:乾隆六年(1741)松毛虫大发生,“所生之处,庐舍皆满”;十八年秋,“虫伤松,松为之秃”;嘉庆元年(1796),“毛虫食松叶,树皆枯萎”;同治十二年(1873),松毛虫又发生成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更多。境内300多万亩松林(包括引进的国外松)中,有160万亩处于常灾地区。通过全面开展松毛虫综合防治工程,狠抓松毛虫越冬代小面积防治,1989~1999年,松毛虫危害未大暴发,每年控制在20万亩以内。

松梢螟  松树的第二大害虫。特别对引进的火炬松危害严重,据汨罗市林科所系统设点观察调查,7年生火炬松林,株害率达60%。

粗鞘双条杉天牛  杉木的大害虫。60年代中期前没有发生危害。60年代末期,汨罗县桃林林场和临湘县贺畈公社林场相继发现杉天牛危害严重。至80年代,除临湘县文白、岳阳县渭洞、汨罗市智丰和平江县部分山区外,已遍及全境,每年危害面积达8.2万多亩。

黄脊竹蝗  其危害在历史上早已发生。清康熙《岳州府志》载:明崇祯十二年(1639)秋,华容“蝗虫蔽日,如云聚,响成雷。所过,草木、衣服、谷米,无有存者”。清光绪《巴陵县志》载:“崇祯十一年(1638),飞蝗为灾,岳州飞蝗蔽天,禾苗、草木叶俱尽。”清同治《临湘县志》载:明崇祯十四年和清道光十五年、咸丰八年,“飞蝗蔽天”。清光绪《湘阴县图志》载:咸丰六年八月,“飞蝗蔽天,自北而南,所过草叶几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亦多。50年代在汨罗县玉池公社大发生,1964年以后在岳阳县芭蕉和平江县板江、辜家洞一带连续发生危害,80年代扩散到岳阳县大云山和临湘县云溪、白石园、五尖山、鸿鹤岭,并开始移向文白竹区。全境每年发生面积3万亩左右。

竹小蜂  80年代发展起来的竹林枝梢害虫,已经在汨罗县玉池乡、湘阴县玉华乡鹅形村、岳阳县大云山林场和华容县桃花山发生。有的地方危害十分严重,全市每年被害面积约1.07万亩。

笋实蝇、竹夜蛾  笋实蝇、竹夜蛾每年危害出土竹笋,严重的达78%以上。全市每年发生竹笋实蝇面积约2万亩,竹笋夜蛾面积约0.5万亩。

檫木白轮蚧  在全市小块状猖獗成灾。主要发生在山区纯檫林,分布于临湘市药菇山和平江县芦头林场、三市公社林场,每年被害面积900多亩。

檫树透翅蛾  新发生危害的檫树害虫,分布于平江县思村乡林场,岳阳县饶村、渭洞、兰田林场,汨罗市智丰公社林场,每年被害面积约900亩,危害严重。

板栗瘿蜂  80年代发展起来的,虫害全市每年被害面积约900亩,分布于汨罗、平江、华容、临湘等县(市)板栗产区。

危险性害虫还有:云斑天牛、橙斑天牛、白条天牛、光肩星天牛、星天牛、桑天牛,这6种天牛,主要危害湖区防护林、四旁树及丘陵区某些经济林如杨、柳、榆、栎、枫杨、悬铃木、苦楝、泡桐、桑树、油茶、乌桕、油橄榄等树种。汨罗市桃林林场八年生油橄榄林,云斑天牛危害的株害率达30%。据华容、湘阴、岳阳3县对旱柳、重柳、白榆3个树种调查,38万株的株害率为6.3%。油茶兰翅天牛、油茶织蛾(油茶蛀茎点)、油茶毒蛾是油茶林的主要害虫。前2种在岳阳、汨罗县(市)油茶林区发生,危害较重。全境被害面积,油茶织蛾有3660亩,油茶兰翅天牛近2万亩。油茶毒蛾在平江、汨罗县(市)发生小面积危害,每年约500余亩;竹螟,危害楠竹,在平江、临湘、华容 3县楠竹产区被害面积达3710亩。杉小蠹,危害杉幼林,开始小面积集中发生,每年被害面积近2万亩;杉梢小卷蛾,严重影响杉木生长和成材质量,特别在丘陵地区危害严重,每年被害面积达21万多亩。金龟子,种类繁多,主要有黑金龟子(即朝鲜黑金龟)、柳杉金龟、黑绒鳃金龟、暗黑鳃金龟、赤绒金龟、铜绿丽金龟,食性杂,危害较重的树种有杉、马尾松、池杉、檫、柳、榆、油茶、油桐等,每年被害面积1万亩左右。刺蛾,有扁刺蛾、褐边绿刺蛾、中国绿刺蛾等种,危害的主要树种有油茶、油桐、杨、榆、柳、枫杨、喜树、栾树等,每年被害面积约2000余亩。白蚁,发生遍及全境,危害林木的种类有:家白蚁、尖唇形白蚁、黑胸散白蚁、黄胸散白蚁、歪白蚁(曲颚白蚁)、黄翅大白蚁、翅劓象白蚁、黑翅土白蚁、海南土白蚁,危害的树种有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杉木、水杉、池杉、落羽杉、柳杉、檫、樟、泡桐、悬铃木、香椿、苦楝、栎类、杨、柳、枫杨、竹、油桐、乌桕、板栗等60多种,每年被害面积约50多万亩。

病害  较突出的森林病害有:

杉木叶枯病、杉木叶斑病、杉木炭疽病、杉木赤枯病  均在境内普遍发生,特别是在杉木集中成片、立地条件较差、长势衰弱、经营管理粗放的地方危害严重,每年被害面积叶枯约36.9万亩、叶斑约5.4万亩、赤枯约0.53万亩、炭疽约1.04万亩。

杉木多头病  杉木枝梢生长点被虫害,产生许多不定芽形成多头,严重影响杉木的高速生长和材质。在湘阴县集中成片发生危害700多亩,在华容县有零星分布。

毛竹枯梢病  在平江、华容2县均有发生,虽不严重,但威胁楠竹生产,属国家列入检疫对象之一。

檫树根腐病  尚未查清其发病原因,先由根系开始腐烂变黑,导致整株枯死,故暂称“根腐病”。在岳阳县黄秀乡林场、荆洲乡林场和市林科所均有发生,危害较严重,不论山顶、山坡、山脚,或干或湿,也不论树大树小,均出现整株枯死,但不成片,多属单株死亡,其病理及防治均有待研究。

油茶炭疽病  油茶产区历年均有发生,虽尚未大面积形成灾害,但病害呈发展趋势,每年被害面积2万余亩左右。

油茶烟煤病  60年代后,由零星分布到小块状集中,危害严重,主要由油茶绵蚧和蚜虫危害后的分泌物引起烟煤病原物的侵入而致,每年被害面积约7万多亩。

此外,还有杉木烟煤病,每年被害面积约2万亩, 主要分布在平江、临湘、汨罗3县(市);马尾松叶枯病,每年被害面积约7万亩,主要分布在临湘、汨罗2市;檫树白粉病,每年被害面积2700亩左右,主要分布在平江、临湘2县(市);楠竹黑痣病,每年被害面积1.6万亩左右,分布在临湘市;油桐角斑病,被害面积1500亩,发生于临湘市;湿地松落针病,每年被害面积约2500亩,分布在平江、汨罗2县(市);油橄榄叶斑病,每年被害面积500亩左右,分布在汨罗市。这7种病害在局部地方危害严重,亦是主要病害。

二、病虫害发展趋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病虫害的防治虽然一直抓得很紧,但由于植被减少,林相结构失调,天敌减少,病虫害危害种类增多,50年代,成灾性害虫只有马尾松毛虫和黄脊竹蝗。70年代后,成灾性害虫已发展到11种(类),即马尾松毛虫、黄脊竹蝗、粗鞘双条杉天牛、松梢螟、檫木白轮蚧、檫树透翅蛾、板栗瘿蜂、竹螟、杨扁舟蛾、油茶毒蛾、杨树天牛类等。危害范围扩大,50年代主要危害区域在京广铁路沿线的丘岗地带,至1999年已波及湖区、丘岗和山区60%以上的山林,树种涉及到松类、杉、竹、杨类、油茶、檫、板栗等主要树种。以松毛虫为例,一次性发生面积最大的1989年为176万亩,接近全境松林总面积的60%。暴发周期缩短,以危害最大的松毛虫为例,1949~1999年,出现大暴发的高峰年有1950年、1960年、1965年、1972年、1976年、1979年、1982年、1990年。 50~60年代5~7年出现1次高峰,70年代后,3~4年1次高峰。危害灾情加重,以松毛虫的危害造成松林严重被害的情况为例:50~60年代,防治总面积占发生总面积的40%左右,松林严重受害总面积为70万亩,年均3.5万亩;70年代,防治总面积占发生总面积的60%左右,松林严重受害面积为74 万多亩,年均7.4万亩;80年代,防治面积占发生总面积的80%以上,松林严重受害总面积仍达83.7万亩,年均8.37万亩;90年代略少于80年代,仍居高不下。灾害加剧的原因,一是林相结构单纯,生态失调,森林对病虫害的自控能力弱。1989年,平江、汨罗、岳阳、临湘4县(市)有林面积 563.89万亩,占4县(市)总有林面积的79.84%,而松林(含国外松)总面积300.925万亩,占4县(市)有林面积的53.38%。属于天然针阔混交林型的只有41.064万亩,仅占松林总面积的13.65%;林下有杂灌层的53.037万亩,占17.62%;林下林地完全裸露的有 78.591万亩,占26.12%;其余林下多为白茅、蕨类等植物。由于林相单纯,林下植被稀少,蜜源植物缺乏,生物相简单,势必天敌生存环境差,种类少,达不到生物间互相制约的条件,森林对病虫害的自控力减弱,相反对害虫的生存发展极为有利。二是滥用化学农药造成恶性循环。5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使用 “六六六”、滴滴涕、有机磷杀虫剂、拟菊酯类等化学农药杀虫。80年代,用去各种化学农药436.32吨。特别是多次连续大面积使用飞机喷洒化学农药,取得明显效果,达到压低虫口、制止虫灾的目的。但同时大量杀伤天敌,给化学防治漏网的少数害虫继续生存繁殖创造了条件,致使发生发展速度加快。1985年,平江县松毛虫局部暴发面积17万多亩,使用飞机化学防治后,1986年仍在原地暴发近14万亩,当年未飞防,1987年则发展到23万多亩,仍采用飞机化学防治,到1989年竟形成更大的灾害,全年累计发生面积达107万多亩。三是对天敌资源利用、开发不够。境内天敌资源十分丰富,在80年代初的普查中, 尽管技术、时间、饲养等条件缺乏,仍采集到天敌昆虫标本373种,初步鉴定出160种可充分利用;此外,还有鸟类和昆虫病原微生物的大量存在。但是对上述天敌缺乏研究、利用,特别是喜鹊、麻雀、乌鸦、八哥等昔日常见的食虫鸟类,因为食源和栖息条件的破坏而急剧减少。

三、防治方法

清代民国时期,官府对森林虫害往往束手无策,甚至迷信“虫自天降”,常组织群众采用“敬神”、“舞火把”等办法降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中共地方组织和人民政府注重宣传科学知识,发动群众防治病虫害,在林区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队伍,开展研究,防治方法不断改进。50年代,以人捕杀为主,辅之以喷洒“六六六”和滴滴涕等药剂。60年代以化学药品防治为主,辅之以人工防治。70年代开始推广生物防治、人工捕杀(如点灯诱蛾)。90年代末期病虫害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如放养赤眼蜂、灰喜鹊等天敌,施用药物毒杀、烟剂熏杀,以及用飞机洒药、营造混交林等等。

各地除对受灾区重点病虫(松毛虫、竹蝗)进行林木防治外,还开展苗木的病虫害防治,喷洒1%的波尔多液或50%可湿性退菌特1000倍液;有些地方早春喷洒5~8%的波尔多液,冬季用敌百虫、石灰等涂抹枝干,或剪除病株、病枝等,一般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