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品种改良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9 12:00

一、生猪品种改良

50年代初,引进省内地方良种宁乡猪、大围子猪、沙子岭猪等进行本交,解决地方猪近亲繁殖、畸形怪胎多的问题。50年代后期~60年代初,引进苏大白、巴克夏、中约克夏等进行杂交并开展人工授精。 70年代,引进大约克夏、长白猪、杜洛克和汉普夏等瘦肉型良种猪,以改良品种,增加瘦肉比重,提高出口率。但由于多种原因,60年代中期~1978年,生猪人工授精工作一度中断。1979年,地区以汨罗桃林镇为现场,举办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培训班,推广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取得明显成效,1984年获地区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要改良生猪品种以提高瘦肉率。为此,各级政府和畜牧主管部门重视抓商品瘦肉型生猪的生产,至1999年,各县(市)、区、场建立14个畜禽良种繁殖场。经省畜牧水产局验收,全部达到定级发证标准。岳阳、湘阴、汨罗、平江、临湘、华容6县(市)先后被列为全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各县(市)、区建立生猪人工授精站(点)129个,有专(兼)职品改员365人,其技术推广到156个乡镇2224村20860个村民小组。全市人工授精母猪27.29万头次,情期受胎率达94.9%,人工授精覆盖率达50%,加快了生猪品种改良的步伐,商品瘦肉型猪生产趋向系列化;瘦肉型猪出栏比重逐渐提高,全市出栏肥猪 584.17万头,其中二元杂交瘦肉猪占54.24%,三元杂交瘦肉猪占38%。

改良后的杂交猪胸廓扩大,腹围变小,躯体加长且增高,体重增加,活力增强,生长快,瘦肉率明显提高,性成熟期较晚。据各地杂交组合试验,长白或大约克夏公猪与地方母猪杂交,其杂交一代(二元)育肥普遍比地方猪日增重提高13~40%,瘦肉率提高15%左右。用长白猪或杜洛克作第二父本,与杂交一代母猪生产的长×大×本或杜×大×本三元杂交商品猪,其瘦肉率均在55%以上。由市畜牧局余世忠等人与岳阳县畜牧局协作的瘦肉型良种猪推广项目——生猪种苗工程,市县(市)两级财政各投入100万元、农民自筹 100万元,引进良种猪3000余头,为农民创收5000余万元,1999年获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牛品种改良

1953年,省农林厅家畜保育站引进种公牛—— 秦川牛,在华容县设立家畜改良配种站,开始境内牛的杂交改良工作。随后,平江、岳阳、临湘等县引进黑白花种公牛与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1969年,华容等县引进印度摩拉水牛与当地县滨湖水牛进行杂交改良。1975年,湖南省在华容县畜牧场和临湘县白沙洲畜牧场试制摩拉水牛冷冻颗粒精液成功。1977年,地区农业局畜牧科举办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训练班。1980~1987年,该场共生产冷冻颗粒精液18.4万粒,供应全省各地改良水牛。同时,各地陆续引进夏洛来、安格斯、海伏特、短角牛、西门塔尔、辛地红等牛的冷冻精液推广牛的冷配,改良当地黄牛。1978~1999年,全市共冷配牛115095头,其中黄牛84327头、水牛30768头,共产杂交牛56102头,其中黄牛40427头、水牛15675头。1983年和1986年,地区农业局畜牧科和平江县畜牧水产局在推广“牛的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中,分别获地级科技成果二等奖和省级科技进步奖。

牛的杂交改良效果比较显著,据华容县畜牧场测定,摩拉牛与滨湖水牛杂交一代,其体尺、体重、役用性能比当地水牛均有明显提高,并可挤奶,其中摩滨杂交一代20号牛,1985年10月11日产犊,11 月12日开始挤乳,1986年5月停产,整个泌乳期产奶1595公斤,平均日产量达7.9公斤。1999年,该场有摩本、尼本杂交水牛180余头,用于挤奶的牛20余头,年产鲜奶20吨以上。该场关于《提高洞庭湖区杂交水牛泌乳性能研究》课题于1998年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据平江县畜牧水产局调查测定,当地黄牛与国外良种公牛杂交改良,其后代的生长发育、体重、产肉率、耕作性能都优于母系,增重明显。各种杂交牛的初生重均大于当地牛,其中以夏本杂最高,短本杂次之。夏本杂、短本杂、西本杂与当地黄牛比较,公犊分别提高74%、58%、16.9%,母犊分别提高45.9%、32.12%、27.9%。二周岁时夏本杂、西本杂、短本杂的体重分别比当地牛重100.38公斤、71.18公斤、10.62公斤。但杂交牛的采食能力、耐粗性能较母系差,有待进一步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