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病虫防治及除草灭鼠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9 12:00
一、病虫测报
1956年,平江县长寿、三阳,湘阴县牛口塅(一农场)、鹤龙湖农场,华容县护城乡环城高级社均设立水稻病虫测报站。按照《全国水稻螟虫预测预报试行办法》,重点对水稻螟虫、稻蝗、稻苞虫等病虫进行观测调查。1958年,各县在乡、镇建立病虫调查点。1960年,华容县在华阁公社黄湖大队设立棉花观察区。1964年,专署农业局专管并指导病虫预测预报事宜。1966年,在岳阳县筻口公社大柳四队设立水稻、棉花病虫测报观察点,配测报员2人。年底,共设立11个农作物病虫情报点,初步形成系统的水稻病虫测报网络。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少数测报站停办。1970年,华容县率先建立县、社、大队、生产队四级病虫测报组织,形成完善的测报网络。 1971年,平江县在12个区建立病虫测报站,其他各县亦相继仿效。1973年,地区农业局设立植保科,各县农业局相应成立植保股,地属农场设立病虫测报站。1976年,设有县级测报站13个,配备专职测报人员48人,设公社(分场)测报分站195个,配备测报人员213人,大队、生产队配备兼职植保员 36781人,负责测报水稻、棉花、小麦、油菜等作物的病虫发生情况。县级测报站还配置了测报灯、养虫笼、扩大镜、显微镜、解剖镜等设备。1980年,平江、湘阴2县农作物病虫测报站被定为全国重点测报站。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四级测报网改由县、区(社)两级负责。1982年经过调整后有县级测报站9个,测报干部21名、技工20名,有区级植保干部29名、乡级植保干部18人、植保员214人。地区农作物病虫测报站定为全省重点站,并与省联网。 1984年,地区农业局植保科改名地区植保植检站,设专职测报员2人。1990年,全市有市级测报点1个、测报员2人,县级测报站13个、测报员23人,区乡测报点32个、测报员19人。市植保植检站1997年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岳阳市区域站。至1999年,先后投资75万元建设区域站。全市有专职测报干部69人,兼职测报人员124人。
二、病虫防治
清代,各地采用烧捕飞蝗或掘卵块灭蝗。民国时期,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扩大到稻蝗、稻螟、稻苞虫、棉红铃虫及粮食仓库害虫。民国21年,华容县在省建设厅的督导下,发布《严禁捕蛙,以保禾稼》的训令。28年,湖南省政府颁发《湖南防治害虫办法》,境内各县遵照执行。36年,滨湖植棉指导区南华办事处曾多次派员到华容县注市等棉区作治虫指导,首次采用滴滴涕粉、波尔多液、硫酸铝等农药防治棉花病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展植保工作。1950~1959年,植保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方针和“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并采用“人工防治(农业防治)为主,药械防治为辅”的防治策略。1950年6月底~7月初,华容、岳阳、平江等县发动群众捕捉稻苞虫。1951~1952年,岳阳、湘阴2县发生蝗灾,动员50多万人灭蝗保苗10多万亩。1952年,开展冬季治虫运动,采用挖毁禾蔸、冬耕灌水灭螟、挖掘蝗卵、铲除杂草等办法,后发展成为冬季“三光”除草灭虫运动。 1953年开始采用盐水选种、石灰水浸种消毒,或点灯诱杀成虫,或用“六六六”粉喷洒防治稻蝽象等防治措施。1955年开展预测预报,各县购置第一批杀虫器械如喷枪、稻田式喷雾机等。同年,平江县开始推广用茶枯杀秧田鼓泥虫和滴煤油扫杀稻飞虱等方法。1958年,为补充化学农药的不足,临湘县开始试制土农药,用60余种有毒野生植物试制出8种土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有一定作用。
1960~1973年,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土洋结合、经济有效”的植保方针,并提出以“防”为根治,以“土”为群治的策略,各县广泛开展群众性治虫运动。1960年6~9月,华容县万庾、新河、景港等5个公社因蝗、螟虫危害,用飞机治虫18架次,防治面积3.6万亩,效果达95%。1962年,平江县冬季“三光”将50万亩稻田的田埂、石?、沟边、河边杂草全部铲光。1965年湘阴县组织“每户一盏灯、三户一把火”的诱蛾运动,点灯20万盏,用煤油150吨,持续15天,诱蛾8000万只。1964年,引进投放金小蜂14.15万只。1971年6月,地区召开植保现场会,提出“向土农药进军、利用野生植物治虫”的要求,采用“飞得起的用灯光诱、禾上爬的用药杀、草里藏的搞三光、卵块和虫茧人工摘”的办法,制定“治虫先灭卵、灭卵先灭蛾、灭蛾先灭蛹、药杀孵化高峰”的防治策略。平江县开始推广黑光灯诱蛾,并利用抗性品种防治稻瘟病;汨罗、湘阴则推广捕虫网捕虫。1973年后,在临湘、湘阴、岳阳、汨罗、钱粮湖等县、场饲放赤眼蜂、金小蜂,开展试验示范。1974年,兴起土农药治虫群众运动,全年办厂9212家,共生产杀螟杆菌、白僵菌、石硫合剂等土农药1756.5万公斤,使用面积 110.25万亩;自制捕虫网33万个,设置诱蛾灯120万盏,建立生物防治站40个。是年,国家提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湘阴县和汨罗江、钱粮湖两农场测报站开始进行“性引诱剂”诱杀红铃虫,湘阴县开展稻田利用蜘蛛防治稻飞虱实验取得成效,汨罗江农场首次引进杀虫脒进行杀虫试验。 1975年,平江县农科所开始利用叶蝉散、乙酰甲胺磷、杀螟松防治水稻稻叶蝉、稻飞虱,利用漂白粉、稻脚青防治纹枯病,利用抗性品种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1975~1976年,汨罗县弼时和铜盆、湘阴县白泥湖、岳阳县白羊、平江县谈岑、临湘县忠防和华容县潘家等地开办综合防治示范点,采取改善排灌条件、打捞浪渣、选育抗病良种、培育无病壮秧、实行水稻(早、中、迟)品种合理搭配、合理用肥、科学管水、开展生物防治和人工物理防治、推广超低容量喷雾技术等措施。1977年,综合防治早稻4.35万亩、晚稻5.47万亩、棉花0.23万亩、甘蔗0.44万亩。1978年综合防治面积29.88万亩;1982年综合防治面积达239.89万亩,其中早稻60 万亩、晚稻165万亩、棉花14.89万亩。完成农作物害虫天敌普查,并开始全面推广生物治虫技术,其中推广以虫治虫面积10万亩,以菌治虫面积6万亩,1984年综合防治面积达246万亩,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湘阴县被评为全国综合防治先进单位。
1985年,植保综合防治工作的重点始向改善农药品种结构、保护利用天敌、选择抗病虫作物品种和科学施肥、管水等方面发展,并加强植保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各级植保部门开展“既开方,又卖药”的经营服务活动或实行植保技术承包。1989年9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家到湘阴县考察综合防治和利用蜘蛛治虫情况,该县利用蜘蛛治虫效果好,大大减少了农药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被誉为“蜘蛛之乡”。1990年,全市综合防治面积达288.31万亩,农药用量减至7000多吨,仅为1979年的29.1%。 1999年,稻、棉、果、菜等农作物综合防治面积达660万亩,农药用量8120吨,比80年代末增加近1000吨。
三、农田除草
1986~1988年,汨罗、临湘、岳阳等县 (市)先后对农田杂草进行调查,初步查明农田杂草有56科183种,其中稻田杂草18科23种、棉地杂草14科25种、甘薯地杂草15科30种、西瓜地杂草9科25种。稻田杂草主要有节节菜、鸭舌草、瓜皮草、牛毛毡、四叶萍,其次有稗草、莎草等,其危害指数达0.243,旱地杂草以马唐危害最普遍,其危害指数为0.16~0.42。另外,查明境内果、茶园杂草有21科46种,主要有一年蓬、马唐、狗尾草、加拿大蓬、扛板归、狗芽根等。
境内历来都是人工除草或利用生物、农艺措施除草。1962年,汨罗江农场在水稻田用化学药剂敌稗除草取得成功。1964年又用除草剂1号防除棉田杂草成功。此后,岳阳县、君山农场、钱粮湖农场、汨罗县等都推广农田化学除草。主要药剂有除草醚、五氯酚钠、敌稗等。1974年稻田、棉田等化学除草面积100万亩;其中岳阳县除草面积达74万亩,全省化学除草现场会在岳阳县召开。1975年,化学除草面积170万亩,9月,全国棉地化学除草现场观摩会在岳阳地区召开。
1976~1985年,农田化学除草面积逐年减少,至1985年仅14万亩。1985年后,新一代化学除草剂在境内投入试验,其中禾大壮、MY—93、丁草胺、稳杀得、盖草能、杀草丹、二甲四氯、草甘膦等14种新除草剂效果较好,1986年应用面积83.2万亩,以后逐年增加,至1990年达144.87万亩。稻田主要应用丁草胺乳油和禾大壮;棉地主要应用盖草能、稳杀得;果、茶园主要应用草甘膦等药剂。
1986~1989年,农田化学除草应用面积共431 66万亩,节省用工1194.04万个,获经济效益7569.6万元。1999年,农田化学除草应用面积617.56万亩,占播种面积的57%,比1990年增加511万亩。
四、农田灭鼠
农田鼠害自古较严重,历朝均有记载,给境内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广泛持久地开展灭鼠运动。1979年鼠害仍十分猖獗,岳阳县春风公社因芦苇被淹,大批东方田鼠往岸上迁移危害作物,早稻因鼠害减产250吨,其中春风大队38亩糯谷、100 亩黄豆被吃光。1982年,临湘县17个公社早稻发生鼠害,其中五里公社发生鼠害面积1.04万亩,损失粮食100吨;平江县瓮江区调进15.5吨玉米种被老鼠吃掉3.5吨。1983年,境内发生鼠害41.14万亩,损失粮食752吨。1985年6月,钱粮湖农场因湖水上涨,大批东方田鼠涌入农场,9天内受害面积达2000亩,有500亩早稻被吃光。
1983年,境内各级成立灭鼠领导小组,组织培训灭鼠骨干5.14万人次;灭鼠面积32.26万亩,挽回粮食损失518吨。1984年,平江、湘阴、汨罗、华容4县和屈原农场有85万人参加农田灭鼠,用药109公斤,使用灭鼠器械44568件,共灭鼠764.15万只。1985~1990年,连续开展群众性灭鼠运动,年均出动100万人次,灭鼠面积 135.7万亩,灭鼠795.7万只,挽回粮食损失2239吨,平均防效达80~85%。1988年先后出动120万人次,使用敌鼠钠盐450公斤,溴敌隆5公斤、杀鼠灵10公斤,共灭鼠950万只,挽回粮食损失4225吨,将稻田鼠害控制在0.02%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