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第一节油菜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9 12:00

一、生产概况

油菜在明万历年间就有种植,至民国时期,油菜生产初具规模。民国25年,平江县油菜面积33435亩,亩产籽26公斤,总产869.3吨。30年,华容县油菜面积11.08万亩,总产菜籽2825吨,亩产25.5公斤。31年,湘阴县油菜总产2538.03吨,岳阳县总产3498.95吨,平江、临湘、华容等县在2500吨以上。据民国31年6月《湖南各县市经济概况》记载:“平江县之菜油,常年产量在二万担左右,年输出六、七千担左右”。至1949年,境内油菜播种面积19.08万亩,总产菜籽 5478吨,亩产28.7公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油菜生产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1955年冬,湖南省农业厅选定华容、临湘、湘阴等县进行油菜、棉花两熟丰收示范,并在这些县的农场进行品种及栽培比较试验、示范。1957年,油菜播种面积达33.57万亩,总产菜籽5564吨。1958年人民公社化,政策上的失误使油菜生产滑坡。1959年始,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不少地方出现饥荒,为缓解缺粮状况,冬种以蚕豆、麦类为主,油菜播种面积和产量骤降,1961年播种面积仅13.3万亩。1965年增至25.5万亩。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油菜生产一度受影响而下降,至1969年,播种面积为18.1万亩,菜籽总产5462吨,亩产30公斤。

1970年9月,岳阳地区农林局从慈利、临澧聘请11名农民技术员来华容、岳阳等县传授油菜种植技术。1978年冬,省农业厅组织12个县、区150万亩油菜生产长沙会战片,平江、汨罗县被列为长沙会战片成员。1971年和1979年,湖南省两度提高菜籽和菜油收购价格,对超购部分加价50%。同时,国家收购菜籽、菜油,还奖售给农户一定数量的肥料,1979年,境内油菜播种面积由1970年的19.5万亩增至50.17万亩,总产由1970年的5776吨增至23792吨,分别增长157%和 312%。4月,国家农业部在平江县召开13省油菜生产春收现场会,平江、汨罗2县跨入湖南省22个县、场油菜生产先进行列,播种面积分别名列全省第七位、第八位,总产分别居第八位、第九位。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甘蓝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栽培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油菜生产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2年,境内油菜播种面积63.86万亩,总产37732吨,亩产59公斤,并涌现一大批高产典型,全市总产菜籽500公斤以上有1098户。 1987年8月,岳阳市委、市政府在汨罗市召开开发冬季农业工作会议,各县(市)、区、场负责人向市政府签定责任状。1988年,湖南省调整食油收购政策,实行合同订购,收购不封顶,不限收,再度提高菜油收购价,并规定每交售指标50公斤菜油奖售平价标准氮肥50公斤。是年冬种期间,市政府组织107国道沿线的临湘、汨罗、岳阳等县(市)、郊区、北区20个乡镇开发冬种作物“丰收杯”大奖赛,市、县(市)领导深入基层办示范样板,带动大面积生产。 1989年,全市各级政府从地方财政拿出158万元资金用于开发冬季农业,支持和鼓励油菜生产,油菜播种面积达105.86万亩。1990年,油菜面积 133.37万亩,总产86645吨,亩产65公斤,种植油菜1万亩以上的乡镇有45个;种植油菜10亩以上的农户337户,亩均137.3公斤。君山农场有3户职工户产油菜籽5000公斤以上。

1990年,境内油菜面积、单产、总产分别为 133.37万亩、65公斤和86645吨,获国务院油菜生产达标奖励,华容、平江、湘阴、岳阳、临湘5县受到国务院嘉奖。1992年油菜秋冬播期间,遭遇特大干旱,致使1993年春收油菜面积仅96.6万亩。1994年,冬季农业开发突出抓油菜生产,市政府在各县(市)、区组织开展高产竞赛,并拿出10 万元作为奖金,促进了油菜生产。到1995年春收时,油菜面积126.83万亩,单产74公斤,总产93457吨,有52个乡镇油菜面积在万亩以上。此后几年,油菜生产被列为冬季农业开发的重要内容,至1997年,收获面积达139.44万亩,总产110724吨,创历史最高纪录。1998~1999年,油菜面积123万多亩,总产9~10万吨,其中1999年优质油菜发展到75万亩。

二、品种

境内种植油菜的传统品种有白菜型和芥菜型2种,以白菜型为主,白菜型代表品种有平江桂花籽、华容白油菜、贵州籽等;芥菜型品种为腊油菜,多为旱土种植。

1954年10月,平江县从四川省引进甘蓝型胜利油菜试种获得成功,1955~1957年在各县示范推广。1958年冬,平江、湘阴、岳阳等县推广面积都在1.5万亩以上,亩产50公斤以上,较当地油菜增产30~40%。1956~1957年,湘阴、岳阳2县试种推广由四川温江县引进的白菜型良种七星剑,较当地油菜品种增产20%左右。1958年,引进农家良种洞口甜油菜和兴化油菜。1965年,岳阳专署农业局大面积推广良种川油2号、浠水白、慈农子等,其中从湖北省调进浠水白种籽10.5万公斤,从四川省调入川油2号种籽500公斤,1967年从常德调入云油七号种子3000公斤,分配到各县种植。

70年代初,地革委农林局分配一批萝卜油菜、矮架早、3—42等油菜良种给各县(场)试种。1972年,岳阳县西塘公社从四川引进甘蓝型早熟品种成都黑种植,亩产菜籽90多公斤。1974年,境内推广的甘蓝型良种,早熟有矮架早、湘油2号,中熟有71—39、72—9、成都黑,迟熟有川油2号、萝卜油菜等。推广的白菜型良种有华容白、平江桂花籽、贵州籽等。1975年,地区农林局在各县大面积推广,分配各县种子总计3.5万公斤。1977~1979年,各县(市)、场引进甘蓝型油菜湘油5号、 4030、上海135、万油1号等品种共计16个,华容县农科所、君山农场农科所进行杂交油菜的试种,其中湘矮A×意选159—16对比13.2%。

1981年8月,地区种子公司对湘阴、平江、华容、岳阳、汨罗、临湘等县及钱粮湖、君山、屈原农场进行油菜品种调查,共96个公社(分场)、120个大队、289个生产队的169716亩油菜,占当年油菜种植面积的29.1%。查明共有43个品种,其中甘蓝型品种30个,种植面积占69%;白菜型品种12个,种植面积占30.7%,芥菜型品种1个,面积占0.3%。1982年冬,地区农业局从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少量引进中熟甘蓝型新品种中油821,边试验示范、边大面积推广。1987年,岳阳市粮油作物站从陕西省引进高产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秦油2号,在华容等地多点试种获得成功。是年冬,华容县插旗小湾村种3.06亩,次年春收油菜籽亩均 172.9公斤,比常规油菜每亩增55.4公斤,1990年,全市推广种植此品种27万亩,亩均103公斤。1991~1993年,油菜品种以秦油2号、中油821及湘油10号为主,其间引进湘油13号、91—1等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至1994年,油菜种植以中油821、91—1及湘油13号为主,此外还有中双4号、中双2号、华杂2号及秦油2号等品种,1995年引进油研7号、湘杂油2号进行试验示范。1997年后,油菜以湘油13号、油研7号、91 —1及湘油11号、89—17等品种为主。

三、栽培

历史上境内油菜多为旱地种植,习惯于直播,管理粗放。50年代末,油菜栽培一是由白菜型品种改为推广甘蓝型品种;二是改撒播为点播,部分地方开始育苗移栽;三是改稀植为合理密植;四是改不追肥、少施肥为分次追肥、先轻后重、猛施苔肥;五是改粗放耕作为精培细管。60~70年代,曾推广育苗移栽,但收效不大,至1975年,共移栽油菜9.6万亩,占油菜播种面积的27.3%。1975年宋市公社种油菜1843亩,其中水栽679亩,占36.8%,比旱栽增产1~2成。1976年9月,地区农业局推介华容县宋市公社油菜水栽的经验,整地时采取活泥翻耕、水耕水整、泥烂田平、作厢开沟,趁阴雨天把油菜栽下去,水栽旱管。70年代初,各县、区开始施硼肥于油菜,但因甘蓝型品种种植面积所占比例小,应用面不大。80年代,随着甘蓝型品种种植面积的推广,油菜喷施硼肥的面积逐年增加。1982年,华容县油菜喷施硼肥面积达8万余亩,占该县油菜总面积的60%以上,用硼肥25吨,其中3万亩喷施2次。据该县新河公社、插旗公社等对比,施硼肥比未施硼肥的有效角果高 6~7%。1987年,平江县7万亩油菜因缺硼出现花而不实,造成减产,其中有7400亩失收。次年,该县施用硼肥的油菜面积达9万亩。至1990年,各县(市)、区油菜施用硼肥的面积达87万亩,占播种面积的66%。1991~1999年,施用硼肥面积100万亩左右,占播种面积的70~80%。

1980年,湘阴县农科所对油菜喷施稀土,于抽苔期、开花期各喷1次,油菜增产4%左右,成熟期提早2天。1981年,华容县农业局推广油菜田碳铵深施。1982年该县推广7万亩,1984年7.8万亩,据该县梅田乡友谊村黄风彩对比试验,油菜田在翻耕地时深施碳铵,比栽后以等量碳铵作追肥的增产18.6%。1983年,华容县有80亩油菜喷施“八○ 二”,增产5%以上。

1985年冬,华容、汨罗等县开始试验板田移栽,即在晚稻收割后不翻耕,只开沟作厢、打穴施肥,将油菜苗栽下去。是年,汨罗县示范133.8亩获成功。1986年冬,板田移栽8500亩,其中平江县推广板田油菜1918亩获得高产,该县农业局进行的对比试验,板田移栽比翻耕后再栽的每亩增产22%。1988年汨罗市春收油菜8.07万亩,其中板田移栽1.9万亩,占23.5%。1999年,境内板田移栽面积扩大到68万亩,占种植面积的55.7%,且集中在华容县、君山、钱粮湖农场。

1987年,平江、岳阳县开始应用油菜增产菌。 1988年,共施用油菜增产菌15.7吨,其中华容县应用面积达70%。据华容、汨罗、临湘、岳阳等县调查,施用增产菌对油菜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幅为 10~15.8%。华容县有24.5万亩油菜喷施增产菌,占该县油菜面积的76.6%。1990年,全市推广32万亩。后因品种的更新和硼肥施用面积不断扩大,施用增产菌逐渐减少,至1997年,基本不再施用。

1988年,汨罗市推广油菜化学除草5600 亩,施用盖草隆、拿捕净380公斤,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对油菜有增产作用。1989年,油菜化学除草面积2.6万亩。1990年达15.8万亩,并用多菌灵防治菌核病125.5万亩。至1995年,化学除草面积扩大到39.98万亩。此后,发展速度较慢,1999年为51.2万亩。

1989年,市粮油作物站组织进行多效唑在油菜苗期的应用试验,证明能培育矮壮苗,降低分枝节位,增加有效分枝和单株角果数,提高抗逆性。1995~1999年,推广多效唑育苗移栽面积90万亩左右,占总面积的65%左右。1990年开始推行油菜规范化栽培技术,综合应用各项增产措施。全市油菜育苗移栽面积达104.95万亩,占油菜播种面积的 78.1%;种植稻稻油三熟制油菜68.57万亩,占油菜播种面积的51.4%;甘蓝型油菜品种121.2万亩,占90.9%。1999年,油菜规范化栽培技术得到广泛推广,油菜育苗移栽面积110.3万亩,占总面积的89.2%,施硼肥面积96.2万亩,占总面积的78%;多效唑育苗面积87.5万亩,占总面积的78%;推广化学除草42.6万亩,占35%,亩产油菜籽80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