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第二节花生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9 12:00

一、生产概况

花生在境内种植历史悠久。清道光五年(1825)《洞庭湖志》就有记述。民国22年,花生产量临湘县23400担,平江县200担;23年,临湘县种植花生9360亩,占耕地面积1.3%;平江县种植100亩。

1949年,花生种植面积1.06万亩,总产 736吨,亩产69公斤。1949~1990年,花生种植面积在1~3万亩徘徊。1988年后稳定在3万亩以上,1990年达3.82万亩,亩产116公斤,总产花生4434吨,是1949年的6倍。产区主要分布在岳阳、平江县,1978~1990年,岳阳县花生产量占境内总产量的45.8%、平江县占 19.9%。1999年,花生面积由1991年的4.13万亩、4536吨发展到9.33万亩、15919吨。

二、品种

传统花生品种为蔓生型大籽花生。1958年,岳阳县引进湖北省红安县优良农家品种红安直花生,在梅溪公社联盟大队种5亩,亩产160公斤,比当地品种增产50%。70年代,各地相继引进芙蓉花生。 1983年,临湘县江南中心农技站引进试种早熟花生品种新城早,进行花生——杂交晚稻耕作制的试验。此后,相继引进试种的品种有红花1号、粤油551— 116、红梅早、花—28、湘花生1号、2号,鲁花2号、80—8等,其中示范种植面积较大有红花1号和新城早。

三、栽培技术

50年代始,花生栽培采取选择疏松沙土、沙壤土、黄沙土种植,在清明前后播种或套种,播种密度为瘦地6×7市寸,肥地7×8市寸,每穴2~3苗,多施有机肥,以补充花生所需的磷钾,适当中耕除草、培蔸、抗旱等。

1984年,岳阳、临湘县相继进行花生——晚稻耕作制试验,对花生实行全生育期地膜覆盖栽培,尔后扩大到其他各县示范。1985年花生亩产248.5公斤,晚稻单产401公斤,亩产值442.5元,净产值353.3元;比双季稻亩产值高164.58元,净产值高134.08元,但每亩用工量基本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