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专业分区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9 12:00

按照土地类型、作物类型、环境类型和资源分布情况,划为如下专业区划。

地貌区划  根据地貌类型组合的地域差异和地貌条件改造利用的相对一致性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考虑区域地表物质的组成和农业措施,并以地貌形态类型的分界线作为分区的主要依据,全市划分为 3个地貌区,即西部平原区,包括西北滨湖平原亚区和西南江湖平原亚区;中部岗丘区,包括南部岗丘亚区和北部岗丘亚区;东部山丘区。

土地资源区划  全市划分为3个土地资源利用区。西部平原水稻土、潮土为粮食、经济作物产区;中部岗丘水稻土、红壤为粮食、经济作物、林木区;东部山丘红壤、黄壤、水稻土为林木、粮食、经济作物区。

农业气候区划  先以80%保证率的≥10℃积温5150℃为指标,将全市分为南北两部分;再以7~8月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1.2为线,将南北两部分成4个农业气候区。西南平岗热量较多,雨水较少,春夏易涝区;东南山丘热量较多,雨水充沛区;西北平原热量较少,雨水较少,春夏易涝,日照充足区;东北山丘热量较少,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区。

水利区划  地形、地理条件基本相似,水资源特点大体相同,水利水电建设现状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的区域,划为1个区,但要保持区域的连续性和乡镇界线的完整性。全市划分为3个一级区、7 个亚区,即东部山丘蓄、引、灌区,包括平江山丘蓄、引、灌亚区和临湘市山丘蓄、引、灌亚区;中部岗丘引、提、蓄、灌区,包括南部岗丘引、提、蓄、灌亚区和北部岗丘引、提、蓄、灌亚区;西部平原防洪排涝区,包括南洞庭湖平原防洪排涝区、东洞庭湖平原防洪排涝区和黄盖湖平原防洪排涝区等3个亚区。

种植业区划  依据方位、地貌、种植制度和经济作物分布,将全市划为3个一级区、4个亚区。西部平原双季稻、春旱粮、经济作物区。包括西北滨湖平原双季稻、春旱粮、油菜、棉、麻、桑亚区和西南江湖平原双季稻、春旱粮、麻、桑、茶亚区;中部岗丘双季稻、旱粮、经济作物区。包括南部岗丘双季稻、旱粮、茶、果、麻、油菜亚区和北部岗丘双季稻、旱粮、茶、果、油茶亚区;东部山丘双季稻、夏秋旱粮、经作区。

林业区划  以地形为主导因子,同时考虑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群众经营习惯和社会需求的差别,将地貌特征、经营要求和发展方向基本相同的地段划为1个区,全市共分4个一级区。西部平原防护林区;中部岗丘薪炭林、水土保持林区;幕阜山水土保持林、经济林区;东部山丘用材林区。

畜牧业分区  以地理方位,资源条件和生产现状为基础,结合考虑各地养殖习惯和发展方向,并保持乡、镇行政的完整,全市划为3个畜牧业生产一级区,即西部平原猪、禽、水牛养殖区;中部岗丘猪、禽、牛、兔、峰及小动物养殖区;东部山丘牛、羊、兔、蜂及野生动物养殖区。

水产业区划  将水面分为两大类,将生产方式分为两大类,将地貌分为三大类,并保持乡、镇行政区的完整性和水产业区划一级区的连续性,将全市分为3个一级区、两个亚区即西部平原江湖、池塘增养区,包括西部平原池塘、内湖养殖亚区和西部江湖鱼类养殖亚区;中部岗丘池塘、水库养殖区;东部山丘山塘、水库养殖区。

农业机械化区划  根据农业机械化的基本条件、特点及其相似性和差异性,全市分为3个机械化区。西部平原粮、棉、鱼机械化区;中部岗丘粮、林、经作机械化区;东部山丘林、粮、牧机械化区。

水土保持区划  以土壤侵蚀类型、等级为主要依据,结合考虑影响流失的自然条件和水土流失发展趋势等,并保持乡、镇界线的完整性。全市划分为5个不同的流失类型区,即山地极强度侵蚀区、山地强度侵蚀区、山丘中度侵蚀区、山丘轻度侵蚀区、岗丘轻度侵蚀区。

粮食生产区划  因土壤、气候、水源、种植习惯不同,同一作物在一定的区域间分布比重和经济效益具有差异性,根据这一情况,全市可分为两个粮食生产一级区,即平原双季稻、春旱粮区和山丘双季稻、夏秋旱粮区。

棉花生产区划  根据地域差异规律,综合考虑各地棉花生产的历史、现状、分布特点和发展方向,全市划分为3个一级区。即西部平原集中产棉区,中部岗丘分散产棉区和东部山丘零星产棉区。

麻类生产区划  根据麻类作物的特点、种植习惯和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差异,全市分为2个生产区,即西部平原集中产区和东部山丘分散产区。

茶叶生产区划  根据自然环境、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全市茶叶生产划分为3个生产区,即东南山丘红茶区,环湖丘岗平原绿、红茶区,东北岗丘黑、绿茶区。

柑桔生产区划  主要以气温为标准来划分。全市没有最适宜区,只有适宜区、次适宜区,可能种植区和不适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