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货币流通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11-20 1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市场货币流通虽以人民币(本币)市场为主,但仍存在着人民币与银元的混合市场和银元市场。据1949年底市场货币调查,岳阳县本币市场流通量约6500万元,混合市场约3000万元,银元市场约500万元,其中本币占货币流通量的65%,混合货币占30%,银元只占5%。1950年4月,岳阳城区市场出现物价稳落、币值提高的新局面。秋收后,通过收购运销,下乡本币15亿元,人民币开始占领货币流通领域。
1953~1954年,货币流通发生变化。在时间上,货币投放比较均匀;在地域上,粮食增产区就地投放,就地回笼,改变了过去农村投放城市回笼的现象。
1958~1960年,工业企业大量上马,农村人民公社亦以工资形式计发报酬,造成货币投放量增加,社会货币流通量扩大,商品回笼比例减少,商品性投放减少,非商品性投放增加,部分群众持币待购,给市场货币的正常流通带来一些影响。1962年,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切实加强银行工作的集中统一,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的指示,坚持“当年平衡,略有回笼”的财经工作方针,货币投放得到有效控制,市场货币流通情况基本恢复正常。1964年,境内市场货币流通量比上年减少22.9%。
1965~1973年,境内货币流通的总表现为投放—回笼—投放,但投放差额越来越大。9年间,货币流通量增加41%,年均增加约94.4万元。至1975年,经货币持续5年投放,1976年呈回笼趋势。至1979年,市场货币流通特点为市场货币总量增加,其中集团单位和城乡个人手持现金都有增加。
80年代,境内工农业总产值、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城乡集市贸易成交总额等主要指标不断增长,与之相适应的市场货币流通量逐年扩大。1985年比1980年增长3.19倍。1987年,商品性回笼和信用回笼货币的比重上升,现金管理和工资基金管理得到加强,有效地调节了市场通货,全市累计净投放比上年下降78%。1988年,由于经济发展过热,投资增长过猛,加上管理松驰,货币投放出现失控现象,净投放比上年增长8.8倍。1989年,金融系统开展整顿治理,金融形势出现转机,货币回笼速度加快,累计净投放货币比上年减少33.5%。年末市场货币流通量比上年减少4.89%。至1990年,商品回笼继续回升,物价继续回落,境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较上年递增46%,净回笼货币较上年增加1.2亿元。
1992年,境内大兴房地产投资热,并踊跃向广东和海南等地发展,货币投放比上年增长26%,净投放增长43%。1996年,全市工资总额达33.6亿元,比1992年增加22亿元,货币投放和回笼分别比1992年增长1.74倍和3.04倍。次年起,受东南亚金融风暴影响,物价指数呈负增长,贯彻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扩大建设投资规模,洞庭湖大桥及过境高速公路等大型工程启动,同时,工农业生产结构得以调整后生产总值迅速攀升,1998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促使货币流通量增加,1999年货币投放52.5亿元,货币回笼41.3亿元,分别为1992年的3.7倍和4.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