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全国普查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3 12:00
一、户籍人口普查
明代实行户帖制度,其登记项目由各州、县派员按户调查登记,逐级汇总上报户部。清代主要靠保、甲逐级上报户口。民国17年,国民政府颁行《户口调查统计报告规则》,同年,华容县人口普查,入正册者 280941人,入另册者(指所谓流氓、囚犯等)546人。民国24年1月,省民政厅与省保安司令部拟定《保甲规程》在全省施行,同时清查县户口。湘阴、临湘2县均开展户口清查,次年,华容完成清查户口。
1953~1999年,境内进行过5次人口普查。
第一次人口普查 于1953年7 月进行。各县以民政部门为主,成立人口调查登记办公室。调查登记的主要内容有姓名、性别、年龄、民族4项,登记标准时间为同年6月30日24时,调查登记对象为常住人口。1955年,公安部门执行人口统计年报制度,由乡镇逐级汇总上报,同时送统计部门。主要指标为常住人口的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人口变动情况。
第二次人口普查 于1964年进行。以公安部门为主,成立人口普查办公室,并进行试点培训普查人员。人口普查的主要任务是清查人口数字和人口的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成份、职业等7项和1964年上半年人口增长情况,普查标准时间为同年6月30日24时。
第三次人口普查 于1982年进行。以统计部门为主,由国际援助,以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地、市、县均成立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普查以连续居住1年以上为常住标准,一律在常住地点按家庭户和集体户进行登记,登记标准时间为1982年7月1日零时。普查表有19项,按人填报的13项,按户填报的6项。历时近5年,期间完成城市户口整顿、农村户口建立和地址代码编写等工作。统计部门运用人口普查资料共写分析应用文章64篇,其中1993~1994年由省人口普查办选辑20篇。 1983年起,由公安、民政、计划生育等部门配合,每年进行一次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各级统计部门每年在统计公报中的人口数字均以此为据测定。
第四次人口普查 于1990年进行。以统计部门为主。普查标准时间为7月1日零时,普查对象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自然人。普查项目21项,按人填报15 项,按户填报6项。普查按家庭户和集体户进行登记,按在当地居住1年以上为常住人口登记的原则,每个人都在常住地登记。7月,联合国人口统计司游允中、项目官员阿布鲁瓦和苏哈托3人,来市南区桥头居委会、洞庭橡胶厂、东风湖渔场等单位现场考察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后说:“中国岳阳的做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岳阳充分细致的准备工作是这次人口普查的保证,我们要向其他国家介绍岳阳的经验。”普查资料经微机处理后,各普查领导单位共撰写文章320篇,其中《流动人口给城市带来的喜与忧》一文被国务院人口普查办《统计分析优秀论文集》采用。
第五次人口普查 1999年4月 28日,市政府发出《关于成立岳阳市第五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统计局局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人普办)。市、县(市)人普办共抽调专职人员81人,兼职96人,落实经费89万元,拥有微机、传真机等设备。6月16 日,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9月26~27日召开全市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会议,研讨水上人口普查、市区地域划分、地址编码等8个问题,为来年人口普查登记打下基础。
二、工业普查
民国24年,《中国实业志》和《中国经济年鉴》编写组对境内工业生产作过粗略调查。26年2月,《中国地方工业调查报告》对岳阳等县工业状况作过调查,调查项目较前细密。27年,为编写《湖南生计志》,对境内工业生产再次作调查,但调查内容不齐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过3次工业普查。
第一次工业普查 1950年,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发布命令,对公营、公私合营及工业生产合作社工业企业进行第一次工业普查,普查时间规定为1949年。普查下限,基层单位为1950年 4~8月1日。普查内容为全年动态指标和年底静态指标。个别指标如产品产量,要求填报民国19年、25年、32年、37年的历史数字。设有调查表式和工业分类目录。境内列入普查的工业有针织业、制伞业、酿酒业、创烟业、漂染业、粮油业、纺织业、制纸业、陶瓷业、印刷业、发电业、砖瓦业、日用化学工业和矿业等。
第二次工业普查 于1986年第一季度进行。境内建立各级工业普查办1784个,参与普查人员4452人。主要调查1985年的工业经济状况。普查对象为全部工业企业,但以与国计民生关系较大的工业企业为重点。普查表分甲、乙、丙三类,分别由全民所有制工业、集体所有制工业和城镇街道乡属工业、厂办集体工业填报。1984年初开始准备,1987年底结束。普查资料经过录入汇总后,编印《岳阳市第二次工业普查资料汇编》,组织各级工业普查办人员撰写分析文章450篇。
第三次工业普查 于1996年1 月1日进行。境内建立各级工业普查机构1796个,参加普查人员4482人。普查内容主要为1995年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资产负债及构成、生产能力利用及技术装备、科技进步及新产品开发。普查范围为全市工业企业,重点是国有企业、乡镇村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普查表分甲、乙、丙三类共16套23张,分别由国营企业、外商企业和商镇企业、合资独资企业填报。1995年4月开始准备,1996年底结束。普查资料分三批报省。1996年5月底汇总结束后,各级普查办人员撰写分析应用文章780余篇。市长周昌贡撰写的《浅析我市工业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转变的构想》被省普查办评为一等奖,1996年12月市统计局编印《工业普查优秀分析选编》,收入22篇文章。
三、农业普查
全国第一次农业普查于1996年1月开始准备,成立市、县、区、场农普办13个,参加人员120人,普查员3317人。次年1月1日入户登记,1998年11月结束。普查主要目的是为党和政府制定农村经济政策提供依据,主要内容为农村所有行业和部门的数量、规模、结构,农村劳动力数量、素质,农业用地数量、质量、构成、利用率和流转情况,固定资产的数量结构性能和权属,村落环境,乡镇企业和村镇基本概况等。普查表分甲、乙、丙三类,共6种90个指标,分别由行政单位、个体户和企业填报。普查资料汇总后,1997年10月、1998年10月和12月分别编印《农业普查简明资料》、《农业普查手工汇总资料》和《农业普查资料汇编》。优秀分析文章有《农业普查质量控制之我见》、《奋斗者的足迹》、《求索者的风采》、《试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使用问题的思考》等篇。
四、第三产业普查
全国首次第三产业普查于1992年开始准备,境内成立县(市)级普查机构9个,参加普查人员145人、普查员7081人。1993年7月1日进行普查登记,1994年8月结束。《第三产业普查登记表》共有从业人员、行业分布、经营情况等51个指标。普查资料汇总后于1994年10月和1995年11月分别编印《岳阳市第三产业普查简明资料》和《岳阳市第三产业普查资料汇编》。撰写分析文章32篇。
五、其他普查
1994年8月开展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全面调查。1995年6月,开展乡镇企业及个体经济快速调查。同年8月,开展统计登记,发放县(市)统计登记证38328个,市统计局所管范围发证4071 个。同年10月,进行房地产快速调查。1996年6月,开展基本单位普查,普查全市法人单位12283个,产业活动单位1839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