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标准制订与实施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3 12:00

一、工业企业标准化

民国34年,平江县长单先麟发布《官布整顿委员会及官布暂行管理办法》,同时以政府名义发布《改良官布标准》和《棉径宽布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工业产品开始按标准组织生产,制订相应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60~70年代,省、部和地属20多家大、中型企业着手制订标准,机电、化工、机械、轻工、纺织等行业主管部门抓本行业标准制订与贯彻。1980年,地区标准处对100多个企业400多种主要产品技术标准进行清理,有标可循的仅占52%。1981年,地区标准处在轻工、纺织、机械、食品等行业重点抓标准制订与修订工作。次年,贯彻国务院《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颁发的《工业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对大、中型企业标准化工作进行整顿。1984年,地、市标准化部门对25个市属企业和28个部、省属企业与地属企业标准化工作考核验收,合格率100%。1985年共制订、修订企业标准187项。在64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标产品535种,无标产品110种。28% 以上标准达到或超过国内外先进标准水平,其中3项标准获省优秀标准奖。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33种。1986年10月,市政府召开标准、质量、企业上等级工作会议,要求把标准化工作贯穿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1988年10月,市标准计量局以市水泥厂为现场,组织有关工业企业对其标准化水平等级评定进行观摩学习。至1989年,对市水泥厂、氮肥厂等21家企业标准化水平上等级工作进行考核评定,其中二级10家,三级11家,40%的企业逐步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化体系。1985~1988年,汨罗纺织印染厂(以下简称汨纺)制订管理标准330 个,全厂标准覆盖率达100%。1988年,汨罗生产的棉纱一等一级品率达99.86%,在全国同行业131家大、中型企业中,名列第二十二名,产品创优率56.16%,居全国同行业之首;棉麻混纺纱全部进入国际市场,出口产品合格率100%;人均创利税388.6万元,在全国同类厂中名列第一。

1991~1996年,个体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其中部分企业主不按标准组织生产,致使无标劣质产品充斥市场,影响工业企业标准化。市技术监督局加大对产品技术标准实施监督管理,强化企业标准依法备案和监督检查,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提出“在3~5年内全国消灭无标生产县”的要求,在华容、岳阳、临湘3县(市)办消灭无标生产试点。1997年底和1999年8月,华容、岳阳县分别通过省级验收,其标准覆盖率分别由试点前的51%和31%上升到98%以上。临湘、汨罗、湘阴、平江4县(市)全面铺开此项工作。1996年,围绕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这项中心工作,对贯彻实施《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国家标准进行督查。至1998年10 月,市区主要宾馆、饭店、各大商场、道路、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和窗口单位均完善相关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标志设置。至1999年底,境内700个企业标准依法备案,344个企业标准进行复查审核,标准备案与贯彻实施进入微机管理。

二、农业标准化

优质米生产与开发 1984年,地区标准处为搞好优质米生产与开发,先后选育获国家农业部优质奖的晚粳岳农2号和分获省优质米一、二等奖的湘早籼5号和湘优101,并对照岳晚籼1号组织生产。通过实施《优质稻生产系列标准》和《优质稻生产技术规范》,使优质稻生产面积由1987年的15万余亩扩大到1990年的150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6.7%。1999年增至265万亩,亩均460公斤,并成功地研制洞庭香丝米,逐步形成育种—推广—加工—销售配套体系。

无籽西瓜栽培技术 1994年,市技术监督局把汨罗市大荆镇作为无籽西瓜高产优质栽培示范试点,进行无籽西瓜高产优质栽培研究。对无籽西瓜高产优质栽培、温床育苗、人工辅助授粉、成熟度和采收标准进行试验验证,制订、发布地方性农业标准规范4项。该镇无籽西瓜种植面积由1997年的4500亩扩大到1998年的6000亩,亩产由 2100公斤提高到3050公斤。产品由内销到出口,并成为全省无籽西瓜主要出口基地。

果树综合标准化 1994年,省、市技术监督局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水果科技成果,在岳阳县西塘果场创办果树综合标准化试点,指导、制订、发布果苗、采穗圃和良种果树三大类24项企业标准,并督促贯彻实施。到1998年,共产鲜果260万公斤,出圃优质果苗200万株,创产值350万元。

林果场丘岗开发综合标准化示范点 1994 年,省、市技术监督局在汨罗市嵩山村办林果场丘岗开发综合标准化示范点。组织全场果农办培训班15次,印发技术资料和《管理实施细则》5000余份。先后派选70余人到外地取经,请市林业局技术人员进场传经。1995年,全省丘岗开发现场会在汨罗市召开,省农业厅授予该果场“全省丘岗开发示范场”牌匾。

农业标准化服务 1993年,市技术监督局制作各类凉晒烟叶标准样品20套。对10个收购点进行检查,达标率100%。与市农委一起抓洞庭春茶叶技术操作规程试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8万余元。1996年,下发《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3000多份,岳阳市广播电台连续播讲3个多月。

三、能源标准化

1982年,始将能源标准化纳入议事日程。对年耗标火万吨以上企业进行摸底,举办培训班。宣传国家能源标准,提供资料80余份。各企业,尤其是万吨以上耗能大户制订能源管理、能源考核和能源使用标准,建立厂、车间、班组三级节能管理网络。开展从能源统计系统到能源普查、能源平衡测试、推广能源管理责任制和能源整体管理的微机运用。1985年,对28家耗能大户的能源计量进行计量定级、升级考核验收,合格的19家。1986年验收合格的8家。1989年,市氮肥厂获“国家二级节能企业”称号,主管部门组织6个氮肥厂推行市氮肥厂的能源管理经验,两煤损耗均由1986年前的2400公斤/吨氨降至1415公斤/吨氨以下,均被评为“二级计量合格企业”和 “能源计量合格企业”。

1991~1999年,市技术监督局在持续推进标准化水平等级评定和复查考核中,把能源标准化作为考核标准化水平的重要内容,并定期监督检查。能源标准化成为工业企业常抓不懈的工作。

四、“双采”工作

70年代,岳化、长炼等大型企业的主导产品开始按“双采”标准组织生产。1981~1985年,在机械、化工、石油、轻工、建材等11个行业采用“双采”标准33种,其中部、省属企业和市属企业12家生产的50种主要产品中,“双采”标准占20种。1986年,市标准化行政部门拟定1986~1990年50家大、中型企业108种产品“双采”规划和主要工农业产品“双采”目录,对14个行业的292种主要产品“双采”工作进行具体部署。拳头产品、优质产品、重点产品均采用“双采”标准,将“双采”工作列为经济工作目标和科技攻关的重要项目之一。1988年,市标准计量部门对“双采”标准进行考核验收。1990年,24个企业38项“双采”标准产品验收合格,均获合格证书。是年底,“双采”标准产品达213种,“双采”率由1985年的5.1%上升为32.23%。平江县电器厂从90年代起,按IEC标准组织生产,成功地研制、开发18项新产品,其中16项通过国家机械、电力部批试鉴定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2项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项获国家实用型专利,4项获国家科委、经贸委颁发的“国家级新产品证书”,2项分别列为国家科委火炬计划和星火计划项目。该厂产品畅销全国600多个市、县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500家最大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企业之一、“五·一”劳动奖全国先进集体,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和电力部高压开关设备标准化委员会理事单位。1998年被推荐参加全国“采标”工作会议代表单位,其“双采”工作经验向全国推广应用。

1999年, 境内 “双采” 产品增至303种, 采标标志备案产品2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