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参加“三支两军”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2 12:00
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驻境部队200余人先后奉命参加地方“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整个工作由岳阳军分区负责,第四十七军与长沙政治干部学校一度派少量干部战士参加。省军区独立师负责铁路、城陵矶港和岳阳纸厂的军管工作。
开始,军分区、县人武部派干部组成联络组、宣传 队,进驻地、县党政机关和大型厂矿、重点学校,调查各群众组织的状况,并力求促进联合,恢复正常秩序。但由于林彪、江青一伙煽动极左思潮的影响,两派群众 组织严重对立。8月10日,中央对湖南支左的决定下达后,矛盾加深,武斗升级。部分造反派公然冲击军事机关,抢走军分区、人武部枪支,参加武斗。仅岳阳城 区4次大型武斗,死亡23人,伤220余人。9月,军分区司令员魏凯江在制止武斗时被流弹击伤腿部,住院1年。面对复杂混乱的局面,驻境全体官兵不顾个人 安危,挺身而出,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央的布告和命令,坚决制止武斗,收缴被抢走的武器,保护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初步稳定了秩 序,恢复了生产。
当时,地、县两级党政领导干部绝大多数被揪斗或 “靠边站”,党政领导机构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群众组织争相夺权。军分区、人武部领导按上级要求,及时协助地方排除干扰、促进联合,进行党政机构的重建 和恢复工作。1967年12月建立岳阳地区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1968年2月正式成立岳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军分区司令员魏凯江、张吉亭和政委宋裕宽先后 担任主任。下设各组(办事组、生产指挥组、政治工作组、人民保卫组)组长也由军分区领导担任。1969年1月,成立中共岳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 组,1971年4月选举产生中共岳阳地区第一届委员会,军分区领导宋裕宽任书记,吕云、姚福瑞、宋文祥、王和荣、戚明德参加常委。同时,各县人武部也协助 地方建立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各级中共组织。1973年5月,地方大批党政干部重新工作,地、县两级党政领导机构恢复后,军队干部才逐步回归部队。
“文化大革命”中,地、县两级公安局、检察院、 法院(以下简称公、检、法)遭受冲击,大批干部受到迫害。军分区、县人武部奉命筹组地、县两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对公、检、法进行军事管制。 与此同时,还接管邮电、气象部门;向工交、文教、卫生等部门和重点厂矿、农场派驻军代表;在重点中学和中专开展军训,组织专职武装干部到工厂、农村做恢复 生产的工作。
为加强“三支两军”人员的管理,1971年3月,军分区成立“三支两军”办公室。地方中共党委恢复后,又实行军地共管,以地方为主。1973年4月,开始收回“三支两军”人员,至1976年,除个别原地转业外,全部撤回。
“三支两军”人员,在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开展工 作,缺乏思想准备。由于党的优良传统在部队扎根很深,绝大多数同志对“左”的一套有所抵制,总体上保护了地方干部和群众,起到稳定局势的作用。但由于特定 的原因,斗争的反复,也推行了一些“左”的东西,对军政、军民关系产生过消极后果和不良影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特别是1985年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教育,部队提高了认识。军分区领导曾就“三支两军”中的问题,主动与地方领导交换意见,从而改善了军政、军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