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专业技术干部管理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2 12:00
一、发展概况
民国时期,境内未设专门科技人员管理机构,政府对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的任用、惩戒、待遇等,按中华民国政府有关政策法规实行,专门技术人员的执业资格,由考试院设立的考铨处依考选铨定。民国24年,国民政府公布《技术人员任用条件》,规定各官署可分别情况设置技监、技正、技士、技佐等专业技术职称岗位。至 38年,境内有专业技术人员2983人,其中教师2894人,医疗卫生人员31人,影艺人员58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专业技术干部管理工作主要由政府人事部门承担。1952~1964年,加速科技干部队伍建设,成立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大幅度增加。至1964年,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51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79人、农业技术人员873人、医疗技术人员969人、教师7813人、文学艺术工作者278人。1966年,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进一步壮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发展到1.5万人。1967~1976年,因“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干扰,部分科技机构被撤销,1300多名科技人员被错误处理而离开科技岗位。1978年始,逐步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管理,妥善处理“文化大革命”期间知识分子遗留问题,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现状进行全面普查,将1591名用非所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调整到科学技术岗位工作。1982年,对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解决知识分子中的历史遗留问题。至1987年,为4831名知识分子平反,纠正冤、假、错案;为22414名知识分子清理人事档案,改正历次政治运动的错误结论;为1247名知识分子清退“文化大革命”中被查抄的财物,为218名知识分子退还640间被挤占的私人房产,为 1325名知识分子补发210多万元被停发、扣发的工资,为5164名知识分子解决家属子女的城市户口和商品粮问题。每年接收国家统一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科技队伍,还根据实际需要开发、引进、培养一大批科技人才。1990年,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851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7164人、农业技术人员2410人、科研人员192人、卫生技术人员6495人、船舶技术人员14人、经济人员6631人、财会人员4695人、统计人员1103人、翻译人员28人、图书文博人员663人、新闻出版人员167人、律师公证人员137人、播音员30人、工艺美术人员33人、体育人员38人、文学艺术工作人员214人、教学人员28503人。有1569名优秀知识分子被提拔至各级行政机关任领导职务,其中地(师)级15人,县(处)级170人,科级1384 人。采取实地双向选择的办法,为汨罗市、岳阳县、华容县、临湘县各选拔1名科技副县(市)长。1991年,市委、市政府颁布《关于岳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试行办法》。人事部门努力为专业技术人才服好务,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办实事。 至1999年, 分9批为年龄40岁以上,工龄20年以上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干部解决家属子女农转非3442户, 共3889人。 1992~1998年, 分7批选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2人, 津贴标准:1992~1994年授予的42人, 每人每月发100元, 1995年后授予10人, 改为每人一次性发给5000元。
二、职称评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前,专业技术职务基本实行任命制,主要按照其担任的业务技术管理工作而确定。1952年,境内政府机关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名(即职务),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为工程师、技术员、助理技术员、实习生;医务人员为主任医(技)师、主治医师、医师、医士;会计、统计人员分为总会计师、会计师、副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助理会计员。至1965年,境内共有职称的专技人员2605人。其中工程系列503人,农业系列926人,卫生系列955人,教学系列218人,文艺系列1人,其他系列2人。多为初级职称,中级以上仅60人。“文化大革命”期间,确定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职称工作中断。1978年,恢复技术职称,建立考核制度,实行技术岗位责任职。岳阳地、市、县职称评定工作由各级科委负责。在长炼、地区人民医院、岳阳市工业局等单位进行职称评定试点,有1874名专业技术干部晋升职称,为133名专业技术干部认定原有职称。1980年,对工程、农业两大系列专业技术干部进行职称晋升、套改、普查工作,为63名专业技术干部晋升职称,为779名专业技术干部套改职称,为369名专业技术干部认定职称。1981年,职称评定工作改由各级人事部门负责。先后对教育、卫生、工程、农业、统计、科研、图书资料、财会、经济等部门进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共为1207名专业技术干部晋升职称,为101名专业技术干部套改职称。至1983年,有6903人取得专业技术职称,其中工程系列1854人、农业系列1213人、科研系列46人、卫生系列2290人、财会系列1043人、教育系列320人、经济系列4人、统计系列127人、图书档案系列6人。1983年9月,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整顿职称评定工作的通知》,职称评定工作暂停,地、市、县(区)对前段职称评定工作进行检查整顿。1986年5月,市政府成立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各县(区)、场,市直各委、办、局和中央、省属驻岳单位相继成立职称改革领导小组。职改主要实行专业技术聘任制,并相应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度。1987年8月,全市组建工程、农业、卫生等16个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共有成员208人。县(市)、区、场和市直各有关单位组建 156个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共有成员1394人。1986年6月~1987年6月,在市档案馆、市一中、平江县妇幼保健院等9个单位进行职改试点。1987年7月,全面开展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聘任工作,全市共有93401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参评,评聘78354人,占83.9%,其中被评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369名(全民事业单位1125人、全民企业单位229人、集体事业单位4人、集体企业单位7人、乡镇企业4人),被评聘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1327名(全民事业单位9340人、民办教师1020人、集体事业单位322人、集体企业单位478人、乡镇企业167人),被评聘为助理工程师及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23078人,(全民事业单位14025人、全民企业单位3800人、集体事业单位1509人、集体企业单位2359人、乡镇企业 1385人);被评为技术员及相当职务的30496人(全民事业单位12055人、全民企业单位6812人、民办教师6444人、集体事业单位1619 人、集体企业单位2098人、乡镇企业1468人)。另受中央、省驻岳2个单位委托,评审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7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1125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4365人。1989~1990年,全市共查出弄虚作假搞职称者45人、不属评聘范围的294人、不具备任职条件的42人、其他问题229 人,市人事职改部门依照政策均作出适当处理,其中取消任职资格146人,解聘、低聘、缓聘296人,作其他处理168人。1991年底,全市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进入经常化。1992年,对各级评审委员会的职责、组建条件及要求,评审的程序和方法作出具体规定,重新组建自然科学、卫生、工程、农业、会计、经济、中专学校教师、艺术、律师、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教师)、文博、出版等12个系列(专业)的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和县(市)、区、市直战线的初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出台《岳阳市专业技术职务经常化评聘工作实施意见》、《关于我市中、初级评审委员会组建意见》、《关于正规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初定专业技术职务的实施意见》、《关于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或规定。岗位职数的分配坚持向五大系列(高教、科研、工程、农业、卫生)倾斜,向中青年人才密集的单位倾斜,向基层一线倾斜。会计、统计、审计、经济、国际商贸(含工商行政管理)等中等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相继改为考试,1994年,评聘工作扩展到乡镇企业的工程、经济、会计3个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与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考核并轨,考核结论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等。岳阳市职改办被评为全省职称工作先进单位。1995年,组织执业药剂师、二级注册建筑师、房地产评估师的执业资格考试。1997年,在卫生、艺术、图书、群文、文博、体育、自然科研7个系列推行结构比例控制,执业资格考试拓宽到监理工程师。云溪区首先试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辞聘、解聘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岳阳市六中、平江县中医院率先实行评、聘分离,共压缩技术岗位68个,精减技术人员72人。1998年,执业资格考试范围扩大到一级注册建筑师、造价工程师、企业法律顾问、注册税务师。 1999年,小学、中学、中专、高教、实验等系列实行结构比例,分类、按级调控。组建岳阳市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出台《岳阳市农民技术职称评定暂行规定》、《关于规范农民技术职称评审工作程序的意见》,全面部署农民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工作。1999年底,全市共有专业技术人员 71171人,其中高级职称1853人、中级职称23270人、初级职称41297人、未聘专业技术职务4787人;工程技术人员7217人,农业技术人员1964人,科学研究人员116人,卫生技术人员8765人,教学人员42894人,经济人员3237人,会计人员3528人,统计人员542人,翻译人员25人,图书档案、文博人员457人,新闻出版人员208人,律师、公证人员87人,播音人员55人,工艺美术人员21人,体育人员43人,艺术人员 177人,政工人员18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