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发展农业生产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1 12:00
各县政府成立后,相继成立生产委员会,制定农、林、牧生产计划,兴修农田水利,恢复发展农业生产。1951年12月~1953年10月,各县普遍开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共成立互助组8120 个,1952年,水稻播种面积扩大到390.08万亩,稻谷总产量767695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31.7%和40.5%。
1952年12月~1953年3月,各县组织干部、民工19.8万人,参加南洞庭湖整修工程,筑大堤530余里,堵塞河口13处,减轻了湖区水患威胁。岳阳、临湘、华容等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劳力1万多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荆江分洪工程建设。同时,开展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革耕作制度,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逐步推行单季稻改双季稻,随手栽改划行密植,高秆品种改矮秆品种。1956年,利用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条件,进一步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林、牧、副、渔各项生产。粮食播种面积由1949年的383.9万亩扩大到509.86万亩,粮食总产由597635吨增至850985吨。1958~1961年,各县开展农业生产“大跃进”,组织跨乡、跨区、跨县的10万劳动大军,对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建起君山、钱粮湖、屈原、黄盖湖、建新五大国营农场。对 227个单薄堤垸加高、培厚、改造,合并为55个堤垸,围垦新堤垸37个,在山区和丘陵区掀起修水库的高潮,完成小I型以上水库46座。但此期间的高指标、浮夸风、瞎指挥、强迫命令,也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1962年,岳阳县毛田人民在物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治山治水,改造山河,成为中国农村一个影响较大的典型,得到毛泽东的充分肯定。1964年,掀起“远学大寨、近学毛田”的热潮。并开展电排建设,进一步解决湖区排渍、灌溉和山丘区的用电和抗旱问题,建成小水电站216处,装机331台,装机容量44602千瓦,年均发电量15694万度。1966~1978年,以推广良具为中心,带动良制、良土、良具及良法的推广。在‘以粮为纲”方针指导下,水稻面积扩大。1975年播种面积624.24万亩.总产1562116吨,比1970年扩大37.3万亩,总产量增长6.9%。1977年8月,地区成立铁山灌区总指挥部,组织岳阳、汨罗、临湘3县对铁山水库进行续建,1982年竣工。库面41.6平方公里,总库容6.35亿立方米。从根本上消除新墙河两岸的水旱灾害,岳阳县、汨罗县、临湘县、岳阳市郊的大片农田实现自流灌溉与旱涝保收。1978年底,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各地突出推广杂交稻及配套技术,水稻生产出现新的突破。1985年,水稻播种面积577.89亩,比1975年减少7.4%;总产量2251225吨,比1975年增长44.1%,首次出现卖粮难问题。1985年,在农村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目的第二步改革,取消农副产品统派购政策,代之以合同定购等一系列政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内部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大农业转化。
撤地并市后,市委、市政府把农业产业化建设作为 “强市富民奔小康”的战略举措来抓,进一步改革农业生产条件,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和科教兴农为基本内容的生产变革。以市场为导向,走种养加、农工商、农科教、内外贸“四结合”的路子,大力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和农村第二、三产业。1991年,市政府在稳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实行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共有51个乡镇、487个村推行“两田制”、“租赁制”,部分荒山荒地使用权实行公开拍卖开发,有43.9万亩耕地使用权实行有序流转。按照中央“在原定的耕地承包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全市有96%的乡镇、90%的村签订耕地延长30年不变的合同。1992年,各级政府大力发展畜牧业、养殖业,形成“一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几品”的规模经营格局。汨罗、岳阳、平江、临湘、华容县(市)成为生猪过100万头的基地县;岳阳、平江、临湘县(市)建成饲养黑山羊过3万头的生产基地。临湘、华容、岳阳县(市)饲养水禽过100万羽的生产基地。全市纯收入过万元以上的畜牧养殖大户有40015户。同时,大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八五”期间,全市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近10亿元,与1978年相比,建成区由47平方公里增至150 平方公里。小城镇由1978年21个发展到89个。1995年,围绕洞庭湖治理工程,实施跨世纪的“久安工程”建设。1996年,市政府发出《关于加快养殖业产业化进程有关问题的通知》。各级政府安排资金3060万元发展水产业,并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引进水产开发资金8500万元。投入水利建设资金 2.7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5万多处.维修加固堤防512处、826.56公里。1997年,完成150公里“久安工程”新型标准大堤,新建一批水利工程设施,新增灌溉面积9 1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3.33万亩。投入开发资金4527.2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8.77万亩,涉及15个乡镇、106个自然村,完成多种经营项目18个、科技项目6个。1998~1999年,市政府以“调整结构、改品种、活流通、增效益”为工作思路,加大农村基层工作力度,确保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市政府采取“市场带基地”、“专业户串基地”、“工厂连基地”的产业链,建农户生产基地151个,农产品加工企业123家。全市投入资金3 亿多元,建起246个农副产品专业市场,总面积达60万平方米。1999年,完成出口产品交货额6.07万元,比1996年增长29%。全市乡镇企业工业小区达52个,总产值581亿元,实现利税24.9亿元。从业人员62.56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29%。涌现过10亿元的乡镇、过亿元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