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历代人口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17 12:00
一、清代以前
清以前,境内人口增减无常。和平之时,人口增加;征战之际,人口减少。因各朝代税役苛重,人民隐丁逃役,或寄籍豪门,或流亡异地,或举家舟居。莫可踪迹。南朝刘宋时期(430~479),巴陵郡有25316人。唐贞观年间(627~649),岳州有17556人。开元二十八年(740),岳州巴陵郡有 50298人。宋崇宁元年(1102),巴陵郡有128450人。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岳州路有787743人。明洪武年间 (1368~1398),临湘县有21478人,华容县有43099人,平江县有69365人,巴陵县有84580人,湘阴县有58205人;永乐年间 (1403~1424),临湘县有13658人,华容县有20687人,平江县有51388人,巴陵县有61066人:宣德年间(1426~1435),临湘县有9573人,平江县有41184人,巴陵县有58456人;正统年间(1436~1449),临湘县有7285人,平江县有41215人,巴陵县有56966人;景泰年间(1450~1456),临湘县有7518人,平江县有41417人,巴陵县有56114人;天顺年间(1457~1464),临湘县有11646人,华容县有13516人,平江县有53890人,巴陵县有62802人。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朝廷颁布以康熙五十年丁册为准,“嗣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谕令,雍正五年(1727)又颁发“丁随粮办”之令,“将应征丁银均摊入地亩内征收”结束了把户口与赋役联系在一起的传统作法,使百姓不再因多生子女而增加人丁税的负担,即减少了人口的隐匿、投靠和逃亡,又加快了人口增殖速度。乾隆二年(1737),各州县立保甲门牌,将户实数与谷数一并申报。自此,户口以男女大小一并统计上报。乾隆三十七年(1772),行保甲法,取代编户法,户口统计摆脱了赋税的羁绊,减少人口的诡挂隐漏,人口统计走向真实。境内人口发展迅猛。嘉庆二十一年(1816)突破200万人,达到 242万人,其中湘阴县637170人,平江县216179人,临湘县369797人,华容县416270人,巴陵县712390人,岳州卫(今市城区)68282人。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后,战争、灾荒连年不断。境内人发展处于停滞、下降趋势。
二、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国民政府成立,共和制取代君主制,背井离乡的百姓相继回到家乡。10年,境内总人口发展到3280642人,其中湘阴县608629人,华容县284957人,临湘县415539人,岳阳县1221817人,平江县749700人。
民国16年5月,长沙发生“马日事变”,境内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分子和工农革命群众惨遭屠杀。国民党清乡军在“宁肯错杀三千,不肯放走一个”的口号下,大规模地向革命根据地进攻,所至之处,无不烧杀淫掠。平江县惨状犹烈,“龙门惨案”中,龙门塅就有130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至18年,境内总人口为2273619人,比上年减少1005022人,减少30.65%。抗日战争时期,岳阳人民为了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存亡、人民的幸福,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日军在境内屠杀了许多革命者和无辜群众,仅平江县先后被日军杀害的就有12853人。国民政府也制造了许多骇人听闻的惨案。20年,华容县铲共义勇队勾结国民政府军队,血洗东山革命根据地,仅8~9月。就惨杀革命群众5232人。平江“黄金案”中,国民党反动派在黄金洞屠杀革命群众数万人,造成几十里地荒无人烟的惨景;平江“嘉义惨案”期间,嘉义先后有2万余人捐躯殉难。岳阳地处洞庭湖畔,是血吸虫病疫区。28年,湘阴县因血吸虫病死亡4440人;汨罗江畔凤凰台,是一个400户1600多人的热闹村庄,28年后,相继因血吸虫病自杀161人,死亡400多人,死绝21户;临湘市沅潭乡解放前30年内,血吸虫病毁灭屋场319个,死绝1800多户。另外,死于霍乱、伤寒、疟疾等疾病的也不少。23年,平江县嘉义区死于疟疾的达2000余人。“湖区十年九涝,山区三年两旱”,人民不能很好地休养生息。至36年,境内共有1869382人,比21年减少467621人,减少20%,其中平江县有 383413人,比21年减少186350人,减少32.71%。1949年,境内其有226.68万人,比民国10年减少1011042人。
民国时期部分年度境内人口情况 | ||||||
单位:人 | ||||||
年度 | 合计 | 湘阴县 | 平江县 | 临湘县 | 华容县 | 岳阳县 |
民国17年 | 3278641 | 608627 | 749701 | 415539 | 284957 | 1219817 |
民国18年 | 2273619 | 707812 | 549553 | 246521 | 303700 | 466033 |
民国21年 | 2337003 | 719934 | 569763 | 250611 | 312434 | 484261 |
民国23年 | 2131496 | 737270 | 437775 | 410083 | 244611 | 301757 |
民国24年 | 2196236 | 687690 | 446711 | 260252 | 301276 | 500307 |
民国29年 | 2049699 | 686567 | 366878 | 244271 | 252841 | 499142 |
民国36年 | 1869382 | 557969 | 383413 | 209787 | 298318 | 419895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49年7月,临湘、平江、岳阳、华容、湘阴5县先后解放。至年底,境内共有226.68万人。尔后50年中,因社会安定,经济不断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基数增大,世代更替缩短,人口的净迁入大于净迁出。从70年代中期开始,虽普遍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但人口总量的增长速度仍然很快。至1999年底,全市人口总量增至519.22万人,比1949年增加292.54万人,增幅达129.05%,年均增加58508人,年均增长率2.58%,这期间,经历了六个阶段:
1950~1959年,是人口增长较快的阶段。解放初期,人民翻身作主人,生产力、生育力都得到解放,人口增长速度加快,10年共增加42.85万人,增幅达18.17%,年均增加4.285万人,年均增长率高达18.17‰,成为境内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
1960~1961年,是人口减少阶段,这二年因国民经济困难,人口出生与1958年、1959年二年相比,出生人口减少37076人,人口死亡增加30138人,这二年总人口减少5.88万人,减少2.11%;年均减少2.94万人,年均递减率10.55‰。
1962~1973年,是人口增长最快的阶段。因国民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改善,健康水平提高,两年生育低潮过后,出现补偿性生育高潮。全境人口总数由 1961年的272.78万人增至1973年的380.95万人,增加108.17万人,增长39.65%,年均增加9.0141万人,年均增长率 33.04‰,形成又一个人口增长高峰期。
1974~1986年,是人口增长缓慢阶段。计划生育工作广泛深入开展,降低人口出生率,与1962~1973年相比,年均出生人口减少38143人,全市人口总数从1973年的380.95万人增至443万人,共增长62.05万人,增长16.29%,年均增长率12.53‰,人口增长幅度和年均增长率比1962~1973年分别降低23.36个百分点和20.51个千分点。
1987~1992年,由于受第二次人口高峰期的影响,出现第三次人口高峰期。尽管计划生育抓得紧,党和政府号召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反映在出生绝对数上,年均出生81317人,加上迁入人口较多,1992年比1986年增加42.2万人,增长9.53%;年均增加70333人,年均增长率15.88‰,年均增长率比1974~1986年提高3.35个千分点。
1992~1999年,是全市人口增长稳定阶段。与第五阶段相比,年均少生27380人,年少增23008人,人口增长幅度和年均增长率分别降低1.66个百分点和6.04个千分点。
1949~1999年岳阳市人口情况 | |||
单位:万人、‰ | |||
年度 | 年末总人口 | 净增人口 | 净 增 率 |
1949 | 226.68 | 9.13 | 40.28 |
1950 | 235.81 | 6.25 | 26.5 |
1951 | 242.06 | 7.49 | 30.94 |
1952 | 249.55 | 5.75 | 23.04 |
1953 | 255.3 | 4.1 | 16.06 |
1954 | 259.4 | 3.84 | 14.8 |
1955 | 263.24 | 3.84 | 14.8 |
1956 | 266.67 | 3.43 | 13.03 |
1957 | 273.17 | 6.5 | 24.37 |
1958 | 275.31 | 2.14 | 7.83 |
1949~1999年岳阳市人口情况 | |||
单位:万人、‰ | |||
年度 | 年末总人口 | 净增人口 | 净 增 率 |
1959 | 278.66 | 3.35 | 12.17 |
1960 | 274.63 | -4.03 | -14.46 |
1961 | 272.78 | -1.85 | -6.74 |
1962 | 278.14 | 5.36 | 19.65 |
1963 | 289.47 | 5.33 | 19.16 |
1964 | 289.5 | 6.03 | 21.27 |
1965 | 299.57 | 10.07 | 34.78 |
1966 | 307.8 | 8.23 | 27.47 |
1967 | 316.01 | 8.21 | 26.67 |
1968 | 327.07 | 11.06 | 35 |
1969 | 338.59 | 9.81 | 26.43 |
1970 | 354.23 | 16.08 | 47.55 |
1971 | 361.59 | 7.36 | 20.78 |
1972 | 371.14 | 9.55 | 26.41 |
1973 | 380.95 | 9.81 | 26.43 |
1974 | 387.52 | 6.57 | 16.95 |
1975 | 394.69 | 7.17 | 18.5 |
1976 | 400.61 | 5.92 | 15 |
1977 | 405.92 | 5.31 | 13.25 |
1978 | 410.26 | 4.34 | 10.69 |
1979 | 414.14 | 3.88 | 9.46 |
1980 | 418.2 | 4.06 | 9.8 |
1981 | 423.37 | 5.17 | 12.36 |
1982 | 428.92 | 5.55 | 13.11 |
1983 | 432.83 | 3.91 | 9.12 |
1984 | 436.72 | 3.89 | 9.87 |
1985 | 439.68 | 2.96 | 6.78 |
1949~1999年岳阳市人口情况 | |||
单位:万人、‰ | |||
年度 | 年末总人口 | 净增人口 | 净 增 率 |
1986 | 443 | 3.32 | 7.55 |
1987 | 447.27 | 4.23 | 9.55 |
1988 | 454.88 | 7.61 | 17.01 |
1989 | 462.53 | 7.65 | 16.82 |
1990 | 475.54 | 13.01 | 28.13 |
1991 | 481.36 | 5.82 | 12.24 |
1992 | 485.2 | 3.84 | 7.98 |
1993 | 489.46 | 4.26 | 8.78 |
1994 | 496.02 | 6.56 | 13.4 |
1995 | 501.2 | 5.18 | 10.44 |
1996 | 505.28 | 4.08 | 8.14 |
1997 | 510.35 | 5.07 | 10.03 |
1998 | 515.17 | 4.82 | 9.44 |
1999 | 519.22 | 4.05 | 7.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