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区划卷

内容阅读

第三节 县(市)、区、场概况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17 12:00

    岳阳楼区  即岳阳市中心城区。商周时期,境北城陵矶附近的云溪区铜鼓山筑有“大彭城”;东汉时,在今岳阳市一中、3517工厂一带设有巴丘邸阁城;东汉末年,称巴丘城。西晋太康元年(280),改称巴陵城,自此即为历代郡、府、州、县治所在地。隋开皇十一年(591),改称岳州城;民国2年9月,改称岳阳城;城区设城厢镇,正式作为地方行政建置。1913~1983年,城区行政区划先后8次变动,其中1958~1983年先后5次变动,或为城厢镇,或为人民公社,或为城关镇,或为岳阳市(县级);1984年,原县级市升为省辖市时,改设南区、郊区。1996年4月,由南区、郊区合并成立岳阳楼区。该区系岳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商业十分发达;岳阳楼、岳州文庙、慈氏塔、鲁肃墓、小乔墓等名胜古迹,亦皆集中于此;位置险要,乃历代兵家争夺之地。清末《湖南乡土地理参考书》之《岳州府总记》载:“府治滨湖东岸,扼全省门户,水师总兵驻焉。城东南五里金鹗山,地势甚高,俯瞰城中,纤悉毕见;城北七里山,历代屯兵之所,与金鹗山相倚角,皆防守重地;自府城东北为城陵矶,扼全湖之口,会大江之水,尤为要地;夏时盛涨,深约三丈余,面阔约七八里;冬时水落,深约一丈五尺,面阔不过二里。”
    1999年辖5乡、1场、8个街道办事处、33个村委会、72个居委会。土地面积2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3千公顷。年末居民196855 户,515477人,其中女性244042人;农业人口176261人,非农业人口339216人。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农业总产值3.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09元,是全市惟一的省级小康示范区。
    云溪区  位于湖南省东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与临湘市接壤,西北与湖北省监利县隔江相望,南部与岳阳县和岳阳楼区毗邻。北纬 29°23’56"~29°38’22",东经113°08’48”~113°25’30"之间。原属临湘县境,所辖陆城镇从宋代至民国初期一直是临湘县治。1983年4月,设立岳阳市北区,1996年更名云溪区。西北襟带长江23.4公里,沿江陆城、永济2垸共有大小湖泊10个,纳10余条溪港,均为滨江(长江)水系,水面超过万亩的有芭蕉湖、白泥湖。盛产粮、棉、油、生猪、鲜鱼、禽蛋、茶、菜、竹、木、果等农副产品。有矿藏10余种,有培风塔、寡妇矶、擂鼓台、鸭栏矶、五爪松、尚书墓、贞节牌坊、范仲淹田庄(太平桥庙湾)等古迹;岳化、长炼、华能岳阳电厂3家大型工业企业,如同三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其间。
    1999年,辖5镇、1乡、7个居委会、56个村委会。土地面积38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7千公顷。年末有51465户、157698人,其中女性75490人;农业人口80775人,非农业人口76923人。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35亿元,农业总产值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70 元。
    君山区  位于市区西部,三面环水,一面连陆。东南傍洞庭,北依长江,西接华容县。1996年3月设立。1999年,辖2镇、9个居委会、50个村委会。土地面积 696.5平方公里,耕地26.13千公顷,年末有38315户,125508人,其中女性59230人;农业人口102947人,非农业人口22561 人。
    该区是岳阳市高效农业示范区和“菜篮子”基地,有21.33千公顷耕地实现高标准田园化,17.33千公顷耕地实现基地化。有水产品养殖基地4000公顷,其中精养水面2000公顷;万头以上生猪饲养基地5个,棉花、蔬菜固定大棚1.2万多个。有各类农业机械3300多台(套),20千公顷耕地实现整耕机械化。工业以本地农产品加工为主,初步形成食品、纺织、油脂、化工、造纸、建材六大体系。1999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3845万元,农业总产值 4.5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52元。
    汨罗市 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岳阳市南端,东与平江县相依,南与长沙、望城两县相接,西同湘阴县、沅江市连壤,北与岳阳县毗邻。北纬 28°28’~29°27’,东经112°51’~113°27’之间。京广铁路、107国道线纵贯南北,平(江)益(阳)公路横贯东西。1999年辖 16乡、13镇、34个居委会、386个村委会。188155户,636171人,其中女性305335人;农业人口554303人,非农业人口 81868人。土地面积1561.95平方公里,有耕地45.33千公顷。
    东周楚文王时,罗子国遗民自枝江迁至湘水流域,筑城于汨罗江尾闾南岸,市境属罗子国领地。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罗县,市境属元。两汉、三国、两晋仍属罗县。南朝梁置罗州。南朝陈复罗县。隋因之,唐武德八年(625),将罗县并人湘阴县。1966年1月,从湘阴县东部5个区析出而置汨罗县。因位于汨罗江畔而得名。1987年9月,改汨罗县为汨罗市,治所设汨罗镇。
    该市重视植树造林,于1988年消灭宜林荒山,成为“湖南省消灭宜林荒山第一县(市)”注重“科技兴市”,于1994年进入全国科技百强县行列,1995 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素质教育于1996年6月得到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充分肯定,其经验已在全国推广,近几年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1999 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3.2l亿元,农业总产值16.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人2297元。
    抗日战争中4次湘北会战,汨罗江乃中国军队的第二道防线。日军曾在此遭到重创。境内以屈子祠为中心的汨罗江流域,是屈原晚期活动地和楚国墓葬地。有玉笥山、晒尸墩、屈原庙、骚坛、屈原12疑冢等景点。以龙舟竞渡纪念屈原,相传起源于此,为世人瞩目。
    临湘市 地处湖南省东北边陲,素有“湘北门户”之称。北纬29°10’~29°52’,东经113°15’~113°45’之间。东与湖北省蒲圻、崇阳、通城3县(市)毗邻,西南与云溪区接壤,北与湖北省洪湖、监利2县隔长江相望,京广铁路、107国道贯通其境,水陆交通发达。  
    市境五代以前属巴陵县地。后唐清泰年问(934~936),马殷之子马希范析巴陵县东北部,在陆城设王朝场,以便于输纳、集散湘北、鄂南一带的茶叶;宋淳化五年(994),升王朝场为王朝县;宋至道二年(996),改王朝县为临湘县。因滨湘水而得名(清光绪年间岳州开埠前,临湘县境南部已至城陵矶刘公庙北侧,故滨湘水),县治原在今云溪区陆城镇,民国19年由陆城迁至今长安镇。1992年9月,改临湘县为临湘市。
    1999年辖9个乡、13个镇、19个居委会、280个村委会、136676户、462764人,其中女性221442人;农业人口365781人,非农业人口96983人。土地面积1720平方公里,耕地35.33千公顷。完成工业总产值27.3亿元,农业总产值9.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人2065 元。       
    境内有著名的五尖山省级森林公园。国家森林公园、著名风景名胜区大云山,亦有多处景点于临湘一侧;黄盖湖、荆竹山在清代、民国时期是中外人士的游览之地;茶叶生产最为有名。从清咸丰年间起直至现在,此地的黑茶、红茶在祖国西北边陲和蒙古、俄罗斯等国享有盛名;1958~1973年,毛泽东一直饮用此地绿茶,《挑担茶叶上北京》的著名民歌,就是此地著名民间文艺工作者袁长庚老人最早唱开的。羊楼司镇竹制品市场全国闻名。位于市境东部的龙窖山,据宋《岳阳风土记》、《岳阳甲志》记载,曾是瑶族同胞的祖居地。
    岳阳县  位于湖南省东北部,西跨东洞庭湖,东接湖北省通城县,东南连平江县,南临汨罗市,西南界沅江、南县,西邻华容县,北抵湖北省监利县。北纬 28°57’11”~29°38’41”、东经112°44’14”~113°43’35"之间。1999年辖10个乡、13个镇,41个居委会、641 个村委会、209344户,751578人,其中女性358228人;农业人口668749人,非农业人口82829人。土地面积3156.6平方公里,耕地48.73千公顷。完成工业总产值32.06亿元,农业总产值19.0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65元。
    汉时县境属下隽县地。西晋太康元年(280)析下隽县西部始置巴陵县。民国元年2月,裁撤巴陵县建置;2年,废岳州府,复巴陵县并改称岳阳县。县域原在今岳阳楼区,历为巴陵郡、巴州、岳州、岳阳军、岳州路、岳州府、岳阳专区、岳阳市政府治所;1983年迁荣家湾镇。
    境内有著名的“天下第一村”张谷英民居、风光绮丽的铁山水库风景区,大云山风景区有多处景点在该县境,鹿角的湖光山色及附近的凌云塔,自古迄今亦享盛名。
    华容县 地处湖南省北部边陲,北倚长江,东南滨洞庭湖,周邻6个县(市)、农场。东以香炉、天井、狮子等山与岳阳县交界,西与益阳市南县以藕池河东支相隔,南连国营北洲农场,北接湖北省石首市,东北与湖北省监利县隔长江而望。北纬29°10’18”~29°48’27”、东经 112°18’3l”~113°1’32"之间。土地面积164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区(湖区)占64%。有耕地68.67千公顷。1999年辖10个乡、13个镇、54个居委会、413个村委会,197830户、712667人,其中女性345644人;农业人口624071人,非业人口l88596 人。完成工业总产值42.12亿元,农业总产值24.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74元。
    县境原属汉华容县地。西晋太康元年(280),杜预定荆州,改南郡江南部分为南平郡,废华容县建江安县,析江安县建南安县(今华容),华容寻复,旋以其东南置石首、监利县。南朝宋永初三年(422),改南安县为安南县;孝建元年(454)省石首入华容;梁代省华容入南安。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安南县为华容县,因古华容县境建有章华台、容城,故而得名。唐武德四年(621),析其西北置石首县。
    1995年,成为“全国粮棉大面积双高产第一县”,被国家科委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被湖南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首批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1998年水产品产量5.15万吨,1999年水产品产量达5.75万吨。
    境内桃花山及跨岳的墨山,古往今来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湘阴县 地处湘、资两水尾闾,南洞庭湖滨,北纬28°30’13”~29°3’2”、东经 112°30’20”~113°1’50”之间。东临汨罗市、屈原管理区,西接益阳市、沅江县,南连望城县,北界岳阳县。1999年辖19个乡、12个镇,37个居委会、423个村委会。有194726户,683621人,其中女性326601人;农业人口590514人,非农业人口93107人。土地面积1581.5平方公里,其中湖洲421.9平方公里,平原地区(湖区)占43%,其中南洞庭湖区域占全县面积的27%。湘江、资水穿境而过,将全境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为滨湖平原区,东为低岗山地区。耕地面积40.93千公顷。
    该县系古罗县地。南朝宋元徽二年(474),湘州刺使王僧虔为安置巴峡流民,上表割益阳、湘西、罗3县部分地域而置湘阴县。因位于湘水之南,故名湘阴。县治曾数次变迁。秦代设于古罗城(即今屈原管理区蚕种场马头槽),南朝宋、陈和隋初设于黄花城(今濠河口镇黄花村黄花岭),南朝宋、齐两代设于琴棋望(今县芦苇场鲇鱼洲中部),唐代及五代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的周设于城江城(今汨罗市川山乡常公村常公桥东侧),五代后周末、北宋及南宋初设于白茅城(今汨罗市湖鼻山东彭家坳),南宋建炎四年(1130)起设于赤竹城(今安静乡蚌湖村杨泗庙);绍兴五年(1135),迁于瓦碎潭(即今城关地区)。此后,除抗日战争时期一度短暂避迁今汨罗市兰家洞、今沅江市南大膳外,一直为县治迄今。
    1997年,进入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行列,并被国家科委确定为全国科技成果推广重点示范县。199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75亿元,农业总产值20.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48元。
    全县养殖水面8.47千公顷,占可养殖水面的95%以上。1991年跻身“全国渔业生产百强县”,1997年水产品总产量居全省第一,1998年水产品产量6.25万吨,1999年达6.55万吨,均保持领先地位。
    平江县  位于湖南省东北边陲、湘鄂赣3省交界之处,北纬28°25’33”~29°6’28”、东经113°10’13”~114°9’6”之间。东与江西省修水县、铜鼓县接壤,南与浏阳市、长沙县毗邻,西与汨罗市相连,北与岳阳县、除有幕阜、连云等大山外,还有中低山70多座,有峰20多座、岭48座、尖20多处。山间密布河港,主要水系有昌江、汨水两水,这两水有主支141条,分支300条。1999年有耕地55.73千公顷,辖14个乡、13个镇、21个居委会、773个村委会、267640户、975980人,其中女性464588人;农业人口890525人,非农业人口85455人。1997年12月,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199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9.05亿元,农业总产值15.7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3元。
    该县系原罗县地。东汉熹平年间(172~178),划罗县东部为汉昌县;三国吴黄龙元年(229)改汉昌县为吴昌县;隋开皇九年(589),吴昌县并入罗县;唐武德八年(625),随罗县并入湘阴县;唐神龙二年(706),析湘阴县东部(今平江县境)设置昌江县;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改昌江县为平江县。以境内昌江有一段地势十分平坦而得名。县治曾经三迁,汉代设于金铺观(今安定镇永安村),唐代设于中县坪,唐元和四年(809)迁至鹤岭,此后一直未变。
    该县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所必争。20世纪上半叶为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从“五四”运动直至全国解放,坚持了近30年革命斗争。1921年,有李六如、毛简青、喻寄浑由毛泽东、何叔衡等人介绍入党;1923年建立党小组;1926年8月,建立党领导下的革命武装,是中国红军的摇篮之一。在这里爆发过著名的“平江起义”和“平江惨案”。先后有8万人参加红军部队,有20多万群众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从这里走出了110多位将军,是全国将军最多的县份之一;死难烈士在册者2万余人,为湖南之首。   
    境域山川秀丽,田园风光令人陶醉,有史可证的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古树即有11棵。有幕阜山省级森林公园、杜甫墓和平江起义旧址、“嘉义惨案”旧址等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汨罗江纵贯全县,是所“蓝墨水的上游”,当代著名画家、作家甚多。
    钱粮湖农场 位于洞庭湖的西北角,东滨洞庭湖,西、南临连,北与岳阳县、湖北省通城县交界。面积4125.18平方公里,山地占 28.5%,除有幕阜、连云等大山外,还有中低山70多座,有峰20多座、岭48座、尖20多处。山间密布河港,主要水系有昌江、汨水两水,这两水有主支 141条,分支300条。1999年有耕地55.73千公顷,辖14个乡、13个镇、21个居委会、773个村委会、267640户、975980人,其中女性464588人;农业人华容县,北与华容县、君山区交界。地处北纬29°19’10”~29°32’10”、东经112°37’20”~ 112°49’10’之间。
    1958年围垦并建场,1988年4月定为大型农垦三档企业。国土面积217平方公里,有耕地10.85千公顷,其中水田3.57千公顷,旱地7.28千公顷。1999年辖8个分场、1个镇。有29431户、84241人,其中女性40436人;农业人口67381人,非农业人16860人;拥有固定资产 2亿多元,是国家商品粮、棉、鱼、猪的重要生产基地。199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88亿元,农业总产值3.47亿元;职工人均纯收入1950元。

    境内有一湖原名乾隆湖,相传清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到过此湖,故名。1958、年围垦后建立农场,以谐音为钱粮湖农场。
    钱粮湖农场地域的变化发展史,是近代洞庭湖演变的缩影。这里原是洞庭湖水路运输的交通枢纽,现在的大月湖、古月湖一带即是宋人《岳阳风土记》所载的大漠穴,昔时一片汪洋,是岳阳去华容、安乡、沅江的必经之地。从清咸丰、同治年间藕池、松滋相继溃口以后,“八百里洞庭”淤出了“八百万亩田土”,钱粮湖农场便是这100多年问在藕池河、华容河尾间地区淤成的沃土之一。
    境内的苍梧台,民问传说舜帝南巡时死于此;附近的望君洲,民间传说是二妃盼望舜帝的荒洲;附近的采桑湖,民间传说是二妃采过桑叶的地方。采桑湖一带,是中外知名的栖息多种世界濒危鸟类的重要湿地。   
    2000年9月8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钱粮湖农场,设立钱粮湖镇、良心堡镇、采桑湖镇,并人君山区管辖。
    屈原农场  位于湘江、汨罗江注入东洞庭湖交汇处,东南以汨罗江为界与汨罗市接壤,西南以湘江为界与湘阴县联袂。北纬28°47’30”~29°0’8”东经 112°55’~113°4’之间。曾名汨罗江农场,因其地系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诗人屈原晚年的居住地,于1979年9月定为今名。   
    该场系1958年围垦创建,全境总面积201.3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8.7千公顷,其中水田6.13千公顷,旱地2.57千公顷;1999年辖7个办事处、2镇。有22778户、64494人,其中女性30994人;农业人52937人,非农业人口11557人。实现工业总产值96977万元,农业总产值4.15亿元;职工人均纯收入2414元。
    境内名胜古迹甚多,有春秋战国时古罗子国都城遗址,有汉代修建的黄陵庙,有乾隆年间修建的白鱼歧宝塔遗址,有营田抗日阵亡将士百骨塔遗址,有唐、宋、清窑址,有宋代修建的青山寺遗址;有关屈原的遗址、寺庙更多,在凤凰山西坡有清代修建纪念屈原的屈原庙遗址;在翁家港闸北有传为屈原居住过的南阳寺遗址;在湘江尾闾有传为屈原怀石沉河的沉沙港、河泊潭;还有传为屈原写作《涉江》、《哀郢》、《抽思》时放过笔的笔架山,传为女婴祭祀河神、求其相助打捞屈原尸体的琴棋望及陈放屈原尸体的“晒尸墩”。
    2000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屈原农场,改设屈原管理区,隶于岳阳市。    
    建新农场  南濒洞庭湖,东、北、西三面分别与君山农场、君山区广兴洲镇、钱粮湖农场连壤,北纬29°26’~29°32’、东经112°48’~112°57’之间。土地面积52.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千公顷。辖10个农业分场、8个工副业单位、3个公司、4个科研事业单位。有2081户,12028人。其中女性1982人;农业人口8127人,非农业人口3901人。

    场境原为近百年间洞庭湖和长江冲积而成的洲土,历来人户很少。1955年11月,由湘潭专区围垸创建,作为管教罪犯的场所。1956年,移交省公安厅;1983年7月,移交省司法厅领导,对内称湖南省第二劳动改造管教队。1956年以后,坚持正确贯彻执行“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劳改工作方针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政策及人道主义原则,有效地改造罪犯,促进罪犯走改恶从善的道路。
    建场后,犯人的生活、学习、文娱、医疗卫生、劳动保护条件逐步改善,劳改经济不断发展。199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38万元,农业总产值5240万元。
    君山农场 南临洞庭湖,北滨长江,东与岳阳楼隔湖相望,西与建新农场一堤联壤,位于北纬29°23’~29°30′东经112°56′ ~113°5′之间。因有天下名山君山而得名。
    君山农场沿洞庭湖一线成陆、开发较早。早在1700多年前,西晋大将杜预就率众开挖濠沟,以“开杨口,起夏水,达巴陵千余里,内泻长江之险,外通零桂之漕”(见《晋书·杜预传》)。唐宋之时,鲟鱼嘴洲(今楼西湾至原北门渡口的一片湖洲)已经隆起,从今楼西湾至君山后湖的鼍鹤港“淹没如平陆”,扩大而成新生洲(见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元、明、清三代为官方定为岳州府、巴陵县学田;境内沿长江一带,原系长江故道,于元、明两代演变成陆,从清顺治十二年,(1655)围挽子湾堤起,先后围挽32垸,但堤身矮小单薄,长江、洞庭洪水交相侵袭,长期是荒洲一片。清属虾须渔泊所、蝙山渔泊所管辖;民国年间始设镇、乡。1950年设君山乡,后设龙新、三角、君山3乡,1956年又合并为君山乡。1958年围垦,先办集体农庄,后改为人民公社;1960年转为岳阳县地方国营君山农场。1961年4月改为湖南省国营君山农场。
    1999年君山农场总面积284.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05千公顷;下设l镇、5个分场、84个农业生产队,55222人。完成工业总产值36866万元,农业总产值54326万元。
    君山农场在几十年的经营中,将该地由一片杂草丛生、沟港密布、水旱灾害频仍、血吸虫病猖獗的荒废湖洲建成高标准的现代化田园,向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棉、猪,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对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体制上存在政企合一、计划经济高度集中等问题,缺乏内部活力,最终陷入历史负债重、人员包袱重、农民负担重的困境。至1999年底止,全场负债4.3亿元,人均负债7786元;干教医人员多、退休职工多,平均每2.3个劳力、每1.5户农户要养活1 个拿固定工资的;总场、分场收费2308.7万元,以不同的口径计算,亩均负担285元,人均负担729元,户均负担2916.7元。2000年元月始,该场遵照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政府《关于国有大中型农场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壮士断腕”的魄力改革体制,4月28日经省政府批准,撤销君山农场,设立柳林洲镇,隶属君山区。其改革体制的作法,曾在全省大中型国营农场中产生很大影响,被称为“君山模式”,《湖南日报》、《中国改革报》多次报道。  
    黄盖湖农场 位于临湘市东北隅黄盖湖入长江处,北纬29°~29°49’、东经113°30.5’~113°34’之间。东以鸭棚河口与湖北省黄盖湖农场为界,南和西接临湘市,北以长江江心与湖北省洪湖县为界。土地总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2千公顷。1999年有2482 户,9982人。其中女性4821人;农业人口9287人,非农业人口695人。实现工业总产值6606万元,农业总产值10433万元,职工人均纯收入 2500元。
    该场原属临湘县江南公社。1958年冬,临湘县与湖北省蒲圻县携手调集10万民工修建铁山嘴堤闸,围湖垦荒。1960年初,建为临湘县地方国营农场。 1962年,划属湖南省直辖;1968年,改属岳阳地区。原设3个分场、27个生产队;1984年4月,改为3个村、27个居民小组。
    《大清一统志》卷258“武昌府”载:“(黄盖湖)分属蒲圻县及湖南岳州府临湘县。由石头、清江二口人江。县志:相传孙权论赤壁战功,以此湖赐黄盖,故名。”《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云:“(周)瑜部将黄盖日:‘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曹)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预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
    2000年5月26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黄盖湖农场,组建黄盖湖镇,隶属临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