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第六章 土壤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17 12:00

    第一节成土因素

    一、成土母因素

    板、页岩风化物   分布于元古界冷家溪群地层,以泥质、粉砂质板岩、娟云母千板岩等变质岩类为主体,常见于药姑山、幕阜山、连云山等中山、中低山、低山、丘陵地貌。岩石抗风化力差别大,但以抗风化力弱、质软的板岩多,风化物呈碎片状,面积412.75千公顷。

    花岗岩风化物  由燕山期花岗岩体的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为主体,主要分布在临湘市、岳阳县大云山、平江县幕阜山、连云山、汨罗市玉笥山的中山、中低山、低山地带,临湘市白羊田、贺畈,平江县芦洞、思村、南江桥、虹桥、柘庄。汨罗市高家坊,华容县牛岗山、排岭、小墨山一带常见,岩基裸露,风化强烈,面积180.09千公顷。   

    砂岩、砂砾岩风化物   属海相沉积的碎屑岩类,如粉砂岩、砂岩、砂砾岩等,主要分布在岳阳市附近,临湘市坦渡,平江县金龙、浆市、大洲等地,抗风力弱,风化层薄式无表土,发育的表土多为沙土,沙质壤土,面积3.24千公顷。

    紫色岩类风化物   有紫色砂岩、页岩、紫色砾岩,属内陆盆地而形成的陆相沉积岩,成岩年代短、结构疏松,透水性能好,极易风化剥落,有“见风消”之称,主要分布在临湘市桃林、忠防、长塘、白羊田、长安、乘风,岳阳县熊市、公田,平江县长平盆地边缘,湘阴县安静,汨罗市大荆、黄市、火天,发育的土壤为土层疏松、耕层浅的酸性紫泥田、紫沙泥田、黄紫泥田、青紫泥田等含砾红壤、红砂壤等,面积134.99千公顷。

    灰岩风化物  有灰岩、白云质灰岩,属海相沉积的碳酸盐类,分布于临湘市京广铁路沿线的五里、路口、羊楼司,平江县大洲,发育的土壤为石灰岩土壤,主要有灰泥田、鸭屎泥田、石灰性红壤,一般质地粘重,透水性能差,保水保肥力强,面积5.25千公顷。

    第四纪红色粘土 集中分布于洞庭湖滨、长江、湘江、汨罗江等河流陆地、白沙井组、汨罗江组的孵石层、砂砾层深浅,随地形高度变化大,有的接近地表,而洞庭湖滨周围红土层深厚,发育的土壤主要有红黄壤、青灰泥、第四纪红土红壤,面积166.37千公顷。

    长江沉积物  由长江携带上游碳酸钙紫色矿物沉积而成,分布于长江沿岸、洞庭湖北,发育的土壤有潮土、紫潮泥田等,面积165.11公顷。

    河湖沉积物(非石灰性)  境内湘江、资江、汨罗江、长安河等,每年有大量沉积物随水而下,由于上游土壤母质多中性、微酸性,故发育的河湖沉积物为非石灰性,面110.74千公顷。

    二、地形地貌因素

境内地形复杂多变,山岭、丘陵、岗地、平原、水域一应俱全,因而形成土壤、气候复杂多变,灾害频繁,地势东高西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貌类型有平原、低丘岗地、丘陵、中低崇山地等。   

岳阳市不同母质母岩化学组成
单位:%
类型 烧失量 氧化硅 氧化铝 氧化铁 氧化钛 氧化锰 氧化钙 氧化镁 氧化钾 氧化钠 五氧化二磷 总量 地点
花岗岩 1.01 71.73 15 2.57 0.11 0.02 0.58 0.32 4.08 2.42 0.108 97.95 幕阜山
板页岩风化物 5.79 64.58 15.72 6.79 0.98 0.01 0.24 0.93 2.98 0.14 0.073 98.33 临湘
第四纪红色粘土 6.8 57.43 18.41 15.97 1.09 0.44 0 0.48 1.17 0.13 0.101 98.6 范家园
紫色砂页岩 2.83 75.97 11.44 1.94 0.65 0.035 0.78 0.59 2.65 3.07 0.035 99.99 熊市
紫色砂砾岩 3.68 72.04 12.82 4.62 0.97 0.038 0.25 1.39 2.28 0.62 0.034 98.7 团山
湖积物 9.07 54.72 15.88 7.18 1.17 0.146 4.92 2.75 2.66 1.04 0.227 99.8 幸福
河积物 2.3 75.7 11.32 2.94 1.3 0.093 0.45 0.5 2.63 1.42 0.249 98.9 红花
岳阳市母岩母质面积
单位:千公顷
单位 第四纪
红色粘土
花岗岩 板页岩 灰岩 紫色
砂页岩
砂岩 河流
沉积物
非石灰性
河湖沉积物
石灰性
河湖沉积物
合计
平江县 6.06 70.31 236.25   64.25 1.13 10.91     388.91
湘阴县 35.29 6.07       0.43 1.2 49.46   92.45
汨罗市 36.81 50.93 14.12   13.62   8.23     123.71
岳阳县 43.44 38.21 54.04   46.56 0.5 6.44 5.31 21.94 216.43
临湘市 15.63 13.12 102.37 5.25 10.56 1.19 3.43 25.76 11.37 188.61
华容县 26.43 1.37 5.5           85.51 118.82
君山农场                 9.71 9.71
建新农场                 3.71 3.71
钱粮湖农场 0.91 0.08             17.11 18.11
屈原农场 1.8               13.32 15.12
黄盖湖农场     0.47           2.5 2.97
总计 166.37 180.09 412.75 5.25 134.99 3.24 30.21 80.53 165.11 1178.55

三、气候因素

属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在海拔100米左右年均气温16.4℃~17℃。极端最高气温39.3℃~40.4℃,最热月均气温28.6℃~29.2℃,地面极端最高气温68.8℃~74℃,最冷月均气温3.8℃~4.5℃,极端最低气温一11.8℃~一18.1℃,地面极端最低气温一15℃~一22.1℃。年较差24.1℃~25.1℃,全年正积温6013℃~6215℃。10℃的积温为5225.2℃。5385.1℃,持续238~242天,全年降水1211.3~1463.9毫米,日最大降水量159.9~289.3毫米。年日照时数1662.1~1764.1小时,太阳辐射总量为每平方米4442.1~4547.8兆焦耳,年均相对湿度为 78~82%,总的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山区略多湖区,生产季节光、热、水基本协调,但年际变化大,四季分明,气温特点冬冷夏热,春秋多变。   

    四、生物因素
    畜禽饲养业发达,猪、牛、羊、兔是家畜饲养的主体,水产种类繁多,青、草、鲤、鲢、鳙、鲫等20余种为主要鱼类,养殖广,产量多,初步考察有鸟类17目 53科287种;自然植被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树种主要为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混交林,常见有95科345属1118种,乡土树种898种,引进树220余种。湖区水生植物有40种75属1341种;农作物有水稻、大豆、红薯、小麦、玉米、高粱等多种粮食作物,棉花、油菜、油茶、柑桔、梨、桃、茶叶、麻类、桑等重要经济作物,海金砂、绞股兰、平术、元胡、厚朴等多种名贵中药材。
    巨多生物资源构成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发达的农业经济,对土地的投入利用十分有利。
    五、人类活动因素
    农业土壤的形成有赖于人类开垦种植,通过垦殖后,土壤发展方向受人为活动控制,发生灌溉、施肥、水田改旱土、旱土改水田等一系列变化。耕地面积民国元年 170.49千公顷(湖南省图书馆古籍部:湖南民情风俗报告书《湖南农田略表》,民国元年5月。),25年258.83千公顷(湖南省图书馆古籍部:《中国实业志·湖南省》第一编第二章:全省面积、人口、农业经济,民国24年10月朱羲农、朱保训。),1957年增至308.66千公顷,比民国元年增加利用面积134.85千公顷,这些土地都发生由自然土壤转变为农业土壤的过程,增加的土地面积,一是通过垦殖荒山荒地。境内荒地资源,民国25年为 170.66千公顷(湖南省图书馆,农业建设二卷六期《战时湖南农垦》353页。),占耕地面积65.93%;1965年5月调查,可垦荒地仍有 87.53千公顷,占耕地面积31.4%,1963~1965年就垦殖11.03千公顷;二是湖区、河滩围垸造地扩大耕地面积。清咸丰二年(1852) 后,长江逐渐形成调弦、虎渡、藕池、松滋四口流入洞庭湖。洞庭湖水系流域植被破坏,仅汨罗江每年输人洞庭湖的泥沙量达100万吨之多,长江及洞庭湖水系大量泥沙人湖,使湖泊面积日益缩小,湖滩淤积逐年增高,形成大量可垦湖洲资源,1956~1965年,围垦芭蕉湖、建新、钱粮湖、黄盖湖、屈原、君山、松杨湖、白泥湖等农场、大垸,新增耕地面积46.67千公顷。
    对土地的利用由一年一熟到一年多熟,1949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318.1千公顷,1980达728.53千公顷,其中仅双季稻面积增加171.52 公顷。复种指数增加的同时,排灌条件进一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1980~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期间,为解决地下水害、耕层浅薄、过粘过沙等低产原因,共开沟3.53多万条,总长2500多公里,改良低产田17.53千公顷。“七五”期间(1986~1990)利用中央和省分配农业部门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和自筹资金改造中、低产田14.5千公顷,开挖水沟31.38万米,护砌总长10.35万米。采取这些措施改造的低产田,地下水位降低,土壤通透性提高。汨罗市试验观测地下水位距沟23米,比开沟前降低9.2厘米,泥温提高1.4℃,氧化还原电位高71毫伏,速效氮、磷、钾分别增加24、2.3、 17ppm。
    有些违反自然规律和不注意环境保护的时候,对土壤的发展造成有害于人类的进程。1958年的“共产风”对山林乱砍滥伐,长期不注意造林护山,使植被遭到破坏,形成大量荒山秃岭,造成经常性水旱灾害,加剧地貌侵蚀和水土流失。第二次土壤普查统计,全区农田受水冲沙压面积13.33千公顷,土壤侵蚀面积19l 千公顷,占总面积12%,其中片蚀96.27千公顷,沟蚀94.73千公顷,在临湘市詹桥、贺畈、白羊田,岳阳县公田、月田,平江县虹桥、梅仙、南江等乡镇,总面积110千公顷由于花岗岩风化强烈,形成大量沟蚀地带。

1983年岳阳市土壤侵蚀情况
单位:千公顷
单位 合计 片蚀 沟蚀
小计 轻度 中度 重度
平江县 80.69 35.04 45.65 17.84 24.32 3.49
湘阴县 11.57 4.74 6.83 3.7 2.8 0.3
汨罗市 13.93 5.31 8.62 7 1.62  
岳阳县 46.88 25.72 21.16 9.51 9.68 1.97
临湘市 34.56 24.07 10.49 4.09 3.48 2.92
华容县 3.37 1.41 1.95 0.69 0.55 0.71
合计 190.99 96.29 94.7 42.83 42.45 9.43
    在临湘市桃林、路口、云溪,岳阳县新开、五垸等地矿山丁厂附近,被工业、矿山废水、废物排放污染水面农田,1980年工矿污水年总排放量889l万吨,废气总排放量5800亿万标立方米,废渣总出放量1632万吨,使262.8公顷水田成为有毒物质多、产量低的矿素性水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