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四中的艰难创建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岳阳市第四中学是市直一所完全中学,现有70个教学班,5000多名师生。走进校园,高楼林立,红旗招展,书声琅琅,百花盛开。学校实现了教学现代化,教师手提电脑上课,建立了信息网络、语音网络、监控网络,成为都市窗口学校的一个缩影。

现在的岳阳市四中创办时叫城东中学,1976年更名为岳阳市第四中学。当时城东地区没有一所中学,学生读书要经过京广铁路到城北就读,随着城市的东移,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北3所中学学生爆满,学生入学压力也很大,在城东创办一所中学已是迫在眉睫。岳阳地委领导一班人多次研究,决定在城东创办城东中学。

    1969年12月的一天,天气十分寒冷,地委书记张月桂,副书记陈秉芝带一班人来到高山坡上选校址。张书记说,这里虽是杂草丛生,但紧靠金鹗山,风景秀美,是个办学的好地方。陈书记说,这里建校符合城市发展东移的战略。书记们高瞻远瞩,指指划划,给高山坡带来了一股春风,校址就这么定了。地委领导又把正在筹建岳阳师专的陈观森同志抽来负责筹建城东中学,同时调来的还有刘洪滔老师。

“五个山包长杂树,七条山沟放牛羊,乱石丛里蹦野兔,茅草堆里藏饿狼”,这是对高山坡的真实写照。当时专署划给办学的土地是50亩,征收土地只花了8000 元。后来陈观森同志又与得胜大队和五七渔场搞联合办学,圈得土地2.67公顷。当时政府只下拨2万元办学经费,除去买土地还剩1.2万元,可谓杯水车薪。地区派陈观森同志去华容氮肥厂学习干打垒,陈校长星夜赶去华容,一看,凉了半截。所谓干打垒就是芦苇扎墙敷黄泥巴,人在扎起的屋里一跳便黄泥四散,风吹对过,这样的房子经得学生折腾吗?学生能安心舒适的学习吗?回来后陈校长向地委领导汇报,决定采用既简陋又结实的办法,用黄土筑墙建干打垒房并自制红砖起单墙教室。  

    1970年上学期,陈百楼同志调来任革委会副主任,人员增到10多位。他们借住在军分区打靶场的破旧房里,吃、住、睡、办公都挤在一起,上半年雨水多,那真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晚上不能入睡盼天亮,白天干活累了又盼睡觉,泥里水里,挖土筑墙扮砖烧窑,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到1971年下期就建起食堂、6个教室,招了3个高中班、3个初中班。金鹗山下红旗飘扬,高山坡上战歌嘹亮,教学劳动双管齐下,简陋教室书声琅琅。城东中学在艰苦中孕育,在艰苦中成长。当年边建校边办学,总结了  “三边、三严”的办学体验。

    什么是“三边”呢?三边就是边建校边办学,边上课边劳动,边抓课堂教学边搞教学实践。当时没有运动场,他们从北面山包上凿石开山,挖运土石方1000多立方米,开通一条道路直接东茅岭路,体育老师就充分利用通道上体育课,组织学生练短跑,运动会开到马路上。学生练长跑就爬金鹗山,从东边上西边下。他们边上课边劳动,雨天上课晴天劳动。全体师生每人一担箢箕一把锄头,泥脚还没来得及洗,箢箕锄头教室后面一放就上课,被市民称为是赤脚老师。三年时间,铲平4个小山头,填平3个洼地,开凿1口渔塘,开辟了个操场,炸出3条校园通道。女教师徐先煌、任畅纯本是闺门出秀细皮嫩肉的姑娘,她们把笑挂在脸上,痛藏在心里,手上磨起血泡,晚上躲在房子里包扎,从不叫一声苦,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罗美安、市政协原副主席周爱芳,大学毕业来到城东中学教书,把困难的环境当作育人的课堂,没有知识分子的架子,带头艰苦创业,当年罗美安在学校任教研组长,周爱芳任政教主任。

    所谓“三严”,就是当时创立的严格考勤、严格检查、严格评比的教学制度。当时上生物课需要显微镜,学校初建,没有教学仪器,校领导动员教师到农科所借,没有借到,生物老师耷拉着头心急如焚。陈百楼副校长只好亲自出马到市一中,根据一中的实验课调整城东中学的课表,在他们不上实验课时借用他们的教学仪器,得到一中校长的支持。陈校长也十分重视教学仪器的添置,一边添置教具,一边带领学生自制一些简单的教具,学校办学三年,共制教具300多件。他们还与恒立制冷厂、奇家岭电磁铁厂、农科所、五七渔场联系,建立学生教学实习基地,在实验基地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当时张铁生交白卷的读书无用论思潮泛滥,城东中学领导顶住风浪,教学却抓得十分紧。尽管白天劳动很辛苦,学校仍坚持晚上备课研究教学,实行坐班制。很多教师住在校外,晚上无路灯,摸黑赶到学校备课。教导处马勋岳老师一人干几人的活,管教务、刻试卷、搞油印,负责学校招生工作,还兼学校打钟。上课下课都是马老师敲钟,学生只认得敲钟的“马校工”,不晓得他还是招生专干、教务组长。

    学校把家庭走访当作教育学生的一项重大举措,即使再苦再累,家庭走访一个学生都不漏。校领导把教工全部分下去,分片包干,不让一个同学学习拉下。地区宋政委的儿子人聪明,就是玩皮不爱学习,学业成绩过不了关,陈百楼副校长找他谈话,他说:“你个校长算老几,我爸爸还管你呢?”从他的话中,陈校长听出了他有优越感,必须登门家庭走访。陈校长不顾白天建校的辛苦,几次到宋政委家走访。宋政委深明大义,对儿子说:“共产党人无论官职大小都是人民勤务员,工作上我是政委,政委也是一个兵。你在学校就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以后不准有什么特殊!”后来几次家长会,政委都是穿着普通军服坐在教室里开会,不搞一点特殊。政委的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通过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清除了优越感,学习进步很快,考上了大学。春节联欢时,宋政委特地把老师请去,并向学校老师献花敬酒,一时传为佳话。

    城东中学还在岳阳县康王公社的黄卯山下办起五七农场,学生在五七农场劳动,书本随身带,晴天劳动,雨天上课,晚上自习,学习一点都不耽误。原总务主任刘武森长驻农场,扶犁打耙样样精通,田地几十亩,一年收稻谷2500多公斤,收红薯几万公斤,校办养猪场一年出栏猪近20头。吴晓霞同志是一位地下党员、岳阳地区知名的老教育家、老校长,后来任岳阳市政协主席,当时他在城东中学任副校长。学校养猪场母猪要下崽了,养猪场母猪头胎下崽,他忙里忙外,十分高兴。他给母猪熬稀饭、做精食,把猪圈冲洗得干干净净。因担心晚上母猪临产,他索性把被子搬到猪圈睡在猪圈。老教育家睡猪圈,真是感人。

    城东中学的勤工俭学也是出了名的,校办工厂的创收也是一面旗帜。校办工厂厂长邹书琼是位语文教师,她历尽艰辛,最后确定校办工厂上安装配电瓶项目。决定作出后,大家就行动起来,白天进材料,晚上请物理老师补上电学知识课。开工后,生产出来的配电瓶,推销不出去,产品积压,陈校长与邹老师找单位、找厂家联系帮助推销,最后终于与电业局接上头,由他们安排业务,协助推销。校长当了推销员,电业局同志十分感动,同意帮助他们安排业务,并监督学校的产品质量。校办工厂越办越红火,影响越来越大,业务越来越多,各地都来校办工厂订货,每年的产值达数万元。解决了学校一部分办学经费,师生们的生活福利也有了保障。由于城东中学校办工厂办得早,办得好,影响大,市教育局还在城东中学召开现场会,其他学校也纷纷来学习取经。

    在创办明星工程中,学校党支部始终是一面旗帜。校长陈观森又兼党支部书记,他参加革命工作早,是地下党员,碰到困难总是身先士卒,迎难而上。办工厂他当推销员,城陵矶运砖他亲自记码,一块块垒砖,一身灰、一身汗。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负了伤,被造反派打伤腰脊骨,留下伤疾,行走艰难,但脏活重活总是带头。有一次到城陵矶运砖,他头天晚上胆囊炎发作,疼得床上打滚,半夜到医院打杜宁酊,第二天一早又风雨无阻赶到城陵矶。

    当时还流传一首快板:“简易教室读诗文,锄头挖出满天星,餐风露宿家常饭,高山坡上留脚印,共产党员是铁军。”橡数学教师王运钧、政治教师任畅纯、农基教师廖大桂都是在艰苦创业中火线入党的。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美也是在学校创业时入党,陈观森校长就是她的入党介绍人。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现在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火种是永远不灭的,那创建四中的艰辛而快乐的生活,常令我难以忘怀。

 

(作者系高级教师、现任市四中退休支部书记。此文是他根据陈观森、陈百楼、刘武森等同志口述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