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湖区的治理历程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8-07 12:00
回顾岳阳湖区治理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防洪格局基本形成
1985年前,岳阳市湖区主要进行了50年代堵支并垸、60年代电排歼灭战、70年代撇洪工程和田园化建设,基本形成目前的防洪格局。
50年代修建防洪大圈。主要是通过堵支并垸、整治洪道、加固堤防、兴建涵闸等工程措施来改变历史上水系紊乱、堤防残破的局面。据统计,1949年,岳阳市有大小堤垸230多个,大堤长1226公里,均系垸小堤瘦。1952年、1954年两次治理洞庭湖,在湖区堵口复堤,堵支并流,加固险段,加高培厚大堤,湖区堤垸防洪大堤缩短为851公里,主要堤防由170公里增至431公里。1958~1965年,湖区在提高抗洪能力的基础上,结合灭螺,先后围垦钱粮湖、君山、屈原、黄盖湖四个大堤垸,总面积5.07万公顷,扩大耕地3.16万公顷,主要堤防增至622公里。
电排歼灭战。主要从事垸内建设、电排建设、渠系调整和渠系建筑物配套。按地区、水文条件和现有水利设施等情况,将排水区划分为高排区和低排区、自排区和抽排区等,治涝工程措施上明确提出“撇、排、滞、抽”四字。即撇(撇洪),为防止山洪直接进入堤垸成灾,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兴建撇洪渠,拦截坡地或河道上游的洪水,使其直接排入外河(湖);排(闸排),利用排水渠系末端的水闸和穿堤涵闸,在汛期,当外河(湖)水位将高于渠内水位时,则闭闸防止洪水倒灌;滞(滞涝),将排区短期内无法排除的涝水暂时蓄存在内湖、哑河、沟渠、低洼地内,然后逐渐排入外河(湖);抽(泵抽),采用泵站将垸内涝渍水抽入外河(湖)。在全市掀起了兴建电排高潮。1970年,岳阳市建有水轮泵站593处、710台,机械排灌保有量912处、1175台、4.34万千瓦,固定电动排灌站2909台3.75万千瓦。
撇洪工程和田园化建设。主要是在继续进行电排建设同时,在湖区垸内掀起轰轰烈烈的田园化建设高潮。田园化建设推行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方针,垸内脏、乱、差的落后面貌得到改变,基本实现沟渠、道路、树木相结合的直线网格式方块田园景观,湖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在湖区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沟渠成网,田成方;渠堤公路,树成行;垸民住房,排成线;水陆交通,到门前。在一些半山半湖地方,为防止山丘洪水进入堤垸造成涝灾,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兴建撇洪渠,较好地减轻洪涝灾害。岳阳市比较大的撇洪渠6条:野湖、中州、屈原、磊石、华洪运河、烂泥湖撇洪渠,总长137.37公里,撇洪面积 108.63万公顷,保护耕地3.48万公顷。
洞庭湖近期防洪蓄洪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投资政策不同,岳阳市从1986年开始实施到1996年通过国家验收,历时10年,进行湖区近期防洪蓄洪建没,完成总投资 2.948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16亿元,完成土方7335.6万立方米、石方4.8万立方米、砼9.3万立方米。主要是对重点堤垸进行堤防加高加固、蓄洪安全建设、洪道整治进行试验性建设,防汛通讯报警设施建设有所改善。通过工程的实施,湖区7个重点垸258公里防洪大堤普遍比1980年以前加高 1~2米,加宽2~3米,可以基本保证在1954年洪水位情况下不漫堤。全市一线大堤基本做到能挡水,堤面能跑车,堤坡有平台,堤脚坚实,成为集防洪、排涝、蓄洪转移、交通于一体的工程。当时,湘阴、华容、钱粮湖、君山、屈原5个挖泥船队每年都承担100多万立方米土方吹填任务,填塘固基、险工险段铺盖、堤身土方填筑,发挥巨大的工程效益,功不可没。
20个蓄洪堤垸安全建设得到加强,做到“村村有规划,组组有楼房,户户有保障,人人保安全”。全市共建安全楼3265栋,安全屋面积48.9万平方米;垸内安全台15个,安全屋面积1.5万平方米;顺堤安全台162个,安全屋面积15.45万平方米。较大地提高了湖区堤垸防洪抗洪能力,这期工程在洞庭湖抗御1995年、1996年两次特大洪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洞庭湖近期综合治理
自1996年洞庭湖区近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以来,国家加大对大江大湖的综合治理力度,岳阳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加速湖区综合治理,取得巨大成效。
长江干堤加固。长江流经湖南的长度163公里全部在岳阳市境内。其中干堤长142.055公里,直接保护岳阳市中心城区和华容、君山、建新、岳阳楼区、云溪区、临湘等6个县(市、区)所属沿江堤垸。1998年大水后,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国家投资20.77亿元,共成土方5600万立方米,石方360万立方米,砼60万立方米;涵闸重建、接长66处;移民拆迁85.7万平方米,15403人;防汛公路水泥路面140.655公里。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1999年,城陵矶最高洪水位仅比1998年低0.26米,但长江沿线防汛耗用只有1998年的10%。2002 年秋汛,城陵矶水位也高达34.9l米,但长江干堤未出一处险。考虑到大堤加固后,抗御洪水能力大大提高,2004年,水利部对岳阳市长江城陵矶站防汛特征水位进行核批提高,由“三防水位”改为“两防水位”(警戒水位32.5米,保证水位34.55米),其潜在的防汛开支节约是巨大的。另外,20.77亿元的总投资,极大地拉动了岳阳长江沿线的经济发展,整个环境和交通得到改善,移民拆迁户居住条件也大大提高。
堤防工程建设。针对一期治理后堤身断面不够、质量差、堤身渗漏严重、河岸崩塌、涵闸破旧老化、设计标准低等问题,l996年,开始实施洞庭湖区近期综合治理工程。岳阳市主要实施重点垸堤防加固和藕池河水系洪道整治工程,1998年后,实施部分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河湖清淤疏浚和应急处险工程。10多年来,总投资75983.4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7985.6万元。通过近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提高重点垸的抗洪能力,减少溃垸损失。险工险段明显减少,防汛抢险及水毁工程恢复费用大大降低。重点垸堤防标准提高,减轻了蓄洪垸的分洪压力,相应减少湖区蓄洪垸分洪损失。对保障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岳阳市经济发展发挥较大作用。
平垸行洪,移民建镇。是岳阳市首次从人水争地到人类主动避让的新举措。岳阳市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涉及10个县(市、区),共155个垸子,平退总面积2.67万公顷,其中退人又退耕的双退堤垸101个,面积8976.93公顷。退人不退耕,小水收、大水丢的单退堤垸54个,面积1.6万公顷。拆迁安置移民59034户、212785人。全市一至四期国家投入,资金总额近10亿元,地方配套和农民自筹资金达l5亿元,共约25亿元资金的投入极大地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平垸行洪、移民建镇的实施使移民告别了低洼湖汊,改善居住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
机电排灌建设。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全市已基本形成“以排为主,排灌结合”的网络格局。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国家投入63.93亿元,对中部四省大中型泵站进行更新改造,建立现代化的排涝体系,岳阳市12个排区,115座,461台,装机功率近12万千瓦,总投资近5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7亿元,将标志着岳阳市排灌建设历史上形成第二次高潮。随着工程的实施,它将更进一步提高湖区排涝标准,使之造福于湖区人民。
水利血防建设。近儿年来,全市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建设,水利血防灭螺工程实施迈上快车道,无论是争取的项目和资金,还是工程建设进度,均超过其他地市。全市规划治理的范围包括湘阴县、华容县、君山区、岳阳县、临湘市、汨罗市、云溪区、岳阳楼区、屈原管理区和岳阳监狱;近期河道整治结合灭螺工程涉及湘江、资水、汨罗江、南洞庭湖、东洞庭湖及出口洪道、藕池河和华容河等七条江河,治理总长度530公里,总投资2.5亿元,其中中央国债资金7497.4万元。工程项目完成后大幅度减少疫情,改善了投资环境,推动了疫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
蓄洪安全建设。岳阳市有大小蓄洪垸20个,承担着全省调蓄任务的60%。1998年大水后,国务院要求抓紧城陵矶附近蓄洪区的建设,洞庭湖选择钱粮湖、大通湖东、共双茶垸先行建设。岳阳市主要启动应急安全建设有城西垸、屈原垸安全台建设和钱粮湖垸层山安全区试点项目。建成后移民安置15154户、 45752人,工程投资6.68亿元,其中国家投资3.0914亿元。
尽管湖区治理取得较大成就,受洪水威胁的局面依然存在;防洪能力依然脆弱;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干旱缺水问题十分明显;湿地保护依然任重道远。今后湖区治理将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目标,以水资源和湿地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湖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着眼于人水协调共处,构建防洪减灾体系;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保护体系;着眼于优势优先发展,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人与水和谐相处,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让湖区真正成为 “米袋子”、“金盆子”、“福窝子”。
(作者系岳阳市水务局副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