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困难”时期的岳州中学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1959~1961年,为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部分失学青少年流浪在社会上,既没有正当职业又没有书读,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这些学生中有失足青少年;有被学校除名的顽劣学生;而大部分是因家中困难、年龄偏大而失学的青少年。为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经市委、市政府(当时的岳阳市为县级市)研究决定:创办岳阳市岳州中学,并指派我和彭立同志全权负责。
艰苦建校
1959年7月初开始创办这所学校时,既无校舍又无校产校具,市委仅给我们8000元创办经费,并要求我们在2个月内建好学校,9月初如期开学。怎么办?经多方联系,决定利用原城陵矶劳改农场遗留下来的几间破烂不堪的土壁茅草屋。我们同去的5名公立教师、6名民办教师、4名临时工一起动手,兵分两路,一路买草修补校舍,一路去各学校借用旧课桌椅和新添部分校具教具。当时除请了25个泥木工外,盖屋铲草、砍柴修坪、打井取水、挑土和泥、搬运课桌椅等重活,全是我们自己动手。经过50多天日夜苦战,一个能容300多人的整洁、明亮的简易学校建成了。
当时,学校虽已初步建成,但尚有一系列具体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例如,没有电灯,我们便全部采用煤油灯照明,从而保证了师生办公和学习的正常进行;没有电话,我们便甩开双腿,勤跑快跑,及时沟通学校与各有关单位的联系;没有生产工具,我们便动员全体师生员工自备锄头、柴刀等工具,保证生产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当时社会秩序比较混乱,学校又处在铁路旁的荒山上,没有围墙,四处通达,治安情况存在极大隐患,我们便及时成立治保小组,在派出所的具体指导下,与岳城大队民兵营紧密配合,坚持日夜值班巡逻,节假日及寒暑假也从未间断过,从而保证了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教学、生产的有序进行。
沿门劝学
为了把流失学生及时吸收入校读书,我们不仅张贴了招生简章350多份,还由市委主持,召开有办事处、居委会书记、主任、团委书记、妇联主任、治保主任等 200多人的动员大会,会上,市委书记李景川、市长段志霖等作专题报告,提出具体要求。对一些不愿入学的学生,我们白天劳动建校,晚上分片包干,沿门进行劝学。我们先后跑遍了城区、城陵矶、郊区等地,做了40多人次的劝学工作,先后有林桃珍、郭甲生、黄九益等25名学生来校报名;芋头田、先锋路两居委会主任涂训英、瞿多珍还亲自带领6名学生来校报名,当时有汤丽秋等几位同学因年龄偏大、家庭困难等原因,家长不肯送读,经过我们反复多次做宣传动员工作,最终这几位同学都报名入学。这样,全市应该入学的158名初中生、165名小学生全部按时报名入学,9月4日,学校正式开课。
教书育人
在开学工作初步打开局面后,我们针对学生年龄偏大(最大的21岁,最小的l4岁,18~19岁的占绝大多数),特别是少数失足青少年和过去被原学校除名的顽劣学生,纪律松散、行为不规、品德欠佳等特点,着手对学生反复进行“爱党、爱国、爱校”教育,先后聘请派出所所长、老劳模、学生家长代表共18人次来校作专题报告,现身说教,组织学生去“洪山血案”发生地调查访问。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的纪律性增强了,学习的热情提高了,老师认真讲课,学生认真听课。对少数跟不上班的学生,每个老师分35名包干负责,利用早晚及课余时间进行重点辅导,并在2年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集体备课,深钻教材,突出重点、难点,相互听课,及时交流教学经验,保证每堂课的教学质量,这样,各科教学工作在健康的轨道上提速前进。
学校教学工作走上正轨后,为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做到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改善师生生活,通过与岳城大队多次充分协商,划定原劳改农场40亩荒地、2口水塘、50亩山坡作为学农基地。全体师生员工大力发扬南泥湾精神,充分利用劳动课、早晚及星期天,分班分组开展劳动竞赛,开荒种菜、养猪养鱼,并请公社蔬菜办技术员就地指导。开学第一学期,我们便做到了蔬菜基本自给,师生们生活大有改善。
喜获丰收
通过2年多奋战,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初具规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中先后积极申请入党的2人、入团的22人,评为学习积极分子的18人,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22人,劳动标兵10人,而且基本上杜绝了一些违纪违规现象,出现人人求进步、个个争先进的比、学、赶、帮热潮,学校团结、民主、进步、互助的正气大大上升。当时初中学生158人,通过与市一中、市二中、岳州中学三校三统一的联考(统一试卷、统一调动监考、统一阅卷评分),我校语文、数学两科人均成绩均在85分以上,消灭了不及格现象,名列三校同年级榜首。
学校农副业生产取得可喜成效。两年中共收获萝卜、白菜11万多斤,南瓜2万多斤,辣椒6000多斤,茄子1.2万多斤,红薯1.4万多斤,油菜籽600 多斤,小麦400多斤,鲜鱼2800多斤,养猪27头,计毛重3000多斤。这些生产成果在当时口粮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大部分供给师生员工食用,完全满足了师生员工吃饱、吃好的要求,收到了以菜代粮、稳定情绪的最佳效果,同时还抽调鲜菜、腌菜共8000多斤,有力地支援了少数兄弟学校及附近居民。
当时为了贯彻落实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市委、市政府决定,安排全部学生就业。其中选送去市人民医院(现岳阳市二医院)学习护士、化验、行管的25人,选送去城区学区从事小教工作的l8人,选送去市商业系统担任营业员、业务员、管理员的30人,选送去麻纺厂当纺织工人、行管员、机修员的68人,参军入伍的3人,有14人回农村当上基层干部或教师。至此,全部学生得到妥善安置,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他们的光和热。
1961年8月,市区三五一七工厂、商业局及铁路等单位均办了子弟学校,全面缓解了城区入学难的问颢。经市委决定,将岳州中学整体移交给郊区完小继续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