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话当年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30年前,中共岳阳地委坚定地执行了中央、小平同志恢复高考的号令。各级党政领导亲自上阵,各行各业协调配合,全区上下经过3个月的紧张拼搏,终于恢复了中断10年的高考制度,迎来了希望的春天。30年来,岳阳地区(市)通过高考,先后录取考生22万多人,其中许多早已成为祖国各方面的栋梁之才。现在,人们对组织高考也许觉得不算什么,可对于刚刚粉碎“四人帮”后的1977年,却是震撼大地、激动人心、拨乱反正、扭转乾坤的大事。其间经历的艰难辛苦,碰到的各种矛盾,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到的。我作为当事人,亲历了事情的整个过程。那一幕幕紧张、艰难而又兴奋的往事,至今难忘。
全党动手抓考场
1977年10月下旬,地委紧急电话将我从农村点上调回,担任新成立的地区招生委员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组织恢复高考的各项工作。当时,我是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如此重任,实在感到压力重重。激动之余,更多的是担心。虽然带队参加了省里7天的招生工作会议,但对究竟如何把中断10年的高考组织好,心中很少把握。随着各县(场)主要领导参加的恢复高考动员会的召开,批判“分数挂帅”、“白卷英雄”,“造而优则仕”的高潮步步深入,广大考生和家长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不到半月,全区就有73531人报名应考。这其中除应届高中毕业生外,多数是工人、农民,也有下放知青、回乡青年、复退军人,还有民办教师、赤脚医生。如此众多的考生参加统一考试,那久违的考场如何重新启动,实在是当时的第一大难题。
为了抓好考场准备,按照地委书记张月桂的指示,我们办公室一面派人外出学习,一面到各县(场)调查研究。我和蒋端正(时任教育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张松友(时任地区卫校校长)等同志一道,到华容调查,发现插旗公社党委很有创新精神,把考场准备搞得井井有条。为了迎考,公社开3次专门会议,抽调39名工作人员组成考场办公室,副书记黄镇德任主任。考场安排在相距仅
此后,一个学先进、赶先进,全党抓考场的热潮,立即在全区形成。临湘县委3位正副书记亲自上阵,抽调l20名负责干部,帮助21个公社设置31个考场,全县9400多名考生,分别以各种形式复习迎考。岳阳县委书记许志龙(原市政府副巡视员,已退休)亲自在毛田区召开负责干部会,安排5名常委,78名区、社书记专抓考场准备。还抽调141名医师,准备1.3万斤猪肉、2600斤黄豆、6500斤燃煤及玻璃、薄膜等,有效地解决了考场的具体问题。平江县大江洞电站工地报名考生多,且来自全县各地。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又方便考生复习迎考,县委调派负责干部,专门在工地设立招生站和考场,妥善解决迎考与施工争时间、争劳力的矛盾。
全地区仅公社以上负责干部,投入考场准备的就达860多人,半个月的紧张操作,最后按需要设立261个考场、2186个考室,保证统考的顺利进行。市招生办副主任张铭珊(时任教育局科长,后正处级退休)专门制作一个长约
由于抓住了考场准备,考务工作的其它许多矛盾也就迎刃而解。比如试卷的接送、转运、保密,考场的秩序维护,考生的思想工作,等等。地委机要保密室安排专人帮助试卷保密,地区公安处派出大批干部协助保卫,交通部门派出车辆支持运送。市招生办考务组去长沙接运试卷,地区人汽公司就动用3辆最好的客车。上行下效,各县(场)、公社除保密室全力参与外,还抽调一批优秀共产党员担任保卫员。为了接送试卷,公社把拖拉机、三轮车派为专车。个别没有专车,就3人一组肩挑手提搭班车。上上下下,一派紧张繁忙景象。
在 3天统考时间里,各级党政领导和巡视组深入考试现场做思想工作,鼓励考生“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以优异成绩接受祖国挑选。考室里的大黑板上,鲜明地写着 “沉着、冷静、多思!”“仔细、仔细!粗枝大叶往往搞错!”以警示考生。广大考生面对充满希望的春天,一个个情绪高昂,纷纷表示要鼓足勇气,严肃认真地接受祖国的挑选。平江县有位六六届高中毕业生,回乡后长期战斗在电站工地。为了迎考,白天在工地推车担土,晚上在工棚加班复习。过度劳累患了感冒,临考前身体发烧,领导安慰他下年再考,他二话没说,就奔向考场,“要把‘四人帮’剥夺了10年的权利夺回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拨乱反正!”由于各级领导做了大量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73531位考生最后没有一人因故缺考。整个统考过程,也没有出现过大的差错。这在当时,是我们完全没有料到的。
调兵遣将评考卷
组织评卷如同组织统考一样,也是矛盾重重,感慨多多。按照中央、省招生办“地市初选”的要求,统一考试后,面临的紧迫问题就是评卷。文、理、中专3科仅答卷就有285箱近60万份。而评卷时间只有10天,省里规定12月28日前必须将分数报省。任务重、时间紧。我们经过反复研究,为力争主动,早在12月8日就发出“抽调评卷工作人员”的通知。在一面抓好各地统考的同时,一面调兵遣将,把全区各学科最好的近千名老师集中起来,住到湖南师院岳阳分院(现在的理工学院东院所在地)。所有人员,都自带钱粮、衣被、日用品,包括脸盆、水桶、热水瓶。“阅卷人员”每人还带一支红水笔,3人带一把算盘。从报到集中到结束评卷,半个月时间,封闭运行。为了做好保卫保密工作,地区公安部门配合保卫组,设立内外三道门卫,仅保卫组工作人员就有33人。搞好评卷,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坚持评分标准。虽然我们事先根据省发标准答案,分科进行试评。但是,正式评卷开始后,分歧意见和给分矛盾还是陆续暴露出来。比如语文组,高考作文题目是《心中有话向党说》,规定不许用诗歌、快板、顺口溜的体裁写作。有个考生的答卷,就引起了轩然大波,评分意见分歧很大。这位考生采用“论说文”的形式,就“什么是心中有话向党说、为什么要向党说、怎样做到向党说”三段式,写作有理有据。有的评卷老师认为该生文笔功夫虽好,但写成了政治论文,没有个人的亲历感受,最多只能给60分;有的评卷老师则给予高度评价,说标准答案只规定不许用诗歌、快板、顺口溜,没有规定不许用论说文,更何况考生答卷论点清楚,论据有力,文辞华丽,给了85分。省招生组和市招生办张铭珊副主任发现后,立即组织语文组59位老师集中会评,大家实事求是,反复分析比较,一致同意给该生90分。从各评卷小组的反映和深入评卷现场了解的情况,我们和省招生组的同志都感到,总的评卷倾向是标准掌握过严。为此,我们马上召开全体评卷老师广播大会,请省招生组薛祚堂组长和张铭珊副主任在会上作报告,要求评卷老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评分标准。既不能随便给分,也不能该给足分的不给足分。要对党负责,对考生负责!
要搞好评卷,既要提高评卷教师的思想政策水平,又要调动评卷教师的积极性。 应当说,我们720多位评卷教师和280多名工作人员,对参加评卷的思想认识和工作积极性都是比较高的。过去,被“四人帮”污为“臭老九”,现在成了“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主人,阅卷老师们荣幸、自豪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但是,当时的生活条件确实相当艰苦。自带钱粮、生活用品不讲,处在南湖边上,寒冬腊月,北风阵阵。许多教师连睡的床铺都没有,多数都在教室睡地铺。虽然后勤组长瞿复源(时任湖南师院岳阳分院总务处长,现已退休)组织后勤人员事先在水泥地板上铺了稻草,垫了席子,破烂的窗户用玻璃或塑料膜遮住了,但呼呼的北风,还是难以入睡。为了鼓舞大家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招生办在集中评卷的当晚,就召开动员大会。我和边伯俊(时任招生办副主任、教育局副局长,已离休)分别代表地委、行署和教育局,作动员讲话。特别是评卷中期,地委书记张月桂带领在家的地委常委,亲往住地看望每一位评卷教师,嘘寒问暖,一再讲老师们辛苦了,地委感谢你们,全区人民感谢你们。还于当天中午给全体评卷老师和工作人员打牙祭,每人发了4两白糖表示慰问!地委的关怀,使大家的积极性更高。不少同志争相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华容教师徐进贤,年岁大、身体差,领导和同志们照顾他睡床铺,他坚持不肯,硬是和大家一道睡水泥地板。他说能参加这次评卷工作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条件再差,心里热呼呼的。理科组评卷老师,为了提高工作质量,每道考题都亲自做一遍,把省发标准答案一条条记熟,甚至每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有的同志家里病了人,有急事,来了电报,领导同意回去,也不肯离开工作岗位。有的同志衣服带少了,天太冷,就把脚煨在被窝内坚持工作。无论是老年,还是中、青年,大家勇挑重担,相互关照。有的主动加班加点,深夜也不肯休息,直到评卷任务胜利完成。
通过评卷,我们也痛切地感到,许多考生成绩不理想,有复习时间短、甚至直接从工地进考场等原因,但大量答卷表明,十年“文化大革命”,教育战线确实是重灾区。在“贫下中农上讲台”、“读书无用”论等影响下,不少人学业荒废。有的考生连小学乘法都不会,本来属于非常容易的基础知识,许多考生都觉得“太难了”。有位考生“心中有话向党说”的作文,竟然就是这样一句话:“我和未婚妻有作风问题。”使评卷老师哭笑不得。
恢复高考,震荡着整个社会,更震荡着考生的心灵,激起他们从此要奋发学习。有位考生走出考场就作了一首顺口溜,“迎朝阳,赴考场,心情激荡;写答卷,冒名堂,痛恨‘四人帮’!”还有位考生在答卷上写了一首打油诗:“初中水平高中题,手捧考卷干着急。深揭狠批‘四人帮’,回去坚持再学习!”高考制度的恢复,扭转了社会践踏人才的现状,也扭转了人们轻视知识的观念!
坚持政策录考生
坚持按政策初选录取考生,是高(中)等院校最后录取的基础。“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打着“自愿报名,群众推荐”的旗号。使“凭关系”、“走后门” 盛行,“学好数理化,不如一个好爸爸”。现在用统一考试的办法,以考分为基础,谁活动也不行。确实对杜绝“营私舞弊”、“走后门”等歪风,从制度上作了保证。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打招呼、写条子、带口信、上门找的事一个接一个。坚持按政策录考生,成了整个恢复高考工作的重中之重。
坚持按政策办事,首先要把好自己这一关,正人先正己。评卷刚一结束,统计组长余绍胜(时任地区卫校副校长)、副组长李志强(时任教育局干部,正处级退休)就精心组织400多把算盘,三天三夜紧张的登分统计,终于按省分配的预录指标以1∶2.5的比例划定入围分数线,以此确定参加政审、体检的考生名单。这时,有些好心的同志发现,我远在临湘县白羊田公社考场参加高考的姨妹子刘小华,总分只差0.5分入围,非常惋惜。有的甚至提出,可用“四舍五入”的办法列入初选名单。我姨妹子为人老实,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谁不想找个出路?但是,这行吗?地委把恢复高考的具体重担交给我,如果轻率“四舍五入”,不仅涉及到同类近300多名考生的去留,更违反了任何人不能随便改考分的招生纪律,以身试法。更何况零陵、邵阳等地,已为此事相继开除了几位领导干部的党籍。我非常严肃地告诉大家,一定要遵纪守法,经得起党的考验、人民的考验。张铭珊同志现在在市路桥公司工作的弟弟,当时也只差几分入围,作为招生办副主任,实权在握,他却声都未吭!特别是地区招生委主任、专员李满全之女李小曼,未上高等院校线但可录中专,李小曼本人不愿而想去读大学,最后硬是未予录取,直到下年再考,才如愿以偿。
一般而论,己正就有力量排除干扰,但也不尽然。遇到太大的压力,招生办也是难以独挡的。虽然评卷、初选场地十分保密,电话也打不进去,但是通过我们的工作人员、甚至家属,要求“照顾”的还是接踵而来。我们的家属向这些人千说明万解释都不顶用。有的人还当面找家属发气,“按分数线录取我还找个屁”。来自本区和各县的“招呼”还好说,比如有个县的一位负责人的儿子仅差5分入选,县里有的同志打招呼说,这位领导为招生工作作了贡献,能否照顾一下。月桂书记知道后,拿起电话就给这位领导说,这怎么能照顾,下次再考吧!而来自省里相关部门的干扰,就让我们十分为难。有位考生本来初选就没有入围,他周围的人通过省、地、县各相关人员,直接找到我,甚至还把像片给我看,要录取北大。一时真正感到压力很大,“是不能也,非不为也!”。我只好专门向张书记作了请示汇报。月桂书记当即旗帜鲜明地表示,一切按政策原则办,责任地委负!再找,就要他们直接找我,谁也不能特殊。
在排除多方干扰的同时,经过政审、体检,我们开始了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初选的把关工作。坚持在德育、体育相同的情况下,注意选拔成绩好的;在智育、体育相同的情况下,注意选拔政治表现好的;在德育、智育相同的情况下,注意选拔身体好的;在德、智、体相同的情况下,注意选拔有实践经验的,特别是优先少数民族、女生。具体到考生,我们更是十分谨慎。岳阳县许市公社考生吴海珍,英语成绩很好,洞氮引进设备安装时,有一些外国人在那里搞安装,他在洞氮打工,出于好奇,找机会与外国人对了几次话,基层政审说他“里通外国”不合格。我们经过重新调查,认定这是很正常的,不算“里通外国”,报省录取了云南大学,现在郑州一家大企业当主管。岳阳城关考生范若林,吕仙亭办事处政审说他出身不好,爱提意见,政审不合格。我们经过调查发现,虽然出身不好,其父却是革命干部,提的意见也只是与个别领导观点不一,并非政治错误,最后录取在湖南师院岳阳分院。岳阳县考生李拉亚,考试成绩优秀,因其父“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反革命”(早已平反),开始有的高校想录又有顾虑,经多方工作,被一所高校录取后,他激动万分,“决不辜负祖国的希望!”后奋发努力,又考入中国社科院读研,获恢复高考后第一批经济学博士,现在国外工作。周总理说,一个人出身不能选择,但前途是可以选择的。“重在表现”的政策,使一批高智商考生,通过高考顺利进入高校深造。据统计,象此类情况的考生有100多个,其中90多人被相关院校录取。他们中现在有的已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有的成了学科带头人。初选一结束,张铭珊、李志强、彭荣毅等同志立即赴省招生办,参加高校录取工作,直到农历腊月二十七日才回家。抛出的2867个考生档案,有1798个考生被录取,全省排名第三。
恢复高考的英明决策,不仅改变了一代代莘莘学子的人生道路,更改变了整个社会风气,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了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