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盖湖上送瘟神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古老传奇的黄盖湖,夏季有15万亩水面,冬季有6万亩水面,因三国时期黄盖在此练水军而得名。该湖有芦苇洲2万亩、草洲6万多亩,70%在临湘县境内。冬陆夏水,钉螺密布,血吸虫病严重流行,20世纪50年代,该县沿湖有6个乡9万多人受此病威胁,有病人2.8万多人,其中晚期病人1400多人,沿湖30多个屋场出现了寡妇村、无人村。沅潭乡油榨屋场原有30多户、300多人,绝大部分死于血吸虫病,因而变成瓦砾场。
1958年全国血防工作会议召开,在毛主席“送瘟神”光辉诗篇鼓舞下,临湘县提出要围垦黄盖湖消灭血吸虫病。在省委书记、省血防领导小组组长谭余保的重视下,解决了两个难题:一是湖北省蒲圻占湖面30%,由于蒲圻县未纳入计划,其工程浩大,围垦黄盖湖有困难。但湖北省血防办达主任是长沙县人,是谭书记大革命打游击的老部下。由于谭书记亲自打电话给达主任做工作,引起达的重视,做好了蒲圻县的工作。当临湘县派人去蒲圻协商时,很快达成协议。二是建闸钢材无法解决,临湘县县长柴谏臣找到湘潭地委,因地区水利工程多,钢材极为紧张而无法解决。地委书记王治国又要我协同柴县长找省委血防领导小组解决。省委血防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卫生厅厅长李哲亲自写信给谭书记,谭书记热情接待我们,在报告上批示:“请张伯森副省长一定如数解决”,尽管张伯森同志讲了很多困难,还是如数解决了围垦所需钢材。在围垦的关键时期,谭书记又亲临围垦工地视察,鼓舞了士气,又要李哲厅长在黄盖湖工地召开全省灭螺现场会,并请湖北省血防办达主任和蒲圻县领导参加会议,进一步协调好关系。
1958年10月,临湘县第一书记李满全亲自挂帅,书记汤吉贵、县长柴谏臣具体负责。全县动员,出动3.5万多劳动力,其中妇女1700多人。采取军事化建制,建立师团营连,由各级书记任政委,行政首长任师团营长。县设指挥部,下设职能科室,工地设食堂、卫生院(室)、托儿所。分六个战区,第一战区修建长江大堤和建铁山嘴水闸,其余在内湖滩汊因地制宜修堤建闸开垦种植,提出不开厢沟不种,土不耙不种,不深耕不种,不验收合格不种四项要求,以达到灭螺效果。后因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黄盖湖灭螺工程基本停顿。l970年,在2号文件的鼓舞下,才又动员疫区公社群众连续战斗五个冬春,相继加固和新修 15个矮围,面积46250亩,修挖洪渠15条计7万多米,修建长江铁山咀电排和内湖矮围电排,做到江水不入湖,山洪不入垸,洪能排渍控涝,旱能灌溉,为彻底消灭血吸虫病创造了条件。
黄盖湖周围3个血防组,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有20多人,80年代30多人,他们从50年代开始,风雨兼程几十年。特别在50年代~60年代,他们三人一组,担起药箱带着查病治病的器械,利用农事稍闲时走村串户,收粪便用孵化沉淀的办法去查病,在农村利用农民的祠堂公屋收治病人;由于药剂毒性大,病人出现反应必须日夜抢救,一旦出现死亡还要遭到责难。他们在春夏之际冒风雨迎洪水,深入湖洲宣传防护知识,做好下湖劳力的防护工作;在围垦灭螺战斗中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在春夏两季对不能垦种的难工死角,用五氯氛纳药物灭螺。由于毒性大,防护工具不够,在药物灭螺工作中,不少血防干部慢性中毒。沅潭血防组屈天佑年仅22岁因中毒抢救无效而死亡。50年来,几代血防人为黄盖湖的血防工作作出贡献、献出青春,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令我永难忘怀。
由于多年的努力,采取了综合性防治措施,黄盖湖内已在1980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通过反复巩固防治成果,多年查不到钉螺,没有发现新感染的病人。如今,一条柏油马路直通江南大堤,环湖公路四通八达;一排排高压电线、一条条水渠,坚固巨大的电排,使得田园水旱无忧;一个个渔池,网箱密布,成吨无公害鲜活鱼、蛙、虾成为城市抢手货;农民收入大增,一栋栋新楼农庄,出现在湖边的山坡上。昔日“千村薛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惨景已成为历史陈迹。有感于此,我写了这样几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万物欣荣黄盖滩。
瘟疫无踪清境再,人民有幸寿龄延。
茫茫稻菽出诗画,座座鱼塘养特鲜
昔日小虫危害处,商家云集产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