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耐心虽苦,成果却甜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岳阳县边远山区“四通工程”纪实

 

岳阳县,除了拥有大片富饶的东洞庭湖滨湖平原外,在它的东部,还分布着张谷英、月田、毛田3个镇及公田镇、步仙乡的大部约500多平方公里的山地,这里地处偏僻,山高路陡。1989年底,全县693个村,还有52个村不通公路、18个村不通电、60个村不通广播、142个村不通电话,而这些“四不通”的村,又主要集中在这些边远山区。1990~1991年,这里的人民打了一场公路、电、广播、电话“四通”到村的攻坚战。山区人民以解放分田地、当主人那样欣喜的心情,把“四通工程”的实现,看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春风,再一次吹醒了寂静的青山,给山区人民带来了致富的曙光。

    ——奔小康的车轮滚滚向前,交通、能源、通讯把城市和乡村不断地载向富有和文明,而给难于发挥其优势的地区,抛下的却是贫困和愚昧。岳阳县边远山区就是这样沉沉地负着落后的重袱,深深地烙着时代的反差。在这里,人们千百年来踏出的路,大多依然是“山穷水复疑无路”、“猿猱欲度愁攀援”,那样地曲折、那样地崎岖。张谷英镇仁义村,位于海拔 340米 的高山上,全村每年有6万公斤粮食要运上山,620吨竹木要送下山,就算在最近的集市上交易,往返一次就得翻山越岭10多公里。在这些边远山区内,木材年蓄积量近50万立方米、楠竹640多万根,由于交通闭塞,效益无法发挥。这里也有丰富的矿藏,长石、独居石、石英石、绿柱石等10多种矿石的总储量为500 万吨。宝石难以变为财宝。还有那些特别偏僻的山坳,男子很难娶到女人。张谷英镇白井洞散居着5个组共512人,就有60多个单身汉。在那些还没有通电的村里,群众依然用水浸过的篾片照明,用笨重的石碓加工大米。路、电的情况如此,广播、电话更是空白,乡里要找村干部、村里要开个群众会,只能腰酸腿疼地去跑路,更谈不上用现代通讯手段去获取外界的信息。“四不通”使山区人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1989年,边远山区人均纯收入不到3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近40%。山区的资源亟待开发,山区人民奔小康的愿望如火如荼,搞好“四通”,撞开山门是时候了。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1990年元旦,县长罗典苏在《元旦祝词》中向全县人民正式发出:“奋战三年,实现‘四通’到村”的号召。这是一项投资多、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涉及面广的浩繁工程,为保证“四通”工程顺利实施,县委、县政府从工程开始之日起,就委派了一位副县长专抓,并成立“县交通、能源建设总指挥部”。在“政府领导、总部指挥、部门实施、区乡承担”的总原则下,工程规划做到了主管部门、技术人员、主要领导实地察看到位,测量设计预算到位,资金落实到位,呈报审批到位,具体施工到位;在实施步骤上按3年规划,统筹安排,量力而行,先重点、后一般,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办法,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验收。对已审批的项目,施工任务落实到村、到人,按期施工,限期完成。全部工程的资金由总部和主管部门解决器材费的20%,受益乡村统筹80%,劳务由民工建勤解决。山区人民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四通”工程建设,为筹集资金,原花苗乡全乡群众提出两年内每人少吃10斤肉,少做2件衣。该乡白石村有40户村民将多年准备做屋的5万多元全部投入公路建设。该乡洞口村318人,为集资办电,全村卖掉肥猪 356头,家禽700多羽,建房木材180多立方米,共筹集资金4.3万元。张谷英镇大王洞村肖建国,身患肝炎、胃病,是全村的特困户,为凑齐修路、办电的集资费,去年除夕,把女婿送来的60元礼钱分文未留地转交到村里。山区的群众节衣缩食,山区的干部与群众心贴心。花苗乡政府机关12个干部,两年来为家乡的“四通”建设人均捐款400元,为架设谢家、上坪两村的高压线路,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垫付了3个月工资。张谷英镇水电员李值强,为使家乡白井洞建一座石拱桥,无偿提供修桥搭架杉树65根,捐款100元,动员在外地工作的3个兄弟姐妹各捐款100元。该镇仁义村党支部书记陈军丛,将他近年应得的3500元工资和奖金全部垫付给本村修公路。月田区双江村为解决画坪组单家独户地居住在离供电线3.5公里远的照明,村支部书记万位香等7个村干部,每人捐款100 元,村里35个党员捐款500元。山区人民的事业紧紧地牵着县级机关。县交通局向省、市争取资金10.2万元,解决了山区26个村120公里公路的 520米 涵管,下派5名工程技术人员,帮助测量、架设桥梁15座,节约资金5万余元。县水电局对山区水力资源、电网等进行一次全面考察,提出“八五”开发规划,争取专项资金6万元,扶持了山区4处电力工程建设。县广播局帮助山区乡镇新建3座电视差转台,为山区10个村建立“六有”广播室,局技术人员自己制作广播设备,为10个村节省材料费5000多元。县邮电局加快办事节奏,立项申请,3天内即作答复,前后派出30名技术人员,为相思乡新建电讯微波塔,设计到现场,指挥到工地,尽可能为山区通讯事业节省开支。县交通能源建设总指挥部指挥长、县政府调研员晏淑人年已花甲,两年来没有歇过一个节假日,山区每项“四通”工程,他都要去实地调查,倾听群众意见,研究落实方案,他走遍了山区的坡坡岭岭,徒步跋涉1000多公里,磨烂了20多双胶鞋。

    ——唯有创业才是欢乐,耐心虽苦,成果却甜。山区人民奋战两年,在“四通”工程中投劳54.6万个,完成土石方136.5万立方米,修建公路64条、 239.7公里,架设桥梁45座;兴建年发电量30万度的小水电站1处,架设照明电线395杆公里;兴建3座电视差转台,改造6个乡镇播音室,新建60个村级广播室,新增联户喇叭1822只;架设电话线路133杆公里,装机108门,公路、电、广播、电话到村率分别达到96.2%、72%、98%和 76%。“四通”到村工程的实施使山区人民沉浸在无限欢乐之中, 1991年12月2日 ,毛田镇杨山村举行公路通车典礼,一位94岁的老人,要儿孙用轿子把她抬到公路旁,老人看着从身边开出的一辆辆汽车,那沉陷的眼眶里盈满了泪水。从这老山洞里滚出来的岂是一个车轮?它是边远山区人民走出深山老洞,从此卸去肩挑背驮的第一个宣言,是山区人民从此走向富裕的一枝报春花。原花苗乡两年修建了5条 17公里长的公路,一年就可以运出矿石和竹木制品50万吨,如用人力运输,就需75万个劳日。该乡上坪村公路修成后,村民们卖出的矿石收入由3000元增至5万元,全村200人,人均增收250元。公田镇麻洞林场,林木面积4100亩,木材积蓄2万立方米,修通3条公路,每年代替人力运输500立方米木材。公路和电的延伸,加快了山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花苗乡17个村,到1991年底,村村实现了“四通”,全乡乡、村、组集体发展到96家,从业人员 1800余人,占全乡劳力40%,企业产值290万元,占全乡工农业总收入的30%。张谷英镇大王洞村489人,仅有118亩水田,却有4800亩山林, “四通”到村后,群众就在家里加工了8万只蛋篓、1万担箢箕、2000根扁担,仅此三项就创产值近10万元。公田镇龙潭村,地形独特,北面傍山,东、南、西三面隔着新墙河,1990年全村自筹12万元,在新墙河上建起一座 154米 长的公路桥,1991年与岳阳市蔬菜公司联营,开发了600亩蔬菜制种基地,一年获利15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150元。与龙潭村一河之隔的白泥村,1990年投资6400多元,建起村广播室,播音覆盖率达100%,该村利用广播传播马铃薯生产技术和销售信息,当年该村种植802亩马铃薯,收入 60多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500元。张谷英镇是岳阳县主要竹木产地,为改善投资环境,沟通信息,投入“四通”建设资金40万元,实现了全镇村村通电话。该镇竹坪村一个村级竹木产品购销站1991年利用电话与外界联系业务,节省旅差费5000多元。解放军某部后勤处与芭蕉地毯厂实行技术转让,凭平时电话联系达成协定。“四通”工程的实施,又使山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开始有了真正的享受,电视机、收录机跻身于深山大洞,山区人民时时刻刻可以看到山外的世界,听到山外的声音。山区人民用勤劳的双手雕刻出山区面貌的永恒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