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湘阴人整修南洞庭湖的日日夜夜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这样大的灾害,当然引起了上级领导机关的高度重视,经中央批准,省委、省政府很快作出整修南洞庭湖的决定,湘阴县当然是全力以赴,动员2万多人参加,因为当时没有汽车,交通不便,边远地区的民工一天不能赶到工地,因此,县里在新市设立了接待站,我在接待站搞了几天,便到工地去了。
为了加强对这一工程的具体领导,省成立了南洞庭湖整修工程指挥部,指挥部设在白马寺,湘潭专区设立分指挥部,指挥部设在临资口,本来就比较热闹的这两个资水之滨的小镇,顿时更是热闹非凡,虽谈不上车水马龙,也确有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景象。
由于本人工作的局限性,只能对湘阴县的情况写一点片断的回忆。
县成立总队部,设在傅家山工地,无论是总队部还是大队部和中队部,一律住临时搭起的木架草盖的工棚。
湘阴县总队总队长由县武装部部长李子英担任,县长高臣唐任总队政委,那可不是挂名的职务,这两个负责人,自始至终没有离开工地,和我们吃住在一起(我任总队团委书记)。湘阴县是受灾县,又是修湖的受益县,所以担负着最艰巨的工程。一个艰巨工程是横跨黄土湖的大堤,湖面有1里多路宽,(冬天湖水已放干了)。湖泥有一腰深,穿短裤才能下去,北风刺骨的隆冬,下去是很冷的,我和工程科科长刘亮凯下湖去量距离,脚踩下去,像针刺骨一样疼,抽脚出来时,还看不到什么,只是感到很疼,等把脚上的污泥洗去后,便看见毛细孔流血,湖泥最深处,用丈把长的竹篙还插不到底。另一个艰苦的工程是堵截王家河,河宽200多米,水流很急。这两个工程,我都参加了,而且立了功。我名义上是总队的干部,实际上主要是协助大队开展工作。总队下面有19个大队,当时湘阴县有18个行政区,每个区成立一个民工大队,洞庭区是修复自己的堤垸,全力以赴,出动2个民工大队,编号为十八大队、十九大队,我在十九大队协助工作,并兼任大队的副教导员,与副大队长肖国卿携手战斗,在二中队蹲点,我们两人合作得很好。他文化水平低,看到我能写材料,写广播稿,又比较会想事,很是羡慕,而他那种吃苦耐劳,舍死拼命的精神,很值得我学习。我们一起工作2个多月,同吃同住,总是东边发白就起床,赶到工地,掌握一手材料,看哪些中队、哪些小组、哪些民工出工最早,劳动组合好,抓好典型,开展宣传,促进工作。傍晚要等民工全部收工后,我们才离开工地,摸黑回来,大队部的同志,简单交换一下情况,就到工棚去,逐一进行检查,一是催促民工早点休息,二是检查防火情况,三是宣传当天的高工效典型和好人好事,这几乎成了我们晚上的公式化的工作,待我们回到大队部时,夜已深了,人也精疲力尽了,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我们脚上穿的,大多是草鞋套布袜,不知有多少个夜晚,脚也没洗就摸到床上睡了。
一个总队有几百个工棚和炊棚,整个工地有几千个,基本上是一个模式,远远望去,气势非凡,真有联营八百里之势。有些人初到工地,白天出去,回来找自己的工棚要找一阵才找得到,有的人晚上出来“解大手”很容易迷路,搞得不好,找自己住的工棚也找不到,就麻烦了。
在工地上的每一个干部,都是很辛苦的,民工劳动强度当然也是很大的,生活在曾经没有人烟的湖坪野地,比在机关要冷得多,生活条件也差得多。古人常用“吃饭落座,睡觉伸腰”这两句话来形容做事的辛苦和忙碌程度,而在洞庭湖工地,我们的民工和干部,顶多只能做到睡觉伸腰,连吃饭落座这一点也不能享受,吃饭时 2个菜碗摆在地上,吃饭的人,有的蹲着,有的站着,哪能有座呢,一个中队100多人开一个伙食摊子,每个中队一般是3个工棚,2个大棚住人,一个小棚煮饭。尽管是湖坪野地,尽管整修洞庭湖又是速决速战,然而后勤工作是做得很好的。住棚是统一搭的,干部和民工把自带的行李往上一铺便可睡觉,当然都是统铺,统铺条件不好,一个棚内,两边开统铺,中间的过道只有尺把宽,两人相遇,要侧身才能过,除了晚上睡觉,白天一般都不在工棚里,因为吃饭一般是在工地。说后勤工作做得好,主要体现在供应工作上,供应科长是由财政科长武印楼担任,他办事十分认真。工具、粮食、燃料、下饭菜都可以保障供应,不过青菜很少很少,因为不易运输,又易发烂,当家菜就是罗卜、干辣椒和油豆腐。这些东西都是由大队到总队供应科领取后,再发给各中队(伙食单位),不通过现金购买,总队从各大队的土方钱中扣除。一个中队100多人吃饭,我们湘阴总队有2万多人吃饭做事,所需的工程器材和生活物资不管需要多少,都能做到有求必有供,一切都是有条不紊地进行。
为什么能做得这样好,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全县一盘棋,统一指挥,统一调配,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第二条就是上上下下所有干部,全心全意想方设法为治湖作贡献,忘我工作,任劳任怨,大公无私。第三条就是各行各业积极支援,通力协作。这几条经验,无论是办工程,还是办企业,或是办学校,都是用得上的,只怕有人不想用,因为用了这几条经验,就不可能谋私了。
在治湖工地上,广大干部、民工,都有高度的自觉性,干部是由原单位发生活费,工地不但没有什么补助费,吃饭也由自己掏腰包,民工挑土,只有饭吃。在这种情况下,都能响应组织上的号召,春节不回家,可以说,几乎百分之百的干部和民工是在工地过年的。春节加餐吃肉,这个传统还是保留着。为了使春节过得愉快热闹,县里派来了春节慰问团,并搞了文艺演出。春节就这样在欢快中度过,在劳动竞赛中度过。
南洞庭湖整修工作进展很快,除了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外,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干部深入下去,具体组织劳动竞赛,通过培养高工效典型,又进一步推动劳动竞赛的开展,促使工效不断提高,高工效典型不断涌现,劳动竞赛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民工挑土,一般是一个中队走一条路,来来去去,车水马龙,要提高工效,主要靠这样几条措施。第一条,劳动力组合要合理,按照挑土距离的远近,确定挑(土)挖(土)比例,
在王家河堵口工程中,劳动竞赛达到高潮,干部、民工日以继夜奋战在工地上,到快要合垅的时候,堵口的水落差达到
王家河,烂泥深,土堆上去就滑跑了,土就是这么滑,土又是这么堆,这哪里是担堤,简直是在造山。为了巩固修堤的成果,紧接着就护坡,县成立防汛指挥所,指挥所设在洞庭区公所内,由张建邦任指挥,我也转到防汛护坡指挥所。护坡用的是花岗岩,就是平时讲的麻石,十分坚固,什么浪也打不烂,事实证明,1953年那次护的麻石坡,一直没有被打烂,它像钢铁长城,捍卫着湖区人民的生命财产。我记得,我们是穿着棉衣去工地的,离开时,已着单衣短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