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铁山工程耀千秋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灌溉农田逾百万亩,兼有防洪、拦沙、发电、养鱼、风景旅游和城市供水等多种功能的岳阳铁山灌区工程,从1955年开始规划,至1994年基本竣工,历时40 个春秋。在实际施工的20年中,数十万建设大军奋力拼搏,艰苦创业,有些同志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水库淹没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群众,立足长远,顾全大局,为支援工程建设作出了重大牺牲。《铁山银河》一书的公开出版,为世人和后代洞悉这一工程的修建过程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我在岳阳县、市人民政府任职期间,曾分管农林水利工作多年,现应该书编辑之约,对这一工程的修建和运行情况作简要回顾。

    岳阳铁山灌区工程始建于1958年,因在岳阳境内第二大水系新墙河上游的铁山口修建水库而得名,设计灌溉面积95.37万亩,仅次于韶山灌区,名列湖南省第二位。

    1955年春,岳阳县有关部门在制订发展农业生产的长远规划时,认真分析了全县的自然条件,认为要实现农业的稳产高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根治危害严重的新墙河水患。这条湘北地区第二大河流,流经岳阳县的33个乡,流域内耕地面积占全县60%以上。国民党统治时期,新墙河上游的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造成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达300余平方公里。大量随水下泄的泥沙淤积河底,每年高达6公分,不少地段的河床已高出两岸农田,形成地上悬河。每逢暴雨,渲泄不及的洪水便泛滥成灾。同时,新墙河的中下游多系浅丘陵区,水源缺乏,一遇干旱,农作物很难获得丰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岳阳县农民兴建了一批中小型水利设施,初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但因这些设施规模不大,蓄水量有限,未能根治新墙河水患。岳阳县党政领导从总结历史的教训中得出结论:要实现全县农业的稳产高产,必须依据除害兴利的原则,彻底整治新墙河,而完成这一任务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在新墙河上游的铁山口修建一座大型水库,以拦截泄入新墙河中下游的大量泥沙,减少河床淤积,缓冲汛期洪峰,同时利用充足的库水,使浅丘陵区的大片农田实现自流灌溉。1958年春,岳阳县水利部门根据县委指示精神,编制完成了铁山水库修建工程计划。同年9月中旬,以中共岳阳县委委员毛致用为总指挥、县委副书记李发启为政治委员的铁山水库修建工程指挥部进驻铁山,率领上万民工拉开了修建水库大坝的序幕。经过4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完成大坝清基和填筑土石41万余立方米,约占大坝全部工程的三分之一。翌年3月,当多数民工返回本地进行春耕生产时,突发的特大山洪,冲毁了大坝坝基。随后,由于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同时担负京广铁路复线和君山围垦灭螺两大工程建设任务的岳阳县人民,已经无力续建铁山水库,大坝施工被迫中止。1965年,调整国民经济的工作刚刚结束,全县人民纷纷表达复建灌区工程的强烈愿望,但不久开始的 “文化大革命”,使这一合理要求无法实现。在此期间,新墙河流域的水旱灾害愈演愈烈:1967年暴发3次山洪,两岸16万亩农田受渍,冲倒房屋上万间,直接经济损失448万元。1972年,30万亩耕地严重受旱,农作物大幅度减产。1974年起,党中央对各项工作进行整顿,号召全国人民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严峻的历史和良好的机遇,再次激发了岳阳人民根治新墙河的热情。 1974年7月27日 ,岳阳县委向省、地委呈送《关于请求批准复建铁山水库根治新墙河的报告》。11月,岳阳县水电局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灌区勘测调查,编制工程初步设计书。省、地委对这项改造旧山河、建设新农村的举措全力支持,并建议灌区范围不要局限于岳阳县,应争取汨罗、临湘两县的部分地区也能受益。1975年12月,岳阳县组织8000民工开赴铁山工地,打响了根治新墙河、建设粮棉生产基地县的第一炮。l976年6月2日,湖南省计划委员会向国家计划委员会呈送《关于请审批铁山灌区工程设计任务书的报告》。 1977年8月20日 ,国家水利电力部下达通知,批准铁山灌区工程列入国家水利基本建设计划。此后,整个工程的建筑施工一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进行。

    铁山水库位于岳阳县东部山丘地区,系月田港和毛田港的汇合点,设计总库容6.35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 92.2米 ,水面41.6平方公里,周长328公里,堪称高山人造湖。为其服务的共有五大工程,即枢纽工程、渠系工程、库区恢复工程、移民基地建设工程和市区引水供水工程。

    枢纽工程是铁山灌区全部工程中施工要求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主体工程。由水库大坝、副坝、溢洪道、导流放空洞、小湄连通洞、南北干渠引水洞和南北渠首电站等9个项目组成。水库大坝为粘土斜墙沙石混合坝,由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承担设计任务,湖南省水利水电工程公司、中国建筑工程五局七公司等单位共同承建。在全省水利基本建设历史上,铁山水库大坝是第一个机械化施工程度最高的工程。1977年12月开始基础处理,1982年4月填筑任务完成,全部工程耗资1264万元。因坝址选择准确、设计合理、质量安全可靠,大坝工程于1984年由国家水电部授予优质工程称号,1986年又被评为全国大型水库优秀设计项目。

    铁山灌区范围东起岳阳县公田镇,西抵岳阳市郊区,南达汨罗市汨罗江北岸,北接临湘市桃林等乡,东西长约55公里,南北宽约50公里,总面积2600平方公里。灌区设2条总干渠、6条分干渠和63条支渠,总长度712.44公里。其中南总干渠及所属分干渠、支渠,从l977年秋动工开挖至1986年全部投入运行,历时9年,共耗资6271.9万元。北总干渠从1989年春动工开挖,至1994年8月建成,历时6年。全面完成北灌区各分干渠和支渠,尚需数年。

为修建铁山水库,岳阳县毛田、南冲、月田、黄岸、大塅等5个乡的大部分地区被淹没,使原有的交通、通讯线路被截断,给库区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l978年春~l987年冬进行的库区恢复工程,改建全长45.3公里的2条四级公路和120公里的邮电线路,重新沟通了岳阳市区和岳阳县与平江县以及湖北通城等鄂、赣毗邻地区的联系。新建全长98公里的人行路28条,全长99公里的机耕路17条,各类桥梁41座,灌溉机埠12处,改善了库区周围2万多人的生产生活条件。

    从铁山水库淹没区迁出的3.7万余居民,有近2万人被安置在濒临洞庭湖的中洲垸。1977年冬~1988年,国家累计投资l566万元,用于加固防洪大堤、兴建生活用房和公共设施,为移民创建了一个较好的生存环境,十多年来无一户移民返迁。

1992年4月,经中央批准,岳阳市成为长江中下游沿岸5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为缓解近年来因市区人口激增带来的饮用水供应紧张的局面,进一步改善市区投资环境,市委、市政府决定兴建市区引水供水工程,通过加速建成北总干渠,将铁山水库的优质水引入市区,供广大居民饮用。工程预定于 1994年9月30日 竣工投产,届时岳阳市民将告别千百年来饮用洞庭湖水的历史。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艰苦创业,坚持无私奉献,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中,赖以克敌制胜、不断前进的传家宝。铁山灌区工程同样是依靠这些传家宝,才得以攻克无数难关,胜利建成的。

    从规划设计到基本竣工,这一工程始终得到各级党政领导机关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这是确保工程高速、低耗、优质建成的关键。1974年7月,岳阳县委发出《关于请求批准复建铁山水库根治新墙河的报告》后,地委极为重视,立即指示县委组成专门班子,做好动工准备。地委还责成地区水电局派出技术人员,协助岳阳县进行勘测设计工作。1O月,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省委书记王治国在岳阳县毛田区视察时,听取了岳阳县委书记文启龙有关修建铁山水库的汇报,当即表示赞同。不久,根据省委指示,省水利电力厅、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派出大批专家来到岳阳,着手编制工程设计书。 1975年6月26日 ,地委向省委发出《关于复修铁山水库的请示报告》,省委书记毛致用于28日批示省农委:迅速提出意见,报请省委常委讨论确定。工程于l977年8月列入国家水利基本建设计划后,岳阳地委从地直机关中抽调10多名负责干部组成支援铁山灌区工程工作组,驻守铁山,协助岳阳县处理施工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地委书记张月桂,副书记陈秉芝、刘阳春等,经常深入工地,检查工作,有的还兼任灌区工程总指挥部指挥长。1981年8月,针对岳阳县因同时进行修建铁山灌区、围垦中洲和新建县城三大工程,资金、劳力均有困难,省委决定当年增拨资金2000万元,以加速铁山灌区工程建设。1981~1983年,毛致用等省委主要领导5 次前来铁山灌区视察。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与及时指导,岳阳地委、行署的直接指挥,对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建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铁山灌区工程是一项民办公助的大型水利设施,虽然整个工程的周期长达10多年,但大量施工任务是在1977~1982年完成的。当时受益区内多数群众尚未脱贫,要投入巨额资金兴修水利,困难确实不小,但他们从长远利益出发,为子孙后代着想,咬紧牙关,承担起建设灌区工程的重任,全力以赴,锲而不舍,终于建成了这一受益当代、惠泽子孙的大型水利设施。灌区人民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可贵精神,是值得人们大书特书、永志不忘的。在修建工程进行的10余年内,多达数十万人次的建设大军,长期扎营于崇山峻岭和荒坡湖洲,进行勘测、调查、施工和验收,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将汗水和心血洒在辽阔的灌区土地上。中洲垸定为移民基地后,防洪堤和撇洪渠先后3次溃决。每当灾害发生,负责移民基地建设的干部、技术人员和民工,总是冒着生命危险,奋不顾身进行抢救,力争减少损失。为了修复水毁工程,建设者们日夜奋战在泥泞沼泽中,劳动极为艰辛。受灾移民不怨天尤人,不两眼向上,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用艰苦创业、重建家园的实际行动,支援灌区修建工程。在填筑大坝、开挖渠道、凿穿隧洞、架设渡槽的施工中,涌现了成千上万奋力拼搏、埋头苦干的先进人物。其中日挑土石50公斤、行程 70公里的青年民兵龙盛兵,以身殉职的模范工程队队长张奇玉,新婚三天主动来到工地劳动的铁姑娘方友珍,带领儿子和孙子一同修建铁山灌区的“老愚公"刘善全和在大坝工地摸爬滚打了三年的总工程师夏家仁等人的优秀事迹,更是有口皆碑,催人奋进。正是依靠广大建设者的艰苦创业精神,才改变了资金技术不足、计划物资短缺、施工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等一道道难关,高标准建成了这一大型水利设施。

    在欢庆铁山灌区工程基本竣工的日子里,人们或登临水库大坝,一览水域广阔、碧波荡漾、群鱼戏水、游轮徐驶的壮丽画卷;或驱车南北灌区,目睹田野翠绿、新房林立、机器飞转、林茂粮丰的兴旺景象,请大家千万不要忘记:这些来之不易的丰硕成果,是与灌区人民和建设大军充分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分不开的。

    为了尽快建成铁山水库,岳阳县人民承担了必要的牺牲。全县5个乡的3万余亩耕地和8000余亩山林被淹没,4万余间房屋和大批公用设施被拆除,特别是绝大多数移民需要安置在濒临洞庭湖的中洲垸、君山农场和春风农场。他们世代栖息山区,无限眷恋故乡,对远迁百里之外的湖区顾虑重重:怕感染血吸虫病,怕饮浑浊水,怕走烂泥路,怕缺柴烧,更怕因溃堤倒垸人财两空。但经过党和政府的宣传教育,绝大多数应迁群众明确表示:宁愿自己多吃苦,也要让工程早建成。他们按时搬迁,使大坝顺利关闸蓄水,充分展示了广大移民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所有承担安置移民任务的单位,同样坚持把全局利益摆在首位,在为移民划定耕地、兴建住房、增添公用设施等方面,积极提供方便,使数万移民迅速走上安居乐业、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杜绝了外迁群众因安置不当造成返迁的现象。先后在铁山灌区参与勘测、设计和施工的建设者们,发扬先忧后乐的奉献精神,留下了大量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典型事迹,至今仍在群众中广为传颂。原中共岳阳县委副书记兼铁山灌区工程总指挥部副指挥长李怀芝,从1975年秋进驻铁山工地,到l982年春积劳成疾去世,7年中绝大部分时问是在灌区度过的。在大坝清基的严冬季节,他迎着鹅毛大雪和刺骨寒风,整天深入工地,检查施工质量,指挥抢险战斗;在勘察渠道的酷暑天气,他头顶烈日,满身汗水,步行数百公里,定桩画线,选择最佳渠道走向;在移民基地溃堤倒垸的紧急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带领干部群众抢险救灾,恢复生产;他长期身患严重胃病,超负荷的工作重担,无规律的生活秩序,加速了他的病情发展;在病重住院期间,他仍惦念着工程进展情况,向前来医院探望的工作人员提出各种建议;弥留之际,他向党组织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将自己的骨灰撒在铁山灌区的土地上。原岳阳地区水电工程队队长张仁刚,在铁山灌区工作期间,带领全队职工,高标准地建成了10多处单项工程。他严于律己,勤奋工作,在3年施工期内,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时间不到1个月;他一旦发现施工不符合设计要求,不论问题大小,坚持一律返工,宁愿减少本单位的承包收入,也要确保工程质量; 1979年3月7日 ,张仁刚在修建付保渡槽时不幸遇难。在修建铁山灌区工程的漫长岁月里,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已在数十万建设大军中蔚然成风,李怀芝、张仁刚只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铁山灌区工程是按照边建设、边管理、边受益的原则部署各项工作的。1982年1月,铁山灌区工程管理局筹备处成立,着手进行接管部分工程并发挥其效益的准备事宜。以后随配套工程的逐步竣工和运行管理的不断强化,整个工程发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越来越大,成为帮助受益区内千家万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速实现小康的造福工程。

    铁山灌区工程原规划灌溉面积95.37万亩,到1993年,已有58万亩农田通水受益,其中岳阳县47万亩,汨罗市1O万亩,临湘市1万亩。铁山灌区工程管理局通过强化灌溉管理机构、加强工程维护、坚持合理灌溉、推行水费改革等项措施,不断提高了工程的灌溉效益。修建铁山灌区工程以前,南灌区内的大片耕地水源不足,难以保证农业稳产高产。1981年仅遇一般干旱,灌区范围内岳阳县的16个乡镇和汨罗县的6个乡镇,就有15.27万亩农田受旱,虽开支抗旱经费200余万元,仍造成粮食减产l660万公斤。1988年在春、夏、秋三季连续干旱的情况下,铁山水库通过大小渠道,向南灌区受旱耕地放水98天,输出水量1亿立方米,使严重失收面积由1981年的7.9万亩降至3000亩,做到了百日无雨保丰收。南灌区农民利用铁山水库输出的充足水量,积极扩大耕地面积,从1989年起,通过开垦荒山增加旱地19125亩(岳阳县1.1万亩,汨罗市8125亩);开垦荒坡新造水田10960亩(岳阳县7180亩,汨罗市3780亩);原有旱地、沙滩改成水田17624亩(岳阳县17024亩,汨罗市600亩)。原有水田保收能力的增强和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带来了粮食产量的稳步提高。南灌区内的岳阳县16个乡镇,在气候条件和农业投入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灌溉受益前的1981年与灌溉受益后的1989年比较:粮食总产增长71.2%;亩产增长58.3%。汨罗市桃林片的6个乡镇自1984年引灌铁山水后,粮食产量连年上升,受益前6年(1978~1983)与受益后6年 (1984~1989)比较:粮食总产增长52.9%;亩产增长36.35%。粮食产量的迅速提高,带动了养殖业和工副业的同步发展,促进了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的增长。岳阳县16个乡镇受益前7年(1976~l982)与受益后7年(1983~1989)比较:年均生产总值增长1.43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2.92倍。汨罗市6个乡镇受益前6年(1978~1983)与受益后6年(1984~1989)比较:年均生产总值增长1.93倍;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38倍。历史上严重缺水的岳阳县友爱乡,自1983年通水受益后,农工副业全面发展,1989年全乡产值比1982年增长5倍;人均纯收入比 1982年增长5倍多。全乡农户有70%建了新房,80%购买了单车,50%拥有电视机。群众交口称赞铁山水库送来的“致富水”,帮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

    1982年铁山水库大坝关闸蓄水后,通过发挥其调蓄功能,将新墙河流域20年一遇洪水每秒1840立方米,削减至935立方米,达到中下游河道安全泄洪的标准。铁山水库每年还可拦截新墙河上游泄下的泥沙约36万立方米,使中下游的泄洪能力大大提高,从而根治了长期以来严重危害岳阳人民的新墙河水患,为生活在沿河两岸的7万多群众提供了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1983年7月7~9日,新墙河与汨罗江流域普遍降雨309毫米,汨罗江下游有10万亩农田受灾严重,长(沙)岳(阳)公路上的新市大桥淹水 1米 以上,而新墙河流域由于铁山水库拦蓄了约4000万立方米的洪水,沿河两岸安然无恙。 7月13日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毛致用在岳阳市受灾地区视察时,充分肯定了铁山灌区工程在防洪、抗旱中所发挥的显著作用。1988年,全市出现特大秋汛, 8月21日 9月4日 ,平均降雨量250毫米,铁山水库水位由 87.32米 上升至 90.73米 ,共拦蓄洪水1.25亿立方米,确保了新墙河中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安全度汛,工农业和群众生活未受损失。

    从1986年起,铁山灌区工程管理局接收和新建扩建的4座水力发电站陆续投产,总装机4010千瓦,多年年均发电量1600万度,年创产值300余万元,电费收入已成为保证工程正常运行的主要资金来源。1988年,铁山灌区各电站陆续同国家电网并网后,为岳阳县5个区的20个乡镇开辟了重要的致富门路。地处偏远山区的毛田、月田、公田、渭洞等4个区,原来虽建有一些小水电站,但因水源有限,发电时间很短,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铁山灌区的电输到这4个区后,促进了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充足的电源,还改善了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据1989年统计:毛田、月田、公田、渭洞区和步仙区所辖关王、十步、凤凰乡的 237个村,已通电229个村,占96.6%,拥有电动打米机408台、4290千瓦;电动抽水机56台,均比并网供电前的1987年增长近5倍;使用铁山灌区电能的农家共53750户,占农户总数的91.4%。

    铁山水库水面宽阔,水质优良,饵料丰富,气候温和,有利于发展渔业生产。1982年4月投放首批鱼苗、鱼种,1983年冬开始捕捞,到1994年春,累计捕捞鲜鱼336万公斤,创产值745万元。1989年,湖南省农业区域规划办公室将铁山水库定为全省水面开发基地之一,并制订了库区开发整体规划。与铁山灌区渠道串联的大批中小型水利设施,也因获得铁山水库提供的充足水源,进一步促进了渔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铁山水库关闸蓄水后,形成了以人工湖泊为主、山水相映增辉的优美风景区。库区群山环抱,气势雄伟;库水清彻如镜,质地优良;库中岛屿众多,千姿百态;库尾湾汊曲折,扑朔迷离。水库两侧有省级公路通过,并与107国道连接,北端4公里处有海拔 957.3米 的相思山,素称“巴陵第一峰”,西侧5公里处有大云山,是地域性佛、道两教胜地。秀丽的自然景观,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构成了铁山灌区发展旅游事业的独特优势。198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铁山景区列入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铁山灌区工程管理局采取加强景点建设、增设旅游宾馆、购置豪华游轮等措施,使旅游事业进入有计划、全方位的开发阶段。进入90年代后,前来铁山景区旅游的中外宾客年均达10万人次。

    长期以来,岳阳市区居民饮用的洞庭湖水,质量欠佳,特别是枯水季节,卫生超标,不利于人体健康,而建于崇山峻岭之中的铁山水库,库周植被良好,污染源少,取样化验表明:仅个别点的浑浊度略有超标,不需处理,即可饮用,而且库水中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是理想的饮用水资源。从1994年1O月1日起,铁山水库的优质水进入市区千家万户,必将对市区居民及其子孙后代的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喜看铁山长流水,浇开未来幸福花,衷心祝愿铁山灌区工程为振兴岳阳经济作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