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岳阳湖区电力排灌工程大会战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1964~1967年,根据湖南省委的部署,岳阳地区组织湖区各级党组织进行了一次电力排灌工程的大会战。湖区广大干部群众至今还怀念这段党领导群众艰苦创业、战天斗地、改变生产条件的历史。当时,我有幸在岳阳分管农村工作,亲历了这效益显著的范例性工程建设过程。

20 世纪60年代初期,岳阳湖区包括湘阴、华容、岳阳、临湘县及屈原、钱粮湖、君山、黄盖湖农场,总面积约108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9.34万亩(平江县属山丘区未计算在内)。解放以后,湖区农田基本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到1963年,旱涝保收面积达115.76万亩,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 0.45亩。但是,由于湖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脆弱,仍未摆脱“溃水桶”的局面和“靠天吃饭”的困境。垸内湖泊面积缩小,湖区生态环境恶化,调蓄水位能力降低,洪涝灾害仍然频繁。对此,湖区农民心急如焚,迫切要求改变现状。湖南省委于 1964年5月2日 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省委书记李瑞山要求7年内湖区每人一亩旱涝保收农田,3年内电排建成,实现增产目标。部署在1964~1967年夏季打好洞庭湖区商品粮重点县的电力排灌网歼灭战。此举得到党中央、毛泽东主席赞赏。并确定湘阴、华容、临湘、岳阳4县为全省湖区电排建设重点县。

湖南省委以湘发[1964]130号文件印发了李瑞山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接着又印发了[1964]141号文件,对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的标准作了明确规定。之后,省委、省人委多次发文,具体指导电排大会战。湖区地、县根据省委部署,组织班子,调查研究,作出规划,确定各垸电排容量站址,提出工程预算。岳阳地区贯彻省委会议精神,成立了指挥部,由地区水利局局长张建邦任指挥。张建邦蹲点华容县,与华容县副县长曹文斌等人一道,深入湖区各乡村,调查研究,制订规划。在建设洞庭湖区最大电力排灌站麻里泗机埠(10×155千瓦)时,地委书记赵处琪多次亲临现场,政治部领导驻守工地,调集地区水电工程队优秀技术人员,深入工地,解决疑难,保证工程顺利开展。

湘阴县在电排歼灭战期间,领导以身作则,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1964年第一批4个机埠是农历正月初一动工兴建的。当年气温低,春汛早,正月十三日外河水位涨到30.85米,泵池翻沙鼓水,十分危急,给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县委书记杜建华,指挥长许建春驻守在王家坝工地,与工程技术人员、民工一道,抬运扎好的底板钢筋,抢浇混凝土、夜战通宵。广大干群干劲十足,你追我赶。1964年一年就完成近两年设计、施工、安装任务。建成机埠24处,装机52台、 5356千瓦,架设10千伏线路115.8公里,改善排灌面积11万亩。

电排建设需要大量钢筋、水泥、沙卵石及机电、电器设备等多种物质。岳阳地委、专署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抓好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协作,组织和发动各行各业进行支援;并组织在岳阳地区的中央、省属厂矿,如桃林铅锌矿、3517工厂、岳阳电厂等,积极主动支持设备和技术力量,有力地促进了电排工程建设。

电排大会战期间,正值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党的基层干部与农民群众关系最密切的时期。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下,华容县梅田公社女社员孙金莲几次推迟婚期,坚守工地,不完成任务不结婚。操军公社薄圻大队突击陈宗湖一段干渠,要在近2米深的淤泥上修筑4米高的渠堤,白天担,晚上垮,他们在党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不向困难低头,经过日日夜夜的苦战,终于战胜4次小塌方,3次大塌方,完成了400米渠堤修筑任务。1980年,我在华容县新河公社办点,亲历了建设35华里新河干渠和兴建电力排灌站的庞大工程,公社党委动员广大社员投入战斗,干了一个冬季未能完成任务,我们感到十分着急,入春后春耕生产怎么办?过了春节,公社党委再次动员,号召党员带头,再接再励打好工程扫尾战。出乎意料之外,不仅全公社强壮男女社员积极参战,而且有许多老人自带工具主动要求参加工程建设。

电排大会战是省委组织部署的,当时并未纳入国家计划。60年代初,国家财力、物力并不宽裕,而进行如此量大面广湖区农田电力排灌建设,资金短缺是头等重要的问题。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中央有关部门给湖南的电排歼灭战给了一些经费支持。但20多个县,光靠国家和省委解决工程经费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艰苦创业,自力更生。

集资建站,就地取材。湘阴县放手发动群众,群策群力,集资会战。会战开始,就集资25%的经费,卵石等建筑材料基本上自己动手,就地取材解决。华容县隆西公社在建电排时,动员300多劳力,出动200多艘船,到洞庭湖舵杆洲采石2800多立方米,仅开支2.3万元,节省资金17.3万元。建万瘐排灌站时,县指挥部组织400多名劳力,在牛卷山开采2000多立方米石头,在马涧大队挖洗1200多立方米沙子,用很少的钱办大事,保证电排工程顺利进行。

自力更生,自觉奉献。当时,全国掀起“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的热潮,在电排大会战中,出现了一批不穿军装的解放军式的施工队伍。如临湘县供电公司架线队,在1964年5月以前,仅仅是一个外线组,仅5名工人,其中学徒3人,只能搞一般木杆线路。为了会战的需要,县委从各单位抽调19人,成立线路队,技术比较熟练的工人也只有2人,但要求他们完成陆城至源泉潭20.5公里35千伏线路。这条线路湖汊多,交通不便,难工多,他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终于用20多天时间胜利完成任务。临湘县在电排大会战中总投入508万元;除国家投资170万元,自筹383万元,靠自己的施工队伍,1964~1965年,新建35千伏线路20.5公里,35千伏变电站1处;10千伏线路99.25公里,排灌站25处、44台、 8872千瓦。华容县工程队架设南易、南张线路的时间紧、困难大,他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创造日立杆45基,提高功效2倍。

由于各地采取“国家给一点,地方筹一点,群众投一点”的方法,很快凑集了资金,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投工、投劳,不要报酬,不计工分,充分显示了广大农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的共产主义风格和自觉奉献的精神,保证了工程顺利开展。

电排歼灭战显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推动了农业生产向前发展。

岳阳地区原计划从1964年夏开始到1966年夏,用2年时间完成35千伏线路15条、208公里,35千伏变电站16处、26台、34776千伏安,610千伏线路208条、734.7公里,排灌站401处,装机541台,32189千瓦。电力排灌面积达85万亩,灌溉面积95万亩,扩大耕地10 多万亩。由于各级党委精心组织领导,湖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各县均超额完成三年大会战的目标。全区旱涝保收面积由1964年的130万亩增至1966 年的230万亩,使湖区渍涝状况初步得到改善,农业生产上了一个台阶。

增加了农田排灌面积,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湘阴县经过电排大会战后排灌面积增加23.1万亩,为会战前的近5倍。旱涝保收面积增加17.1万亩,为会战前的近4倍。该县1964年上半年就建成10个排灌站3285千瓦。竣工投产后,连续战胜3次渍水,2次干旱,排灌面积达10多万亩,还扩大湖田1.7万亩,扩种双季稻1.8万亩,增产粮食12万公斤,节省劳动日42万多个,增加收入180多万元。如此快的速度,在湘阴县历史上是罕见的。东河坝排灌站,连续运转1300多小时,受益农田达5.4万亩,超设计效益1倍,水费负担比机排减少一半以上,群众称电排站为“增产站”、“幸福站”。

改善了生态环境,建成许多长滕结瓜式的水利系统。华容县在电排大会战中新开北(北景港)三(三汊河)干渠1条,长18.6公里,土方125万立方米,通8个大小湖泊,破三湖(牛氏湖、长卡湖、南草湖),新建14处电排站、63台、5122千瓦,实现了“南水北调,生态平衡,水渠畅通,交通便捷”的梦想。由于北三干渠的开通,不但排除了地表水(涝水),又降低了广大区域内的地下水(渍水)。这一工程建成的第二年,护城、新河、北景港、南山、终南5个公社获得大面积丰收,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群众说,排水沟开到哪里,农业就增产到哪里。有的工程试车排水时,成千上万的群众观看,他们说:“三根线,活神仙,威力胜过天老爷”。1964年粮食总产14.43万吨,1965年比1964年增产16.9%,1966年比1965年增产30.1%。

这些电排工程,经受了八九十年代洪涝灾害的考验,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回顾这段历史,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列宁曾经说过:“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就是共产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财力、物力紧缺的现实情况下,由于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推行反映先进生产力的机械排涝的电气化工程,与洪涝灾害展开了长期不懈的搏斗,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科技就是生产力的强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