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故乡的水稻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稻谷是我国粮食作物之一,分水稻和旱稻。“稻”常指水稻。一年生草本植物。籽实椭圆形,碾制则成米。我们每天端着香喷喷的、雪白的大米饭,实在来之不易。   

    记得解放前,我家烟火塘边的一丘肥水田,十几户人家的污泥浊水流入池塘中,放到田里。初夏栽上“铁脚早籼”,长得青葱嫩绿,一般有碗大一蔸,秆高有 1米 多,穗子有2公寸长。可是到了扬花壮籽时,一夜狂风骤雨,便全部倒伏在泥水里。禾苗一倒,生长的功能遭到破坏,阳光和水分不能吸收,稻苗慢慢枯萎。到了收获时,象死蛇一样,拿不上手.收打扬场,空壳多,实粒少;稻草多,谷子少;碎米多,圆米少。原因是高秆品种易倒伏,亩产只有两三百斤,还是半成熟的秕谷。辛苦一年的农民,只能望田兴叹。

    解放后,水稻专家为解决肥多倒伏的难题,研制一种矮秆品种,既耐肥,又不倒地,但亩产从300至400斤徘徊了10多年,适应不了人口增长的需要。

要提高产量,曾经改单季为双季,田里插两轮。春插早稻,夏插晚稻。每到立秋前15天,既抢收早谷,又抢栽晚稻,那就是“双抢”,俗语:春栽日子夏栽时。“双抢”期间,农民劳动强度大。睡半夜,起三更,累得腰酸背胀,产量仍然不理想。

1965年,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农垦 58” 。但需种量多,一亩晚稻田要二三十斤种子,秧田面积10∶l,争取分蘖在秧田内、适宜密植。株距3、4寸,行距4、5寸。禾秆子不高穗子长;叶子不多谷籽多;远望稻田一片金黄;近看金条银秆,一崭齐。谷粒既坚固又饱满,不怕狂风暴雨,又不怕霜降雪飘,连鸡鸭的嘴巴也吸不下来,只有打谷机才能脱粒。平均亩产 400~500斤。高的800斤左右。出米率也比较高,100斤稻谷可出米75~80斤,比其他稻种高10来斤。米质也很好,带糯性,特别可口,农民赞它:高产谷子,硬汉子,米箩子!但“农垦 58” 也有缺点,那就是抗病力弱。从秧苗出土到收割,要不停地打农药,农民叫它药罐子。米粒上残留的农药,肯定会给食品安全带来危险。   

20 世纪70年代,水稻专家袁隆平研制成功杂交晚稻品种。它的优势是需种量少,每亩只需种籽2~3斤就够了。种子分蘖力强,栽到大田后,每粒谷种子可分蘖十几株不等;抽穗时,有效穗多。叶片宽而绿,光照面大。个儿矮不会倒伏,穗子长,谷粒大,产量高,米质好。亩均单产高达1000多斤。到了2001年,杂交稻种不仅适宜于晚稻,还在早、中稻田里普遍推广。粮食获得空前大收获,老百姓生活自然就芝麻开花节节高。有了这样的底气,朱镕基总理在回答外国记者时说: “我们现在愁的不是没有粮食,而是粮食多了如何储备的问题。”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科学无止境,将来水稻的产量,一定会紧跟时代的步伐,继续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