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建立党的外围组织和进步团体

二、建立解放社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7-09 12:00
    1949年春,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个战场取得的巨大胜利,鼓舞和推动了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由于解放军渡江作战,大军压境,湖南反对蒋介石政府血腥统治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学生运动空前高涨,国民党营垒已开始分化,从而造成了和平解放的有利形势。
    5月6日 ,中共湖南省工委下达关于“集中精力开展迎解工作,新建党的秘密组织——解放社,并积极慎重吸收工人、农民、进步人士、先进青年和大中学生以及中小学教师参加”的指示,各级党组织基本停止发展。为团结各阶层人民,特别是进步青年,壮大革命势力,迎接境内和平解放,岳阳、湘阴等县纷纷组织解放社,吸收对蒋介石不满,拥护共产党,拥护解放,敢于斗争的工人、农民、妇女、知识青年等积极分子参加。在发展数量上,起初控制较严,一般先经党组织考察,后来有所放宽。解放社的任务主要是: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形势,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谣言,组织清算贪官污吏,打击顽固分子;向国民党县、乡、保政权和地方武装开展策反工作,争取一切进步力量;参加党组织领导的武装斗争和借粮斗争;发动组织群众反征丁、征粮、征税,积极护路、护粮、护校,迎接解放;防匪清匪自卫,维护社会秩序。
    为便于组织,发展社员时,各县还根据不同社会职业,分别组织工人解放社、农民解放社、妇女解放社、知识青年解放社(又叫学生解放社)和公教人员解放社(带有统战性质),把社会进步力量都吸收到解放社来。各解放社都有各自的社章、口号和誓词,并印制了社证。解放社的统一誓词是:“团结互助,自救救人同心同德,共谋解放不参加一切反动阴谋的活动立志为劳苦大众利益奋斗到底一切行动听从指挥;保守机密,永不叛社。”解放社的口号是:工农商学兵联合对敌人;保厂护店反对破坏,反对停工停业,保护公共财产;制止真空时期一切阴谋破坏、造谣惑众和抢劫行为;积极参加护厂护店护校队;协助解放军进行解放;改造黄色工会,建设新工会;加强生产,建设新社会;工农要翻身先参加解放社。各解放社负责人由地下党员担任。
    岳阳人民解放社     1948年冬,被派往湖南开展地下工作的中共党员刘润世(原中共福建省委候补委员兼闽浙赣军区参谋长)回岳阳开展地下活动。经过串联发动,指定岳阳县由陈步凡、李西安(均系抗日时期加入中共,后与党失去联系)为首组成地下工作领导小组。并以原部分中共地下党员为基础吸收部分思想进步的公教人员、工人、农民组成解放社。刘润世因没有建党任务,对外以解放社名义开展活动,共发展社员150多人,其中地下党员38人。岳阳人民解放社的总任务为统战、策反、迎解。
    1949年5月,接省工委停止发展党员,大力发展解放社社员的指示后,中共湘北工委书记谢介眉在岳阳城区下观音阁街周岳森家,召开地下党负责人会议,部署迎接解放的工作。组建解放社的工作由中心区工委民运委员朱宇负责,并要求所有党员广泛串联群众,考察发展社员。会后由朱宇在洞庭路秦松林刻字店刻印了社员证、誓词、口号1000份。接着分头贯彻会议精神,开展建社工作。朱宇首先发展了刘洪源和《大峰友声》报的陈振武、彭汉炎等人为首批社员。农村发展工作由周岳森与地下党员李正如、傅道佩等负责。在王安屋场首先发展了近百人。
    在塅塘傅、大松岭等地由地下党员傅道佩负责,先后发展青年教师杨克湘等50人入社。他们以松岭小学和苏家庵为联络点,组织社员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政策。6 月中旬,甘田党支部书记汤德音发动社员到白羊田、甘田、塅塘傅一带开展迎解宣传活动。夜间沿途张贴“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大救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等200多幅标语,观看的人络绎不绝,到处传说共产党来了,极大地威慑了敌人,振奋了人心。
    在岳阳城内,中心区工委副书记陈树荣、工委委员毛程省、吴晓霞在店员工会与会计学习班发动社员护厂护店护路,维护社会治安,开展反破坏斗争和防止蒋军穷途末路的挣扎。地下党员杜德贞、刘戴辉坐镇指挥工商自保队,并组织救火队,在重点地段站岗设卡,严阵以待。 6月28日 ,正在街河口值岗的社员发现几名国民党士兵搬了2桶汽油准备烧东方南货店和酱园的房子,队长李湘林带1个班紧急赶到现场,并派人跑步通知各筹款队员赶赴天岳山集中,迫使敌军停止了纵火企图。获悉敌军要用船运粮出城后,工商自保队一面派人保卫米厂、粮库,防止抢粮;一面宣传程潜省长禁止粮食外运的通知。解放社社员发现雷公湖有4船300多石大米后,连船带米全部押到街河口码头,按市价供给市民。
    在岳阳县的7所中学里,周岳森在岳郡联中初中部的师生中发展了40多名社员。反动分子胡春台无理扣留联中学生后,解放社发动全校师生包围胡的房子,将被扣的几位学生解救出来,并同胡进行坚决的斗争。地下武装还枪决了胡的侄子、恶霸乡长胡凤初,迫使胡春台不敢胡作非为。
    5月下旬,中共湘北工委和甘田支部在临湘县各地及岳阳县的茨木湾、西塘一带开始建立解放社。到8月中旬,在临湘白羊田等地已发展解放社社员240余人(其中岳阳县20余人),10月发展到300多人。解放大军南下后,为打击残余敌特的破坏活动,安定社会秩序,甘田支部从解放社中抽调15人,组成防匪剿匪自卫队,配合剿匪部队开展清匪反霸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破坏和扰乱。
    岳阳解放社成员遍布岳阳、临湘、华容、平江等地,总联络站设岳阳县潼溪街黄谷秋家,下设南、北、中三线,共分13个分社。至6月底,岳阳中心区工委共发展解放社社员近1000名,其中岳阳县城区500人,农村200人;在华容、临湘两县发展约300人。此外,岳阳解放社还组建了湘北地下武装工作队。
    湘阴人民解放社     湘阴县解放社有两个系统,一是以黄文为首的解放社;一是县工委领导的解放社,都命名为湘阴人民解放社。
    黄文是随八路军南下支队北上的湘阴人,中原突围后,他回到原籍湘阴县河市街,以经商为掩护,待机工作。1948年9月,他为首组织了湘阴人民解放社。领导机构为五人委员会,黄文任主任委员,黄珏任组织、军调、统战委员,欧阳志平任民运委员,黄继文任宣传委员,欧阳泽鸿任学运委员兼秘书。其发展对象是大中学生、中小学教员、失学失业知识分子、公职人员、铁路工人、小手工业者、店员和青年农民。入社成员,必须先填申请表,经集体研究后,由黄文批准。活动范围先限于河市乡、祗园乡、桃林乡、九穆乡,后扩展到长乐、新市、归义、武昌等乡,先后共吸收成员30余人。
    中共湘阴县工委领导的解放社是党的秘密外围组织。1949年5月中旬,省工委派谢介眉至湘阴,传达省工委关于建立党的外围组织——湘阴县人民解放社的指示。县工委决定由工委委员任永骏负责此项工作。6月初,正式宣布成立湘阴县人民解放社。任永骏在县城先发展了学联骨干分子熊石刚、杨寿祺等加入解放社,通过他们与文家乡、忠义乡、道南乡、三神乡的朱云山等人取得联系,以他们为骨干在该地发展组织,开展活动。
     解清泉、李应楼等中共河西区委负责人,在和丰乡发展组织,主要对象是贫苦农民。该乡中心学校校长蒋松乔则受命发展知识青年解放社。7月初,孔福生偕蒋松乔在临资乡、白马乡发展20余人为解放社成员。吴树言在川山坪发展了知识青年巢国卿等10余人,在农民中发展了龙七生等人。此后农民解放社由龙七生负责;工人解放社由刘少成负责;妇女解放社由田瑞云负责。吴树言还在白水乡、武昌乡、清溪乡、源塘乡、塾塘乡、三神乡、归义乡发展了一批骨干,再由他们分别在该地发展组织。李石山、杨驹负责在高明乡发展解放社,任永骏也在这里发展了几个成员。全县从县中心镇到各乡、镇先后发展解放社员约1000余人(为防止敌人破坏,入解放社的成员均未造册登记,无精确统计)。
    解放社由于吸收了社会各阶层的进步力量,特别是由于一些社会名流出面做团结工作,使一些拥护共产党,但又不敢公开露面的人有了带头人;使那些对共产党没有信心的人也决心参加迎解行列;使少数对共产党持有怀疑态度乃至抵触情绪的人,在大势所趋下,也加入了迎解行列,从而争取了地方势力,迎来了境内的和平解放。
    解放后,学联和解放社的大部分成员分别走上了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其组织自然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