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启航梦想,逆风飞扬——阮梅《亲爱的孩子》图书分享会”在华容县新华书店举行。本次活动以“亲子互动与情绪疗愈”为主题,现场100多位家长与学生参与,原计划1小时的活动延长至2小时,引发强烈共鸣。
《亲爱的孩子》由深耕青少年心理研究与家庭教育领域二十余年作家阮梅创作,根据其“情绪疗愈暖心书”《亲爱的女儿》(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修订。《亲爱的女儿》曾创下单月9万册的销量佳绩,短视频播放量超2500万次,连续多日霸榜抖音平台文学书籍爆款榜、人气榜前三,先后荣获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及“湘榜好书”称号。
修订后的《亲爱的孩子》延续了书信体形式,收录十七封书信,素材源于自己与女儿长达十五年的对话札记,聚焦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父母期待等青少年成长核心议题,摒弃说教式表达,以平等视角和细腻的文学语言,为孩子们注入善良、乐观、坚韧等成长力量,也为家长打开了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窗口。其封面设计更是荣获2025BIBF国际插画大赛入围奖,并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展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孙云晓对该书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充满生活智慧的人生指南”。他特别肯定书中两代人真实经历的深度融合与诗化文风,认为作品不仅具备文学感染力,更对青少年实践性智力的培养具有深刻启示,实现了文学温度与科学深度的双重价值。
本次活动同步启动青苹果心理关怀辅导中心阅读分享课与阮梅亲子课堂公益课,心理老师与志愿者现场为家长答疑。作为省、市社科普及基地,华容县青苹果心理关怀辅导中心将持续整合心理教育与文学阅读资源,常态化开展公益文化活动,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破解亲子沟通困境。
专家书评:
冰心奖评委会特邀推荐人、著名评论家 李红叶:《亲爱的孩子》以私语式书信体展开代际深度对话,直抵成长之痛,不居高,不回避,而是痛汝所痛,喜汝所喜。共情是对话的基础,在人性和情感的维度上,从前的童年与今天的童年共鸣,他人的生命景观皆与己有关。于是,作家将母性关怀升华为普世性成长指引。读之,温暖亲切,令人沉思,并得到安抚和力量。
鲁迅文学院教研部主任、研究员 郭艳:高科技人工智能时代带来人类文明更加深刻的嬗变,人作为宇宙居民和星球物种已然发生了更为异质的变化,儿童无疑是这一巨变最为直接的对象。儿童是未来,儿童文学抒写地球人最本真的生命感知和审美体验,在纷繁芜杂的多媒体虚拟语境中,纸质文本对于儿童智力、情感和心灵的塑形更显出古典的崇高与静穆的优美。当代儿童散文延续冰心先生提倡的爱的哲学,坚守儿童本位的语言与叙事表达,力求审美性与功能性平衡。“阮梅的散文语言优美,主题深刻,透露出慈祥的母爱与关怀,提供丰富的阅读体验和人生指导。”
作者寄语:
那些沾满亲爱的你成长气息的小字条与书信,竟然一直还在!
我想,这于写作的我,于一个白发渐增的母亲,又何尝不是一笔丰厚的宝藏?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十五六岁里,没有一个和你差不多的独自远游的侠女梦?谁的十七八岁,梦想里没有一个小小的白发王子?甚至,到你二十、三十岁,哪个女孩又不是母亲的小贴心?
而母亲,又何尝不想成为女孩的小贴心?
那么,把这些过往的书信揉进我青春的记忆,再致予你,用以纪念你我那段或喜或愁的青葱岁月,也献给和你一般大小的孩子们,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