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科新闻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新国风环境式巴陵戏《岳阳楼记》首演

来源:市社科联 发布时间:2024-06-25 16:30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是使岳阳楼著称于世,成为岳阳文旅的金字招牌。如何持续做大、做活文旅融合文章,是摆在岳阳文艺工作者面前的课题。

    6月13日,新国风环境式巴陵戏《岳阳楼记》在巴陵戏展演中心首演,赋予了《岳阳楼记》新的形式和内涵,也为岳阳文旅融合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新国风环境式巴陵戏《岳阳楼记》由岳阳市忧乐精神研究会会长黄军建编剧、肖彬导演,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出品排演。该剧以求记人、写记人、书记人、刻记人为主线,讲述滕子京向范仲淹求记的故事,在30分钟内全方位地展示了《岳阳楼记》的由来以及全貌,将《岳阳楼记》的文学美学转变为舞台艺术美学,为现场观众呈现出一台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

缘何会有这样一部戏?“历经977年,《岳阳楼记》有无数次改编、演绎,但还没有一台相关的以“文旅融合”为创作出发点的环境式戏剧对它进行艺术化重现。而作为旅游城市的岳阳也需要一张文化名片来留住游客,弘扬多种形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编剧黄军建出于这样的想法开始创作《岳阳楼记》的剧本,他希望进行一次新形式的尝试。

新的探索就意味着这条前无古人的道路充满曲折。“我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保留《岳阳楼记》的368个字的原本滋味并别出心裁地献给观众。”黄军建经过苦思之后,终于找到了解决措施。他站在四位“古仁人”的角度,全方位多角度地将《岳阳楼记》诞生的故事娓娓道来,再用类似于时空穿越、千里神交的方式让他们同时出现,串联起整个故事。令人欣喜的是,剧本完稿后,获得了2023年度湖南省文化和旅游资金支持。

“这部剧是将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一次创新探索。通过新国风环境式的表演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以歌舞和巴陵戏为艺术载体,从而面向全国观众、面向年轻一代。”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院长、巴陵戏《岳阳楼记》出品人喻存远表示,这是一次对巴陵戏的创新,也是一次对于《岳阳楼记》的新形式改编探索,不仅让受众对《岳阳楼记》诞生故事有了一次沉浸式体验和了解,也寓教于乐地传播岳阳本土文化,助力岳阳文化旅游发展。

打造这样一部根植于本土传统文化、立志于面向全国观众传播忧乐精神的巴陵戏,主创人员下了不少苦功夫。

为了迎合当下年轻观众的喜好、吸引年轻观众走入剧场,剧目在选曲上贴合当代流行旋律,混合流行乐的创新探索;全剧在舞美上采用高科技手段代替以往戏剧舞台上的写意舞美摆设,给予观众表意的场景展现。导演肖彬说:“在滕子京向范仲淹求记的部分,采用投影窗檐与光影的形式来凸显两人隔空‘神交’的过程。每个场景都与高科技手段深度融合。”高科技设备的引入,为巴陵戏这一古老的戏曲艺术注入新的活力,焕发出时代新韵。

滕子京的扮演者方帆介绍,故事推进部分采用的是普通话,在朗诵和还原《岳阳楼记》的部分采用巴陵戏念白,这种设计是区别于以往的巴陵戏舞台呈现的,在不影响全国观众欣赏的同时输出岳阳本土传统文化。

    全剧时长30分钟左右,区别于巴陵大戏的2小时,也不同于折子戏的20分钟。喻存远说,时长的选择也是颇具考究,主要是为了让游客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享受视觉盛宴和文化洗礼,引导观众探索岳阳楼的历史,进而观有所感,加深对岳阳城市文化的理解。



剧目首演后,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好评。经过在自媒体平台、视频号推出后,反响很大,受众纷纷转发推广。专家学者也给予肯定,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国家一级编剧吴傲君、文艺评论家李望生表示,以歌舞的形式表现传统的文学作品,这种方式很有趣,把文学用艺术立体地展现出来,将巴陵戏、洞庭渔歌与现代音乐都融洽地结合在一起,这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国家一级编剧曹宪成、岳阳市文联主席余三定从剧本的角度谈了对这部剧的看法,唱词和语言很好,求记的过程通过歌舞来展现很有创意,也提出能否使传统历史的起承转合更厚重,进一步打磨,把细节更进一步地完善出来。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到来,多样性的文化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日益增强,文化体验对游客出行选择的影响更加显著,甚至成为地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许多城市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自己的文旅IP。

    《岳阳楼记》这一剧目的出现深挖了本地文化底蕴,将历史文化品牌时代化、时尚化。“我个人对《岳阳楼记》是满意的,它是一次积极接轨时代、接轨当下的尝试。”喻存远信心满满地说,巴陵戏传承研究院正积极推动此剧成为本地常态化演出剧目,争取在岳阳楼实现实景式演出,展现地方文化魅力,带动文旅产业发展,结合《岳阳楼记》和巴陵戏两大文化名片,使之成为文旅融合的文艺精品。(原载《学习强国》《岳阳日报云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