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加速就业服务资源向社区(村)转移,形成功能完备、分布合理、资源共享、运转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新体系。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提供面向劳动者需要和用人单位需求的一站式培训服务,加强面向城镇下岗工人、失地农民、青年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的职业培训。
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建设形式多样的创业孵化基地,集成创业项目推介、房屋租赁、工商税务登记、社会保险缴纳等多部门创业服务资源,探索创业服务新模式。
完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再就业援助机制,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推进创业带动就业。以家庭服务业为龙头,充分发挥家庭服务业对促进就业的作用,推动一批中小型家庭服务企业做专做精,树立一批知名家庭服务品牌。
2. 健全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积极推进新生产业从业人员参保。
把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畴,完善财政补助机制,妥善解决好历史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发放标准,推动基本养老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衔接。
完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整合,并逐步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和支付比例,完善大病保险制度。
3.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
积极稳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和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促进企业建立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
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将拖欠工资问题突出的领域和容易发生拖欠的行业纳入重点监控范围,落实清偿欠薪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负责制、行政司法联动打击恶意欠薪制度。
逐步提高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
4. 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深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加强劳动用工指导服务,重点提高小微企业、农民工和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行质量。
加强基层仲裁调解机构建设,建立健全适合非公有制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机制和重大集体争议应急调解机制,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机制,健全案件质效管理长效机制,提升案件处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基层执法力量,建立健全劳资纠纷矛盾的经常性排查和动态监测预警机制,不断夯实两网化管理工作基础。建立健全用人单位劳动保障信用等级评价和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制度。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更加开放的、适合我区实际情况的人才引进机制,降低人才引进门槛,合理开发利用人才市场和资源。
完善实用技术人才的表彰激励制度,营造有利于实用技术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建立与工作业绩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的激励机制,保障人才合法权益。
不断推进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在职再教育,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6.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探索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公务员队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稳步推行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和待遇挂钩制度。
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实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制度。
7.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推进公共网络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完成全区92个基层公共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区、街道(乡)、社区(村)三级公共网络服务平台全覆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加快发行社会保障卡,着力提高社会保障卡的应用水平,全面实现社保“一卡通”。首先实现社会保障卡在社会保险、就业服务、劳动关系、个人金融等方面的应用,并逐步扩展到政府其他公共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