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经济开发区康王乡境内,黄茆山脚下有一小池塘,名叫封圣芦塘。
提到封圣芦塘,还有一段传奇经历。
东汉明帝(公元57—75年)时,黄茆山脚下有一个小村庄,村里住着一户姓王的人家,他家有一个儿子,名子乔。王子乔是个聪明、勤快、孝顺的后生,家有两亩薄田,农闲时在黄茆山砍些柴火到铜盆街、庙前市(在康王桥附近)去卖,换点零钱补贴家用,经常晚上读书到深夜。
有一天,王子乔上山砍柴,遇到一位姑娘,姑娘说自己叫芦如花,娘家在大山西面,父母双亡,从小受乡亲们关照,吃百家饭长大,如不嫌弃,愿意结为夫妻。王子乔一见姑娘,好像在哪儿见过,对了,在梦里见过。于是满心欢喜,带回家里,老两口也高兴得很,当即请乡亲们做客,摆酒成亲。芦如花是个聪明、伶俐、贤慧、漂亮的姑娘,什么事一看就会,粗活细活样样都行;邻居家有什么大小事,总是愿意帮忙。在众乡亲的眼里,他们是一对花见花开、人见人爱的小夫妻。
王子乔和芦如花还有一个突出的美德,就是孝敬父母,吃饭、穿衣、伤风咳嗽,照顾得无微不至,“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朝夕如斯,小夫妻一有空就逗二老开心,邻居们都羡慕老两口是前世修来的福气。王子乔和芦如花的孝心在当地传开,成为乡亲们的美谈。
汉朝还没有科举考试,选拔官吏是推举制,即由现任官员推举本地德才兼备的人,供朝廷审评定级,然后放官任职。“孝廉”就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
官吏推举制从汉武帝开始一直沿用近五百年至隋朝。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王子乔因孝敬父母、品行端正、勤奋学习被巴丘太守以孝廉科向朝廷推举。不久朝廷批准并任王子乔为郎中,满一年后升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王子乔为官,乡亲们纷纷前来道喜,他夫妻热情款待,待乡亲们离去,王子乔犯难了,做官可为百姓办事,好是好,但京城洛阳离家乡水远山遥,一年到头难得回家一次,他舍不得离开父母、离开娇妻和朝夕相处的众乡亲,但不去又不行,君命难违。
晚上,王子乔对芦如花说出了自己故土难离的心事,说自己不愿做官,只愿守着父母娇妻过平淡的日子。芦如花对王子乔一笑说:“傻瓜,你以为我舍得让你走吗?不过,男人应志在国家、志在百姓,求田问舍非男人本色,你放心,这事我自有一两全之策。”
从此,王子乔到京城当官去了。巴丘至洛阳远隔万水千山,可王子乔每晚在家陪伴父母和妻子。这件事邻居们也知道,还以为王子乔赋闲在家。这样的日子过了五年相安无事,使人有点奇怪的是每天早晨有一对野鸭从村里向北飞出去,傍晚又从北向南飞回来。有一天,有人张罗捕野鸭,待捕到时,那对野鸭却变成了一双鞋。殊不知,这就是王子乔的鞋子。
原来,王子乔的妻子芦如花不是凡人,而是黄峁山山神的女儿,她小时喜欢在洞庭湖边的芦苇丛里玩耍,与野鸭、白鹭等水鸟为伴,像芦花一样飘忽不定。长大后居然爱上常在黄茆山砍柴的小伙子王子乔,于是不顾父母反对,来凡间与王子乔成婚。那晚王子乔说出心事,她说自有办法,其实她是用湖边芦苇为子乔编了一双鞋,并向同伴野鸭借来了一些羽毛插在鞋上,穿上这鞋的人,不但会飞,而且隐形,只有鞋变成的野鸭尚可看见。
也该他们夫妻缘分已尽,野鸭变成了鞋,鞋却再也变不成鸭了。王子乔自然也不能按时上朝了,朝廷自然要以欺君之罪论处。但没等朝廷开刀问斩,天忽降玉棺于堂前,王子乔沐浴穿戴整齐后卧于棺中,人们将玉棺抬至黄峁山下,土自成坟。据传这是黄茆山神免使女婿承受挨刀之痛而为之。王子乔的父母忧伤成疾,不久离开人世。芦如花伤心欲绝,安葬公婆后,在家守孝。
乡亲们对此感到唏嘘,捕鸭人也后悔莫及。此事一经传开,影响很大,巴丘太守也很好奇,想前来探个究竟。
有一天,太守带着随从来到芦如花所住村子,本来想安抚一下她,一见到芦如花就惊呆了。“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不足以形容她的美。用百年之以后曹氏的《洛神赋》中的“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一些句子或可比拟。加之面带愁容,更加楚楚动人。恰好太守之妻新丧,顿生怜爱之意。回去后,托人提亲,芦如花以孝服在身而推托。太守回言,愿等千年无妨。
转眼三年,守服期满,芦如花独自来到黄茆山脚下一口小池塘自沉于水,后被村里砍柴人发现捞起,乡邻们心怀悲痛筹资而葬,太守得知相思成疾,不久而终。
又过了三年,明帝驾崩,章帝(刘炟da)即位,国号建初。建初二年,新任巴丘太守将王子乔、芦如花以及前任太守的事迹上报朝廷,朝廷认为王子乔夫妇孝敬父母,善待邻里,值得旌表;太守爱美之心人之所共,无甚过错。特别是芦如花,不但孝敬公婆、和睦乡亲,而且不慕虚荣,不贪富贵,守身如玉,忠于爱情,是天下儿媳之表率,世上妇人之典范。为宣扬教化,纯正风俗,朝廷特封芦如花为圣洁之女,封黄峁山脚下芦如花自沉之池塘为圣塘,当地人称为封圣塘。
奇怪的是这小池塘受封之后,常有野鸭、白鹤、鹭鸶等水鸟飞来,嬉戏玩耍;更奇怪的是本应生长在河畔湖滩的芦苇,也在这里长得非常茂盛,人们又称封圣塘为“封圣芦塘”,人们认为芦如花的灵魂也住在池塘里,水鸟、芦苇是她儿时的玩伴,都来这里与她相伴,池塘里也有许多鱼虾,既是水鸟的美食,又引来一些垂钓者,更使芦如花之魂不感寂寞。但人们出于对芦如花的敬畏,从不捕捉池塘里的水鸟。
以前,这个地方如遇大旱,人们备些香纸鞭炮来这里求雨,常常很灵验。附近家有小孩伤风咳嗽、感冒发烧,来这里取点水兑着白酒擦擦身子,也会痊愈,所以这池塘里的水也有圣水之称。
这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在康王乡境内流传了近两千年!
这是一口神秘莫测的池塘,在黄茆山脚下静静地躺了不知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