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详情

他们不妥协、不放弃 用心诠释“身残志坚”和“自强不息”

时间:2013-12-04 来源:市残联


刘红霞: 开丝印店供女儿上大学


周峰、任引贵:缝缝补补又一年

 

他们不妥协、不放弃

用心诠释“身残志坚”和“自强不息”

 

12 3 ,是第22个国际残疾人日,今年的主题是:“消除障碍,共建一个包容和发展的社会”。目前全市共有35万残疾人,由于身体方面存在缺陷,他们在就业和生活方面,通常面临着常人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

    你的身边有残疾人吗?你是否真正了解和关心过残疾人?昨日,笔者走近了几个残疾人家庭,深入了解了这一特殊群体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在他们的身上,笔者看到了乐观、自信,以及面对困境不妥协的奋斗精神。

 

刘红霞:开丝印店供女儿上大学

    

刘红霞今年47岁,家住城区磨子山。因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她的腿脚落下了残疾。刘红霞的父母觉得十分亏欠女儿,对女儿一直很好。在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下,刘红霞从小就很自信、乐观,并坚信没有什么是自己做不好的。“我是个很要强的人,想把事情做好,也就要比别人付出的更多。”刘红霞在街上推车炸过臭豆腐,开过干洗店,当过保姆帮人做饭,还做过保险业务员,直到7年前,开了一家丝印店,她的工作才渐渐稳定了下来。这家丝印店,就开在磨子山居民点,也是刘红霞住的地方。刘红霞的家是民房,一楼是丝印店,店内摆着3台电脑和几台机器,地上堆放着红色、白色、黑色的布料,主要用来做横幅。“我们这其实就是个工作室,不能跟正规的店子相比。”刘红霞笑着说,以前店子开在东风广场,后来因租金太贵了付不起,索性就把店子挪到了家里。

    丝印店可以制作横幅、锦旗、礼仪袋、袖标等。丝印是个精细活,以前刘红霞的店子没钱买机器,全部得靠手工印刷,为了赶货加班熬夜到凌晨45点,是常有的事。长期通宵达旦的工作,令刘红霞的身体经常处于透支状态,但她咬牙坚持了下来。后来,丝印店终于有了起色,不仅买了机器,还雇了人。

    张波就是其中一名雇员。今年23岁的张波,也是一名肢残患者,平时走路必须得借助拐棍或轮椅。

“张波是个苦命的孩子,母亲也是残疾人。他在我们这里工作5年了,是市残联推荐    过来的。”刘红霞说,张波没读多少书,但是很聪明,她手把手教他用拼音打字、排版,如今基本的电脑操作,张波都会了。在张波眼里,刘红霞不仅是自己的老板,更像母亲一样,关心他,给予他帮助。

事实上,刘红霞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她育有一女,女儿正在中央美院读大四。“女儿上学学费很贵,加上生活费一年要好几万。不过,就算再苦再难,我也要支持女儿完成学业。”说起女儿,刘红霞一脸高兴和自豪的表情,她指着手机里女儿发过来的照片,笑得合不拢嘴。刘红霞说,如今政府和社会对残疾人群体还是十分重视和关爱的,比如,市残联曾给予她1000元的创业基金,并赠送了2013年的《洞庭之声》报,让她可以在家免费看报。她说,她深深地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带来的温暖,对于生活,她没有理由不充满信心。

 

陈慧:坚强面对人生路

 

    陈慧今年40岁,家住市区解放路邓家湾,左腿有残疾。目前,她和75岁的母亲、15岁的女儿相依为命。母亲在陈慧儿时便双目失明,女儿正在读初三,一家人的生活全靠陈慧微薄的收入维持。如果不是因为残疾,陈慧的生活应该是另外一番光景。199412月,陈慧的左腿膝盖异常疼痛,无法走路,后被确诊为骨巨细胞瘤。19953月,陈慧在医院做了骨巨细胞瘤手术。大病过后,她的左腿落下了终身残疾。

    但苦难似乎并没有终止,磨难接踵而来。“1995年是我最痛苦的一年,左腿刚刚做完手术,我还没有从痛苦中走出来,家中又传来噩耗,父亲去世了。”回忆往事,陈慧说那是一段最艰难的时光,曾一度因为承受不住打击而想要跳楼自杀。“但走过那个坎就好了。”现在的她,微笑长挂脸上,乐观开朗,正把她的快乐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目前,陈慧在岳阳东站超市帮别人代班,周围的朋友也会帮忙介绍一些散工。“不能闲着,能赚一些是一些。”只要有空闲时间,她就在家里做纸袋,3分钱一个。“只要有事做心里就踏实。”陈慧说,钱多钱少不重要,生活简朴些过也能过去,最重要的是亲人们都在身边,相互扶持。为了照顾好双目失明的母亲,陈慧每天早上6点多就起来买菜、做饭,把母亲的饭菜都准备好后才安心去上班。

    2009年,孩子上学的费用越来越高,考虑到做散工每月只能赚600多元,陈慧便打算去应聘一份工作。这时桥西的某超市招聘员工,陈慧去应聘后各项技能都全部合格。在出超市门口的时候,工作人员询问她左腿是不是摔跤了?陈慧坦诚回答“不是摔跤了,我是残疾人”。而后工作人员说了句“不好意思,我们不要残疾人”,便拒绝了陈慧的入职要求。“‘残疾人’这3个字像锥子一样一下一下敲在我心里,我好伤心,我暗自对自己说一定要坚强。但在我转身的时候,眼泪还是夺眶而出。”陈慧说,当时她躲到一个杂货间默默的哭了许久。“但哭又能改变什么,生活还是要继续。”她直言只要心态好,凭借自己的辛勤劳作,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周峰、任引贵:缝缝补补又一年

 

    在巴陵大桥下的桥北巷,有一家很小的缝纫店,并不起眼,店家是一对残疾人夫妻,老板名叫周峰,老板娘名叫任引贵。夫妻俩都是肢残患者,20多年来,他们起早贪黑给人缝补衣服,靠着微薄的收入,来养活一家人。

    周峰今年54岁,是岳阳县月田镇人,小时候不幸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任引贵今年48岁,是岳阳县筻口镇人,19岁时不幸遭遇车祸,双腿致残。同病相怜的两人,经人介绍后成婚。结婚20多年来,两人相互扶持,日子过得艰辛而平淡,却又不失小幸福。

     周峰有一辆摩托车,是助残车,花了2000元买的。每天早上,他都会骑着摩托车载着妻子去缝纫店,风雨无阻。“我老公人很好,也很心疼我。平时我要出去办事,他都会骑车载我去。”说起丈夫周峰,任引贵的脸上布满了笑容。

     来到两人在巴陵大桥下的缝纫店,记者却有种说不出的心酸。门面十分简陋,墙边上写着“缝纫绞边”几个字,店里有一台缝纫机,一台锁边机,一张烫衣服的木桌子,还有一个做饭的小灶台。一大早,夫妻俩从位于苗圃的住处出发前往缝纫店,常常忙到天黑才回家。任引贵说,缝纫店的位置太偏僻了,生意不好做。有时候,生意好的话,每天能有3040元的收入,一般情况下,则只有20元。周围许多卖服装的小贩,知道两人生活困难,经常过来照顾生意。任引贵说,因为是小本生意,收费也不高,绞边每次收费为23元,与一些大商场的缝纫店比起来,价格要低很多。

尽管收入不高,夫妻俩还是坚持开店,省吃俭用的过日子。“缝缝补补又一年,钱冒赚到,凑合过日子吧!”任引贵说,他有一个儿子,高中毕业,前几年出了车祸,腿受了伤,在家休养了好几年,直到最近才痊愈,目前在江苏打工。现在,她和丈夫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帮儿子娶个媳妇,“孩子成家,我们才放心”。

(仇玉姣    许丽   姚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