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详情

道德之力无穷矣

时间:2010-08-13 来源:市残联

 

 

 

 

《道德经的光亮》

 

当整个社会对道德的崇尚似乎已变得越来越淡漠时,《道德经》的传承与研究却悄然唤醒了人们心中潜藏的那份美好。道德无处不在,然而却又隐而不露。现实中,常常是道德而不是法律在向我们发出指令,指导我们如何行动。法律只是在身外约束我们,而道德却在内心时刻监控我们。在冰冷的法律的源头,是安然稳居于我们心头的道德法则,它仿佛是寒冬里不曾熄灭的一盆火。

 

毫无疑问,“道德”二字所折射出的人性光辉,终究会使越来越多的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人的社会性和公德心,以及难以估量的道德的力量对我们生活的不可或缺性。

 

事实上,道德既可以是追随崇高的一种体悟,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深邃的思考,甚至是一种剜骨疗伤的忏悔和反思。正是在这一连串的思考和反思中,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才得以彰显。缺乏深思和反思的生活属于麻木的生活,而麻木就是不仁,古人早已洞若观火地告诫我们:麻木不仁乃为人处世之大不幸焉!

 

范子盛在辗转反侧了无数个夜晚后有感而发:“道,可学、可知、可悟、可修、可证、可传。道,有益于身心健康、社会改良和增进人类的幸福。道,别开生面,别有洞天。”《道德经的光亮》便是范子盛在这无数个夜晚辗转反侧后形成的一段思想,该书以心灵感悟的视角,以学术探索和实践修证的笔触,为我们轻轻拨亮了距今已2600年的《道德经》的灯芯。

 

范子盛是个重度残疾人,他刷牙洗脸不便,他穿衣吃饭不便,他行走不便,他读书不便,他写作不便,他做学问更不便。然而,他却始终坚强地昂着头,淡定地面对这一切。一直以来,通过苦读和揣摩,他铭记了《道德经》中的诸多辞条并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居下,柔弱居上。”这俨然成了他的座右铭。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国无德不威。道德的价值在于行。真正堪称幸福的生活,我以为当是一种具有道德内涵、超出纯粹物质层面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范子盛并不残缺,相反,他很富有。我以有他这样一位自强不息、实而不华的文友感到骄傲。

 

闻着《道德经的光亮》的书香,我忽然觉察,所谓“道德经的光亮”,其实是范子盛心灵最深处的一束烛光,它依稀照亮了范子盛的现在甚至未来。子盛,请好好守护它吧,它或许真能让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

              (本文是《道德经的光亮》的推荐序五。)

 

 

                                                                                 (姚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