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岳阳市残疾人联合会!

无障碍浏览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听不到声音的“百灵鸟”

来源:市残联 发布时间:2012-09-11 00:00 浏览次数:55


刚刚做完耳蜗手术后,母亲张朝晖和杨雨盟在天安门广场庆祝胜利



多才多艺的聋儿康复明星杨雨盟


岳阳残疾人事业辉煌五年回眸(系列报道之三)


听不到声音的“百灵鸟”

――――“聋儿康复明星”杨雨盟和妈妈张朝晖的故事


201184日举行的全国第八届未来之星才艺大赛的获奖选手中,有这样一位“小明星”特别引人注目,她就是大赛中唯一的残疾儿童――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花板桥小学二年级的聋儿杨雨盟。早在两年前,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智慧树栏目组“小咕咚”就再三嘱咐她的母亲张朝晖:“一定不要把你的孩子当残疾人,要把她当正常人看待,有活动就要让她去参加……”6年来,历经2000多个昼夜,张朝晖含辛茹苦,硬是把聋哑女儿拽回到了主流社会的生活中,让一只听不到声音的“百灵鸟”也成了一位引吭高歌、引人注目的“小明星”!

两次绝望孕育希望

2004 1026 ,随着杨雨盟的降生,三口之家一时间都幸福得找不到北了!可好景不长,当女儿5个月大时,却检查出脑部存在轻度脑积水和中枢神经协调障碍,主治医生判断长大后杨雨盟连生活自理都困难。身边的朋友都劝张朝晖放弃,再生一个。她只是淡淡一笑“这是我的命,我认了,毕竟女儿是无辜的。”为筹钱给女儿治病,向亲戚朋友借了个遍,仅有的二室一厅房子也卖了。全家出动,终日奔波于省内外的各大医院之间,每个月定期到省城长沙医院请专家会诊;年迈的爷爷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下雪,都抱着孙女杨雨盟到离家近2公里远的市妇幼保健院做康复训练;早晚,张朝晖和丈夫杨虎都根据网络和书报上查阅到的各种资料坚持给女儿做早期智力开发训练。在这不分昼夜的付出与努力下,女儿杨雨盟1岁时可以坐稳了,2岁时可以走路了,运动和智力终于没有输给正常小孩。

不料恶魔在2006年的一天再次降临到这个噤若寒蝉的家庭。经湖南省儿童医院检查,杨雨盟脑干电位双耳未引出诱发波,多频稳态250HZ 115DB,她只仅存了一丁点残余听力。这可如何是好?为给女儿买助听器,爸爸买断工龄,签约了一家民营企业,靠微薄的工资维持全家人的生计。闻讯而来的亲戚朋友主动提供免费住处,同事、邻居们也在无数个不眠之夜送来温暖。然而当母亲张朝晖辞掉工作,走访长沙、武汉、北京各大康复医院之时,北京聋儿康复中心听力学及康复专 教授告诉她:你女儿的听力太差,几乎已没有残余听力了,助听器无法补偿功能,只有靠植入人工耳蜗才能解决眼下的问题!可一个人工耳蜗少则10-20万,多则30-40万,这个家庭是承受不起的!

天无绝人之路,在朋友和医生的鼓励下,张朝晖带着女儿杨雨盟在北京辛苦颠簸1年多,成功申请到了慈善家王永庆捐助的人工耳蜗项目。耳蜗有了,手术和其他康复费用也不是一笔小数目啊!为此,母亲张朝晖奔走于岳阳市残联、市慈善总会等单位和机构,岳阳社会各界也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这个不幸的家庭。奶奶为能使人工耳蜗的植入手术顺利进行,宁愿忍受病危的折磨,也要把自己买药打针的钱节省下来留给孙女治疗耳朵。

恒心浇灌有声有色的春天

杨雨盟和妈妈蜷缩在北京不足20平米的地下室,接连一个星期仅以每餐一个一元的大饼充饥,幸好遇到了山东籍的好心人古钰磊请娘俩吃了顿饭,并结为好友,从此,杨雨盟母女多次得到好人古钰磊的照顾。

艰难困苦阻挡不了杨雨盟打通“看世界”的路。

在北京聋儿康复中心陈淑云主任的提点下,母亲张朝晖改变教学方式,在女儿手术前以“看理解”为主,不太注重说;在手术后则以“听理解”为主,辅之以说。由于没钱为女儿做专门的康复训练,她只好带着女儿看遍北京的每个角落,哪怕是到菜市场买菜也随身携带着纸和笔给女儿做“讲解”,走到哪,看到哪,就写到哪。为了增强“看理解”的实效,带杨雨盟出门前母亲张朝晖都要做足功课:去动物园,则要事先准备好各种动物的图片,以便让女儿用图片和动物园里的动物对照,回家后则要把动物的名字以汉字和拼音的形式注明,让女儿反复读图、认字,做连线核对等功课,而且每天的行路历程和收获,都会根据杨雨盟的意思记到日记本上,好让女儿随时温习。翻开女儿的日记本,如同翻开了一本制作精美的教科书,里面有女儿参加各种活动的图片,有一排排用拼音标注了的优美汉字,甚至还有肯德基的各种优惠券和超市广告画……不知不觉中杨雨盟的识字量就达到了2000多,在王永庆耳蜗捐助项目的一项理解测试中,年仅3岁的杨雨盟达到正常孩子5岁的理解水平!

杨雨盟能看书识字了,这让母亲兴奋不已。也正因如此,2008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做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植入体是澳大利亚的弯电极,言语处理器是Sprint3月份去北京开机、语训时,张朝晖遇到了不少难题――小小的杨雨盟根本就不肯带耳塞、不肯接受语训!当其他的小朋友都在认真学着听、试着说话时,杨雨盟却独自拿着书本在一旁默默地看,她对声音有一种极大的莫名恐惧和排斥感。母亲张朝晖只好把女儿的所有书籍都藏起来,跟语训老师商议着其他有效的康复途径。

每天早上6点起床,带着杨雨盟奔走于大街小巷,张朝晖逐步让女儿习惯了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如流水的、乐器的、叫卖的及各种动物的声音……那些日子,张朝晖往往忙到凌晨1点、2点,然后还要赶制女儿第二天的学习计划。2个月后,杨雨盟渐渐对听觉有了兴趣,甚至在凌晨3点就叫醒母亲,指着电视机非要妈妈把它打开……就这样,慢慢地,杨雨盟逐渐意识到语言交流的必要性,开始主动用说话来表达自己的要求,但发音总是不清楚,一些音根本发不出来。为了能发出“g”音,杨雨盟被母亲逼着喝水,咽到喉咙处不咽下去,也不知她被呛了多少次,她终于成功地含水发出了“g”。就这样一个音一个音慢慢地练习发声,她终于勉强成为了一个“会说话的人”。在练习发声的过程中,年幼的杨雨盟难免会不耐烦、不配合,每当这个时候,张朝晖就得绞尽脑汁,耐心地变着花样来引导女儿。她把笔放到杨雨盟嘴唇上方来引诱女儿做撅嘴动作,在杨雨盟的嘴角涂点蜂蜜诱使她舌头来添,绘制女儿的发音卡片,坚持陪女儿不停地说绕口令……折腾来折腾去,杨雨盟终于掌握了发音规律,200811月,她康复回家了,她比一般聋儿正常康复时间提前了1倍多。

一场没有终点的“语训”马拉松

“今天上午我咬妈妈了……xi wang妈妈yuan 谅我。下ci zai也不这样了。”这是杨雨盟 201081在妈妈为她特制的日记本上留下的一行稚嫩文字。文字下面有母亲对日记及此次事件的回应:“盟盟知错就改,主动承认错误并向妈妈道歉,是个乖孩子。希望盟盟吸取这次教训,以后说到做到。”紧接着下一行留下杨雨盟歪歪斜斜的几个字“妈妈我会的。”把雨盟从无声的地狱引向有声天堂,只不过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张朝晖知道,对孩子人格、品行的教育,对孩子学习、生活的照顾,这条路将无限漫长而艰难!

从女儿记事起,张朝晖就不曾忽视对女儿品行的塑造与人格的培养,每次在家也好,外出也罢,她都会带着女儿一起捡瓶子,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008520,杨雨盟还把她好长时间里捡瓶子换回的100多元钱主动捐献给了四川灾区准备做人工耳蜗的小朋友。

当杨雨盟踏入幼儿园的第一天,就哭着鼻子告诉妈妈“学校太吵,我没人陪……”于是,张朝晖根据老师反馈的有关雨盟在校园生活的表现与感受,手把手的教女儿怎么去学习适应新环境,怎么去和其他小朋友接触、交流,她开始有意识地把有自闭倾向的女儿“狠心”推上主动与人交往的舞台。

由于女儿年纪达不到上小学的要求,又无能力继续供女儿上收费较高的幼儿园,张朝晖便带着女儿参加各种免费比赛活动,不求比赛成绩,只为拓宽女儿的生活视野。因为在活动中感染了许多人,杨雨盟居然赢得了几个专业培训班的免费培训机会。

张朝晖为了让女儿全面康复,她收集、阅读了无以计数的有关少儿心理学、语言教育学等方面的书,仅撰写的几十本读书笔记累积起来也有近 一米 高,每一本都标注着不同的书名:《家庭教育成长篇》、《做人做事做到位》、《素质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婴幼儿益智游戏》、《拼音发音训练》等等。就这样,张朝晖品评起聋儿的听力语言康复教育来头头是道,俨然一个聋儿教育专家了。“没有家庭的支持,没有社会的关心与帮助,我和杨雨盟走不到今天。”张朝晖坦言。目前对聋儿康复颇有一点感悟的张朝晖认为:“聋儿能听能说并不代表康复的成功,聋儿的康复是一辈子的事情。一个合格的聋儿语训老师或家长,要在聋儿语训康复教育方面不断去花心思才行。”

历经风雨终见彩虹!值得欣慰的是,近两年,可爱的杨雨盟在保证学习成绩优秀的情况下,她积极参加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多种文艺比赛,通过全面展示、全面发展,她“聋儿康复明星”、“阳光少年儿童”的健康美好形象给评委老师和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岳阳市“创建爱心城市”和“五创活动”中,她勇敢登台参加了五里牌社区的“文艺汇演”,2010年,她荣获了湖南省少儿艺术电视大赛总决赛幼儿组二等奖。同年,她荣获“舞动青春-全国校园才艺大赛湖南赛区表演主持类儿童组金奖。2011年她还参加了湖南教育电视台的“春晚”,当年,她应邀参加了岳阳电视台的“少儿春晚”和岳阳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网络春晚”直播,在这些活动中,她都赢得了“优秀节目”和“优秀演员”的荣誉桂冠。在“全国第七届未来之星”中国优秀特长生测试湖南赛区荣获“特别金奖”、全国小A组测试荣获金奖,这些过无关斩六将的比赛,一次又一次展现了一个杨雨盟―― 一个聋儿康复明星的积极进取和百折不饶。去年,可怜又可爱的杨雨盟脱颖而出,不仅获得了岳阳市“品学兼优好学生”称号,居然在全省力拔头筹,一举获得了2011年湖南教育电视台六一文艺晚会“少儿形象代言人”的崇高资格。一只原本听不到声音的“百灵鸟”终于飞了起来!

2012 714 38摄氏度的高温天气,一架破旧风扇对着厨房慢吞吞地吹着,张朝晖在灶台边炒菜,不到8岁的杨雨盟则在厨房的角落里帮妈妈拣豆角儿。这些日子张朝晖和女儿杨雨盟都很烦恼:年限就要到了,雨盟的人工耳蜗该更换了,而且她 91开学后要学英语课了,她不调换上听力效果更好的第五代澳大利亚Cochlear人工耳蜗可怎么行啊?她的未来究竟该怎么办啊?张朝晖和杨雨盟的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寝食不安,怎么办?杨雨盟这些年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她和母亲租住的地方家徒四壁,因为没有钱,杨雨盟的人工耳蜗究竟怎么办呢?

许多好心人和杨雨盟及其家人一样,都在焦急地期盼着……


(姚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