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全省文化强省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民本岳阳执政与发展理念,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岳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结合我市文化部门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全体干部职工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计划预期目标任务。全市投入5亿多元,扎实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精心打造“岳州大舞台”、“巴陵大戏台”、“外来务工者之歌”、“社区万家乐”、“南湖广场文化活动”等五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反响良好;积极组织剧(节)目和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参加全国全省文艺比赛,获省级以上奖项130多个;遗产保护成效明显,全市现有各类文物点达18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2处;文化市场繁荣有序,一手抓行政管理、一手促产业繁荣,推进了印刷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家书屋的工程建设的合理布局;广电新闻宣传水平不断提升,经营创收于2009年突破亿元大关,内部的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实质效果。但是,我市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与全省、全国相比,在思想观念、管理机制、资金投入、事业发展、节目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市场竞争机制、内部管理、激励和分配、干部聘用、职工培训机制尚未建立。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从整体上看,城区与农村、经济发达与不发达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三是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文化设施建设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需要。市广播电视大楼、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办公楼已严重老化,办公条件在全省地州市中已是最差。四是文化投入严重不足。各级政府部门对文化部门投入较少,制约了文化事业发展。五是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文化产业经营规模较小、档次较低,总量不足,对开展文化事业的支撑作用还不够大。六是专业人才青黄不接。专业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面临着人才断层。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岳阳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体制改革、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推进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事业发展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对公益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的投入,深化内部机制改革,改善社会服务;产业发展要以市场为主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基础性手段来调节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积极探索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
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态势出发,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为基础,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促进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努力达到文化体制整体理顺,文化机制充满活力,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形成规模,新闻、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设施功能配套,文化人才结构优化,文化市场开放有序,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总体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主要任务
(一)努力繁荣文化事业
――推进艺术事业发展,打造岳阳文化品牌
鼓励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努力创作生产真正反映时代精神、地方特色和社会生活,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艺术精品。以入围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文华奖为目标,每年推出1-2个在全国全省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精品力作。市直和各县(市)专业文艺团体每年创编出一台艺术水平较高的文艺节目。继续开展文化惠民系列活动,活跃广大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继续打造“岳州大舞台”、“巴陵大戏台”、“外来务工者之歌”、“社区万家乐”、“南湖广场文化活动”等五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广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让文化活动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延伸拓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充实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增加活动实效,每年免费送戏不少于600场。搞好文化节等系列文化活动,逐步形成有岳阳特色的高质量、有影响的文化艺术节,提升并塑造岳阳市良好的文化形象。积极培育、扶持群众文艺团体,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服务水平
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加强管理强度,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和服务能力。在城区构建“十分钟文化圈”,即每个市民在工作和居住地十分钟的路程内都能找到文化服务点。市区全面完成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博物馆、影剧院和文化广场等基本公共文化设施的提质改造;建设新的群众艺术馆,各县(市、区)全面完成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和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全市乡镇、街道完成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平均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并配送必要的设施设备,努力解决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编制和待遇问题;全市行政村、社区完成文化活动室的建设。加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功能建设,完善服务内容,增强服务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塑造岳阳文化形象
充分利用岳阳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优势,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要树立大文化、大交流理念,打破部门界限和区域界限,加强横向合作,欢迎有实力的地区和公司来整合我们的优势项目、优势资源,或者共同策划包装共同做大做强,或者以多种灵活方式实现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渠道互用、市场同进、效益最大的目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扶持岳阳文化企业和产品打开外地市场,提高岳阳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和水平,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文化产品为载体,市场为主渠道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
――强化文化遗产保护,打造文化名城亮点。
1、加强文物资源保护利用。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维修和整治六处国保为契机,带动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文物景点的维修、保护和展示。以岳阳博物馆、任弼时纪念馆、平江起义纪念馆、屈子祠纪念馆、临湘市博物馆、华容县博物馆六家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为龙头,全面加强博物馆的文物征集、保管和文物的对外展示,发挥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做好第七批国保的申报及“四有”工作。做好大遗址的保护,商代及楚文化典型遗址的考古发掘和遗址的整理工作,力争在古建维修、博物馆陈列展览、文物征集保护、考古发掘研究、民族民俗调查等领域全面发展,力争将文庙、 慈氏塔纳入岳阳楼大景区,使我市的文物工作在“十二五”期间迈上一个新台阶。
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全面完成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梳理普查成果,汇编普查资料,完善档案管理,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落实传承人待遇,完善传承传习制度。组织专家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评审,公布第三、四批市级非遗保护名录,建立一批非遗项目传习基地,举办一些非遗项目展演活动,加大非遗生产性保护力度。
(二)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
――加强广播电视宣传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建立比较完善的广播电视宏观管理体系,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广播电视宣传管理政策和法规,建立健全节目监测评议机构,强化舆论导向管理,严格监管直播类、谈话类、商业广告等节目播放,抵制媚俗倾向和低级趣味,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电台、电视台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正面宣传为主方针,把握三贴近原则,认真完成市委和市政府各项宣传任务。加强岳阳广播电视台品牌培育和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按照“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要求,加强节目和受众市场研究,培育一批具有品牌影响的栏目(节目),增强广播电视节目的贴近性、服务性和吸引力。严格执行三审制、重播重审制等管理制度,加强对重大主题、敏感问题、热线节目的管理,确保舆论导向正确。
加强对外宣传力度。确保在中央台、省台发稿名列全省各市州前茅。
――加强安全播出管理,确保宣传安全
建立和完善市、县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领导协调小组,按照“一把手”负责制原则,全面负责所辖范围内广播电视播出和传输安全。建立健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事前警示、事中监督、事后追究制,确保监管的有效实现。
――大力拓展数字电视业务,建设综合信息平台
充分利用广电行业在“三网融和”中的有利条件,建立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广电为主实施的有线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框架;积极发展视频点播、互动电视等业务,建设电子政务、经济服务、远程会议等各种信息平台和数字节目内容资源,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加强对有线数字付费广播电视和数据增值业务市场开发,拓展业务数量,优化品种和结构;积极发展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电子银行、网上购物等综合业务。
――大力推动广播电视科技发展
1、建立和完善广播电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体系。完善广电科技的发展规划、标准和制度,提高统一性,保证岳阳地区各广播电视系统建设的整体性、兼容性和可持续发展。
2、建立和完善广播电视监测体系。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对广播电视监测中心的要求,设立市级广播电视监测机构,配备监测中心主系统、监听监看系统,信号采集存储和查询回放系统、预警报警系统、无线移动监测系统等先进设备。完善全市广播电视监测、网络安全保障和节目质量监督体系,加强广播电视的技术防范能力,提高对广播电视有线、无线及网络传输中安全播出侦测的时效性。
3、建设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有线电视“村村通”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2012年完成全市乡镇光缆联网和有线电视网络城镇750MHZ、乡村550MHZ的线路改造,实现有线广播电视20户以下自然村“村村通”、“户户通”;全面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力争2015年实现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以上。
4、全面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加快广播电视设备的升级换代。市本级广播电视台2011年着手建立广播电视节目的存储管理系统,引入高清数字摄录设备和高清非线性编辑系统,实现部分节目的高清制作,争取在2012年前开播高清晰度电视频道,新广播电视大楼全面实现摄、编、制、播、存的数字化、网络化。
(三)积极培育新闻出版业
努力实现出版物印刷的平稳发展;包装装潢印刷的快速发展;其它印刷品印刷面向市场积极发展,满足经济增长和市场多样化需求。一是力争全市印刷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20%。其中出版物印刷工业产值年均增长速度4%左右;包装装潢印刷工业产值年均增长速度16%左右;其他印刷品印刷工业产值年均增长速度2%左右。到2015年末,我市印刷工业总产值达到30亿左右,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2%。二是培育3-5家年产值过亿元的有竞争力的包装印刷企业,百家年产值过1000万元三类企业。三是政府鼓励和引进发展高新技术,绿色环保印刷,建成岳阳科技印刷工业园(君山印刷基地),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特色印刷,优先发展高附加值印刷加工业,引导印刷业向“专、精、特、新”方面发展,实现各种规模、档次、特色印刷企业并存和互补的印刷格局。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是由政府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的政德工程和惠民工程。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我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到“十二五”末,应建成3337个,分别是2007—2009年已建成799家;2010年需建700家;2011年建成900家;2012年需建938家。提前三年全面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
1、坚持印刷产业和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印刷业是都市型服务业,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对印刷业的发展状况有着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影响,印刷产业的发展和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也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2、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规划、资金配套、政策环境、市场秩序和事业标准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加强印刷产业和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宏观指导,充分发挥印刷企业和农家书屋所在村主导作用,促进产业集约发展,形成合理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印刷产业合理发展和农家书屋建设合理布局。适度平衡发展出版物印刷。鼓励设立具有先进生产技术,采用数字化印刷的印刷企业,大力发展具有国际先进印刷技术、经济规模和效益突出,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印刷企业。大力发展包装装潢印刷,鼓励发展填补市内空白的高档包装装潢印刷业。积极发展其他印刷品印刷,大力发展商务印刷。加快印刷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印刷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加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合理布局、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到位的督查与管理,真正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
4、高举招商引资大旗,大力开拓印刷市场和加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虽然我市印刷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是长期以来,印刷业一直被定位于传统加工业,行业处于分散管理状态。由于产业的模糊定位及多年的分散管理,在已出台的支持文化产业及服务业的政策措施中,直接惠及印刷产业发展的极少,印刷产业发展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前,国家已将印刷业纳入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抓住党中央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利时机,运用文化产业政策支持引导我市印刷产业和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快速发展,整体规划,统筹考虑,重点扶持,将印刷产业和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打造成我市国民经济和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引进资金规模大、技术装备先进、经营管理模式先进,低污染、低能耗的外商企业和沿海投资产业转移印刷项目。有条件的企业要开拓外向型印刷业务,利用好沿海发达地区印刷产业转移和自身资源发展壮大自己,引导包装印刷企业真正走向市场。根据我市工农业上下游产品包装需求的变化和自身特点进行定位,重点发展纸质、塑料、金属等节能环保产品,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专、特、精、新”为特点的中小印刷企业群,建设和形成包装装潢印刷、出版物印刷两个印刷集群地带。督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到位,加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和管理。
5、加快园区建设,培育产业集群,扶持优势企业。沿海发达地区印刷业发展的历程表明,印刷业发展需要产业园区。集中建园,有利于推进岳阳工业化的进程;有利于解决岳阳印刷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恶性循环问题;有利于优势互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长足发展;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加快印刷产业园建设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年内将提请政府对印刷产业项目进行规划和科学论证。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实现出版物印刷的平稳发展,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实现包装装潢印刷的快速发展。推动其他印刷品面向市场积极发展,充分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要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的发展,打造印刷产业集群基地,确立岳阳经济开发区康王工业区、君山科技印刷工业园为包装装潢印刷、出版物印刷和其他印刷品印刷的集群地域。整合产业优势,扶持10家左右大型印刷企业,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印刷业发展新格局。
6、发挥区位优势,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抓住印刷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借助粤港雄厚的经济实力、成熟的印刷高新技术、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以及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提升我市印刷产业实力。支持全市有竞争力的企业,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出台各项印刷产业优惠政策,主动承接港粤和发达地区印刷产业梯度转移。
(四)不断充实文化队伍
科学制订人才建设规划,优化人才环境,多渠道引进管理、策划、经营等紧缺人才。抓好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大力培养文化艺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创意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重点培养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的基层领导干部,并制定考核办法和任职条件。建立一支熟悉业务、专兼结合的新闻宣传、文化文物业务骨干队伍,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单位工作,以补充现有的人才断层。高度重视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切实解决文化工作者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确保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站队伍稳定、待遇落实。鼓励有影响的艺术家和具备文艺专长的居民担任文化指导(辅导)员,指导基层开展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人员队伍的法制意识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规范从业人员记者证、主持人上岗证等资格管理工作。 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支持中青年骨干破格晋升高级技术职称,到2015年,高级职称人才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到25%以上,并使高级人才队伍的年龄逐步年轻化。
(五)坚决维护文化安全
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及岳阳文化市场实际,加强文化综合执法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市文化市场管理网络,实现文化市场依法治理,维护文化安全。加大“扫黄”、“打非”和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力度,坚决取缔、打击无证经营和违法经营活动;大力查处各类盗版音像制品和非法出版物;严格依法管理网吧和电子游戏等娱乐场所;努力净化文化空间,抵制境外不良文化渗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化体制改革
抓住我市作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市的机遇,积极稳妥地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管理体制,建立既有层次化分工、又有广泛联合与协作的新体制、新秩序。
(二)加强规划指导和资金扶持
加强对全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产业发展的统一规划和综合协调。各级政府要把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事业、产业中长期规划纳入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纳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任期目标的重要考核内容,将文化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并随经济的发展和财力的增长,逐年增加事业资金投入。
(三)完善和落实文化发展的经济政策
加大公共财政扶持力度。扶持重要文化单位、新闻媒体、重要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创新工作机制,推进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
充分运用政府贴息贷款和金融业的各种贷款、融资方法,为文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方面已经明确的文化产业发展经济政策,研究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在政策规定期限内,经税务机关批准,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的纳税人免征所得税,对政府鼓励新办的广播、电视、电影、放映等文化企业,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为文化单位“事转企”等改革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配套资金上,加强对自身素质较高,乡村有积极性的农家书屋的扶持。争取金融机构积极为重点包装装潢印刷企业服务。包括重大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资金、科技三项资金、流动资金贷款等。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技改项目,以及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引进先进设备的企业,报请市政府给予贴息贷款或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