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形地貌
岳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环抱洞庭,濒临长江,介于东经112°10′3″至114°9′6″,北纬28°25′33″与29°48′27″之间,东临赣鄂两省,北与江汉平原隔江相望,西与湖北石首毗邻。全市总面积150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7万亩。境内地貌多种多样,丘岗与盆地相间、平原与湖泊交错。其中山地219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59%,丘陵353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51%,岗地266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7.7%,平原4066平方公里,占27.02%,水面2583平方公里,占17.16%。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向洞庭湖盆地倾斜。东有幕阜山山脉蜿蜒其间,自东南向西北雁行排列,脊岭海拔约800米,幕阜山主峰海拔1590米;南为连云山环绕,脊岭海拔约1000米,主峰海拔1600米;西南被玉池山脉所盘踞,主峰海拔748米。全市两面环山,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为山丘区,西北为洞庭湖平原,中部为过渡性环湖浅丘地带。全市山地占14.6%,丘岗区占41.2%,平原占27%,水面占17.2%。
二、气候
岳阳市属从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季节性强;热量丰富,严寒期短、无霜期长,春温多变,盛夏酷热;雨水充沛,雨季明显,降水集中;湖区气候均一,山地气候悬殊。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39.1毫米,呈春夏多、秋冬少,东部多、西部少的格局,春夏雨量约占全年的70%,降雨年际分布不均,面上年平均降雨最多达2191.4毫米(1954年),降雨最少的年份只有945.7毫米(2011年)。年平均气温在16.5~17.2℃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为39.3~40.8℃,极端最低气温为-18.1~-11.4℃。城区年平均气温偏高,为17.0℃。年日照时数为1590.2~1722.3小时,呈北部比南部多、西部比东部多的格局。年无霜期256~285天。市境主导风向为北风和东北偏北风,年平均风速为2.0~2.7m/s。
三、水文
我市河流主要属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主要河流多源于我省东、南、西边境的山地;湘、资两大水系由南向北流入洞庭湖;沅水自西南向东北,澧水自西向东、新墙河和汨罗江自东向西分别注入洞庭湖。长江向洞庭湖分流的三口,自北向南泄入洞庭湖。洞庭湖接纳“三口”、“四水”及汨罗江、新墙河来水(俗称九龙闹洞庭),于城陵矶汇入长江,形成以洞庭湖为中心的辐射状水系。
1、 湘水
湘江又名湘水,是湖南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湘江发源于广西兴安县海阳山近峰岭(永州市蓝山县紫良瑶族乡野狗岭南麓),经永州市萍岛纳潇水(湘江西源),经祁阳县纳祁水和白水,衡南县松柏纳舂陵水,衡阳市纳蒸水和耒水,衡山纳米水,株洲县渌口纳渌水,湘潭纳涓水和涟水,长沙纳浏渭河与捞刀河,至望城县新康纳沩水,由湘阴县濠河口分东、西两支尾闾入洞庭湖。干流全长856(948)公里,湖南境内670(948)公里;流域面积94660(94721)平方公里,湖南境内85383 (85224.7)平方公里。湘江在湖南境内有河长5公里以上的河流2156条,以右岸汇入的支流居多,其流域面积也大,全流域呈不对称树枝状水系。右岸支流多发源于湘南和湘东山区,具有明显的山溪性河流特征(括号内数据为2011年水利普查认定数据)。流域平均坡降为0.134‰,是洞庭湖水系最大的河流。湘水湘潭站历年实测最大流量为1994年6月18日的21100立方米/秒。湘水主道从乔口进入湘阴,经16.7公里后至浩河口分为东西两支。东支左岸经22公里到斗米嘴,右岸经35.63公里到营田;西支左岸经22.95公里到沅潭,右岸经29.76公里到斗米嘴。湘水岸线在湘阴境内全长143.24公里,历史最高洪水位为37.35米,于1996年7月21日出现在窑头山站。
2、 资水
资水在邵阳县双江口以上分左右两支。右支夫夷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越城岭;左支赧水发源于湖南省城步县青界山黄马界。两河在双江口汇合,流经邵阳市和新邵、新化、安化、桃江等县,于益阳甘溪港注入洞庭湖。全长653公里,流域面积28142平方公里。武岗至小庙头为上游,小庙头至马迹塘为中游,马迹塘以下为下游,益阳以下称尾闾。资水桃江站历年实测最大流量为1955年8月27日的15300立方米/秒。资水主道从毛角口进入湘阴,分为东、北两支。东支左岸经37.6公里到临资口,右岸经38.5公里到南岸嘴;北支左岸经20.4公里到竹垸里,右岸经28.90公里到官司潭。资水岸线在湘阴境内全长125.4公里,历史最高洪水位为38.38米,于1996年7月21日出现在毛角口站。
3、 沅水
沅水为我省第二条大河,有南北两源。南源龙头江发源于贵州省都匀县云雾山;北源重安江发源于贵州省麻江县平越大山,沿途接纳巫水、舞水、辰水、溆水、酉水等支流,于常德德山注入洞庭湖。全长1033公里,流域面积89163平方公里。自河源到黔城清水江为上游,黔城到沅陵为中游,沅陵以下为下游,德山以下称尾闯。河流平均坡降0.549‰。沅水桃源站历年实测最大流量为1996年7月19日的29100立方米/秒。
4、澧水
澧水为“四水”中最小的河流,发源于桑植县杉木界,沿途接纳娄水、渫水、道水和涔水等支流,至津市小渡口注入洞庭湖。全长388公里,流域面积18496平方公里。桑植南岔以上为上游,南岔至石门为中游,石门以下称为下游,小渡口以下称尾闾。澧水石门站历年实测最大流量为1998年7月23日的19000立方米/秒。
5、洞庭湖
洞庭湖地处长江中游,是我国吞吐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长江中游最重要的集水湖盆与调洪湖泊。城陵矶站水位33.5米时,洞庭湖面积2625平方公里,总容积167亿立米。根据自然形态,洞庭湖分成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由目平湖、七里湖组成),对应面积分别为1313平方公里、905平方公里、407平方公里。东洞庭湖是洞庭湖泊群落中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天然季节性湖泊,东临岳阳市区、岳阳县和汨罗市,北抵长江,西靠大通湖大圈和钱粮湖大圈,南连南洞庭湖,现有水面面积1313平方公里,占洞庭湖总水面面积的50%;现有容量119亿立方米,占洞庭湖总容量的71%。我市境内洞庭湖面积1312平方公里,其中东洞庭湖920平方公里、南洞庭湖392平方公里。
6、长江、荆江
长江全长6300余公里,总集雨面积180万平方公里,从江源到宜昌约4500公里为上游,集雨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宜昌至九江湖口长约955公里为中游,集雨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湖口至海口长约938公里为下游,集雨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荆江是长江中游的一个河段,上起枝城,下至城陵矶,全长339公里,南岸有分泄长江水流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和洞庭湖吐洪入江的总出口城陵矶与洞庭湖通连。江北岸的荆江大堤上起枣林岗,下至监利城南,全长182.35公里,是江汉平原的屏障,荆江河段以藕池口为界分为上下荆江,上荆江长175.5公里,下荆江163.5公里。长江流经湖南163公里,全部在岳阳市境内(自华容县五马口至临湘市铁山咀),其中长江干堤142公里,以城陵矶(三江口)为界分成上下两段,上段由华容县五马口至君山区穆湖铺,长76.8公里,下段自莲花塘至临湘市黄盖湖铁山咀,长65.2公里。
7、 我市河流(湖泊)水系
我市有长5公里以上河流273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的河流27条,流域面积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条,分别为汨罗江和新墙河。我市主要内河(湖)有华容河和黄盖湖。
汨罗江:介于东经112°51′~114°07′,北纬28°25′~29°06之间。汨罗江流域西临东洞庭湖;东以幕阜山、连云山与鄱阳湖水系修水分野;北以幕阜山脉黄龙山、高峰殿与新墙河分界;南分别以连云山吊水尖、福寿山、龙头尖、兴龙山与湘江水系浏阳河、捞刀河分流。流域面积5543平方公里。东西长约120公里,南北宽约46公里,呈长方形。地跨江西修水、湖南平江、汨罗、岳阳、长沙等2省5县(市)。汨罗江发源于湘赣边境幕阜山脉金凤山南麓江西修水县黄龙乡黄龙寺。于湖南汨罗市磊石镇注入东洞庭湖。全长253公里,总落差249.8米,河道平均坡降0.46‰。沿程纳5千米以上长支流173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10条,昌江(流域面积670平方公里)最大。较大支流多自右岸汇入,呈不对称羽状水系。
新墙河:新墙河流域介于东经113°03′~113°45′,北纬28°59′~29°30之间。南以幕阜山脉湖仙山、高峰殿与汨罗江分流;北与黄盖湖水系毗连;东以湘鄂边界幕阜山脉大药姑、眉毛尖与洪泽湖水系陆水相邻;西临东洞庭湖。东西长约62公里,南北宽53公里,似桑叶状。流域面积2370平方公里。据2003年行政区划,地跨湖南临湘、岳阳、平江、湖北通城4县(市)。岳阳县约占67%。新墙河有南北二源。北源称游港河,南源称沙港河,两源会合后始称新墙河。南源为主流。源于幕阜山南段西麓向盆山,平江县板江乡双家。于岳阳县鹿角镇大毛家湖垸建新注入东洞庭湖。全长108公里。河道平均坡降0.718‰。沿程纳5公里以上长支流51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6条,游港河最大,呈羽状水系。
黄盖湖:位于湘鄂交界处,全流域面积1552.8平方公里,在我市境内有1377.8平方公里。入黄盖湖的河流主要有沅潭河、新店河。沅潭河发源于临湘市八房山,干流长48公里,流域面积389平方公里;新店河全流域面积441.8平方公里,岳阳市境内的有149.5平方公里。本流域有大小河流57条,但落差均不大,水能蕴藏量少。
华容河:亦名沱江,是长江四水流入洞庭湖的水道之一。江水从调弦口闸流入,过焦山河后从万庾人民大垸茄务港进入华容县境,经万庾、县城至治河渡分南、北两支,绕新华垸至钱粮湖农场磨盘洲合流,再经六门闸入东洞庭湖,全长58.47公里(石首市12公里,华容县35.47公里(未包括南支),君山区11公里)。东西两岸流域面积1462.79平方公里,其中湖北石首市631平方公里(陈公东垸184平方公里,陈公西垸347平方公里),华容县502.99平方公里,岳阳市君山区328.8平方公里(含钱粮湖农场227.8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81.97万亩(石首市42.2万亩,华容县17.47万亩,岳阳市君山区22.3万亩,其中钱粮湖18.5万亩),人口近100万。
四、水资源
岳阳市水资源总量居湖南省第一(含长江过境水量)。全市有水面约2583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本地降水年径流总量95.21亿立方米,地下水可采量131.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过境水量6382亿立方米,全市年可利用水资源总量达6500亿立方米以上,实际上年均可利用量仅115亿立方米。我市本地水资源人均拥有量仅2052立方米/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00立方米/年。以2014水平年为例,全市总用水量为32.24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17.68亿立方米、工业用水10.99亿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2.59亿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0.77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0.21亿立方米。
五、水利工程
我市已兴建各类水利工程13万余处,建成了较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1、防洪工程:大小堤垸58个(万亩以上堤垸35个),其中重点垸7个、蓄洪垸20个、一般垸31个;一线防洪大堤1068公里,其中长江干堤142公里,重点垸堤防258公里,蓄洪垸和一般垸668公里;主要间堤176公里,一线防洪大堤各类穿堤建筑物655处。2、蓄洪工程:蓄洪垸20个,蓄洪区面积220万亩,承担86.84亿立米洪水的蓄洪任务,占全省蓄洪任务的一半以上。全市已累计建成安全楼47.7万平米,安全台100个9.4万平米,顺堤安全台167个71.7万平米。实施钱粮湖垸、大通湖(东)垸、城西垸、屈原垸、建新垸、集成安合垸、君山垸、北湖垸、义合金鸡垸堤防加固工程315.66公里、涵闸120处、土方1146.1万方。3、蓄水工程:全市共有注册水库1201座,总库容达17.5亿立米,其中大型1座、中型23座(全市有8座全国防洪重点中型水库,分别为黄金洞、九峰、秋湖、大江洞、白水、龙源、团湾、岳坊)、小Ⅰ型146座,小Ⅱ型1031座。全市有塘坝11万处,应蓄水量3.9亿立方米。我市山丘区总蓄水量21.4亿立方米。我市湖区蓄水量在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内湖总共有81处,总水面82.21万亩,总蓄水量15.08亿立方米,可调蓄水量9.42亿立方米。其中,200万立方米以上的内湖有70处;500万立方米以上的内湖有47处;1000万立米以上的内湖有28处。4、排灌工程:全市共有机电排灌泵站10305座,装机11756台,总功率39.6万千瓦。其中,中型泵站57座,装机372台,总功率9.6万千瓦。
长江干堤(湖南段)加固工程:长江流经湖南的长度为163公里,全部在岳阳市境内,干堤全长142公里,上起华容县五马口,下止临湘市铁山咀,直接保护着岳阳市中心城区和华容、君山、建新、楼区、云溪、临湘6个县(市、区)所属沿江堤垸。长江干堤加修前面宽只有5-6米,有2/3的堤段堤顶高程低于1998年最高水位,大堤堤身单薄,基础渗漏严重,穿堤涵闸老化,冲刷崩塌岸线长,每年汛期,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防洪抢险。1998年特大洪水后,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工程按Ⅱ级堤防标准设计,其中从莲花塘至道仁矶长12.08公里堤段属城市防洪大堤,按Ⅰ级堤防标准设计。Ⅰ级堤防面宽10米,Ⅱ级堤防面宽8米;堤顶高程按历史最高水位超高2米,内、外坡比分别为1:3.5和1:3,堤内设两级平台,堤顶下4米处内坡设6米宽的一级平台;二级平台面宽10米,在原地面上加高1.0米,堤面铺设宽6米砼防汛公路,大堤外坡用砼预制块护坡,内坡草皮护坡。总投资20.77亿元,其中湖南实施部分18.1亿元,长江委实施的隐蔽工程2.67亿元。工程于1998年10月动工,经过五年奋战,长江干堤全线达标,共完成土方5600万方、石方360万方、砼60万方。加固后的长江干堤,在抗御1999年、2002年大洪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98年长江干堤发生各类险情2700处,其中重大险情42处,大堤加修子堤120公里,挡水最深的达1.74米。1999年城陵矶最高洪水位仅比1998年低0.26米,而长江干堤仅未加修到位的堤段出现散浸,没有发生一处较大险情。
钱粮湖蓄洪垸层山安全区工程:位于君山区钱粮湖垸,是国家实施的洞庭湖区蓄滞洪工程先行建设的试点项目。总规划面积14.24平方公里,计划安置人口7万人。该项目分为围堤工程和移民迁建两部分。围堤工程总长29.094km(其中新修堤防12.394km ,加固堤防16.7km),新建涵闸7座,拆除重建穿堤建筑物2座,加固穿堤建筑物1座,工程总投资3.05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83亿元)。移民迁建规划建设7个安置点,拟将区外15154户、45752人迁入区内安置,投资6.975亿元,其中国家补助投资3.0914亿元。该项目于2008年10月开工,2011年12月底基本完成。目前,围堤工程除第九标(六门闸堤段1904米)未实施外,其余工程已全部完成,共完成投资27520.4万元。移民迁建已完成层山、和丰、六门闸、分路口等集中安置点建设,并相继完成钱粮湖敬老院、采桑湖敬老院、渔民新村、钱丰小区建设,共新建安置房8000多套,搬迁移民12786户,占移民任务的98%。
六、洪旱灾害
洪涝灾害:全市50%的人口和耕地及占工农业总产值70%的地区常处在洪水威胁之下,是全省乃至全国的防汛抗洪重点地区。随着江湖关系变化加剧,泥沙淤积严重,湖区防汛形势日趋恶化,高洪水位频率增加,高洪水位持续时间增长,洪水涨幅不断加大。水位控制站为洞庭湖出口城陵矶七里山水文站,相应警戒水位为32.5米,保证水位34.55米。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陵矶站水位超33.5米的有14年,其中1954年最高水位34.55米,1996年35.31米,1998年35.94米,1999年35.68米,2002年34.91米。1996年特大洪灾,我市溃决万亩以上堤垸6个,直接经济总损失149亿元,因灾死亡78人;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防汛直接消耗5亿元,因灾死亡63人。而1998年开展大规模水利建设后,2002年我市发生特大秋汛,全市没有溃一堤一垸,全市因灾损失仅5.5亿元。
旱灾: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资料统计分析,我市干旱发生的时间、频率及其分布范围是:春旱发生时间多在4-5月,先旱后涝或雨季后移的年景一般都发生春旱,约每隔4-5年出现一次;夏旱发生在6-7月,每年都有,只是程度不一,按年景划分平均,平均3-4年出现一次;秋旱发生时间在8-9月,大约5年出现一次,频率在20%以下。在近300年时间内,发生旱灾188次,平均1.6年发生一次。我市旱区的分布范围:春旱主要分布在河西片的华容县湖区、建设垸和钱粮湖、建新、君山等地及湘阴县西片和水利死角区,尤以华容县湖区最为严重。夏秋旱主要分布在山丘区,平江县、汨罗市、湘阴县东片、岳阳县、临湘市和华容县的桃花、胜峰等地,特别是汨罗江南片、平江县与江西交界地带及岳阳县与临湘市交界地带最为严重。这些地区往往是夏秋连旱最为敏感、又是抗旱设施最为薄弱的地区。
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市洪旱灾害十分频繁,巨大的洪旱灾害损失,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山洪灾害:由于我市山丘区地形地质条件差,降雨集中,暴雨强度大,极易形成山洪暴雨,山洪灾害也比较严重。山洪灾害主要发生区域为平江县、汨罗市、岳阳县、临湘市、湘阴县等地山丘区,尤其是平江县东北部、岳阳县三田一洞地区、临湘白羊田地区、汨罗长乐、高坊、弼时地区为山洪多发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市历年山洪灾害频繁,几乎年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山洪灾。农作物累计受灾面积900多万亩,受灾人口440万人,死亡人口401人,倒塌房屋18.2万间,全市山洪灾害直接经济总损失达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