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岳阳市建筑业平稳发展

来源:投资贸易科2012-10-19
浏览量:1|| | ||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第二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截至1-9月,全市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5.25亿元,同比增长20.5%;完成建筑业增加值62.4亿元,同比增长15.5%。我市建筑业稳步发展,后续发展保障有力,但存在问题仍不容忽视。

一、建筑业运行基本特点

1、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1-9月,全市建筑企业共完成产值155.25亿元,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完成125.46亿元,同比增长21.9%,建筑工程产值占居总产值的主体地位,比重近81%。

2、施工面积稳步增长。1-9月,全市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70.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8%,其中实行投标承包工程房屋面积585.97万平方米,占总施工面积的67.4%。竣工面积517.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3%,两项指标均稳步增长。其中,施工面积增速略高于上年;竣工面积增速与上年相比有较大回落,降低6.7个百分点。

3、合同额大幅增加。全市建筑业企业截至1-9月签订的工程合同总额达247.45亿元,同比增长30.6%,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为66.4亿元,同比增长30.1%,本年新签合同额为181.04亿元,同比增长30.8%。建筑业签订的工程合同额持续增长,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岳阳市的建筑业生产持续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4、地域分布特征明显。 岳阳市建筑业的发展突出了以楼区为中心,汨罗市、平江县、湘阴县和华容县为主体的地域特征。现有资质建筑业企业中楼区100个,占47.6%,汨罗市、平江县、湘阴县、华容县分别有20个、13个、20个、11个,分别占全市总数的9.5%、6.2%、9.5%、5.2%。从完成建筑业产值来看,楼区、汨罗市、平江县、湘阴县、华容县共完成建筑业产值123.81亿元,占全市的79.8%。各区域企业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特长,构架了一种以施工总承包公司为龙头、综合性及专业性施工公司为主体、小型劳务分包企业为补充的新型模式,使大、中、小型施工企业分工明确、协调配套,形成一个新型的、高效有序的承包体系。

2012年三季度岳阳市建筑业资质企业数和产值一览表

企业数(个)

占比(%)

完成产值(亿元)

占比(%)

楼区

100

47.6

71.47

46

华容县

11

5.2

10.05

6.5

湘阴县

20

9.5

22.05

14.2

平江县

13

6.2

9.16

5.9

汨罗市

20

9.5

11.08

7.1

二、全市建筑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技术基础薄弱,市场竞争力偏低。我市大部分建筑企业技术基础薄弱,全市资质建筑企业232家,共有从业人员90243人,其中:一级建造师仅870人,占比仅为1.0%;工程技术人员19563人,占21.7%;建筑工人文化水平低,创新能力差,工程管理与施工效率低,与建筑业发达的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与此同时,岳阳市建筑业总承包企业不强,建筑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支撑点,没有形成“领军型”企业。全市210家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中,目前还没有一家特级企业,一级资质企业仅11家,占企业总数的5.2%,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8.81亿元;二级资质企业63家,占30%,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9.41亿元;三级及三级以下资质136家,占64.8%,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7.04亿元。

 

2、企业改革不快,省外市场开拓不力。岳阳市建筑业企业改革虽然起步较早,但进展缓慢,一直未有实质性突破。一些已改制企业停留于表面改制,改制不彻底,经营机制没有创新,大部分企业产业规模小,外向度较弱。企业人才、技术、机械的优势缺乏,使得市场开拓的竞争力不强,对外承揽工程能力较弱。1-9月,我市建筑业企业在外完成产值22.5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2%,占全市的14.5%,增幅虽大,但比重仍然偏小。

3、成本和费用支出过高,盈利空间压缩。1-9月,全市工程结算收入132.14亿元,其中,工程结算成本113.09亿元,占总收入的85.6%,利润总额5.66亿元,仅占总收入的4.3%。建材价格上涨导致建筑工程成本上升,工程结算成本和管理费用的过快增长,压缩了盈利空间,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促进全市建筑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大投入,提升企业竞争力。一是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地建筑业企业来我市落户创业。对市外特级、一级资质在我市注册落户的企业,建议政府出台优惠政策,优先解决企业生产、办公、仓储、职工公寓等建设用地,对企业落户过程中遇到的特殊问题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予以解决。二是加强建筑领域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培养一批以企业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和施工人员队伍,培养一批懂经营、熟悉工程的人才,为我市建筑企业走出去,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有效提升我市建筑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三是调整结构,科学引导行业发展。我市各建筑业企业要走智力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道路。要扶强扶优,鼓励和支持企业之间打破地域界线,以产权为纽带,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制、组建企业集团等形式,做大做强企业,加快培育一批资产规模大、融资能力好、技术手段优、市场竞争力强、资质等级高的大型建筑业。

2、深化改革,加强市场开拓。要坚持“走出去”战略,深化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一是支持建筑企业到市外、省外、国外承揽重大项目,帮助企业增加银行授信、增资扩股和上市融资。二是积极推进“以老带新”,鼓励市内企业与省内外、国内外知名承包商、设计咨询商组成项目联合体。三是强化走出去服务协调。积极协调商务等部门开辟“走出去”信息专栏,构建和完善工程信息发布平台、企业交流沟通平台、企业协作平台、金融支持平台、咨询服务平台和应急安全保障平台。

3、优化管理,提高企业盈利模式。针对成本费用过高、造成利润率较低的现状,各建筑业企业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快经营机制转变,转换经营理念,以提高效益水平为目的,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优化企业内部岗位结构和人员结构;进一步强化建筑节能,减少不必要的用工和消耗,降低成本费用,增产节支;进一步加强预算控制,提高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拓展其他业务收入来源,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扩大企业经济效,最终实现由生产型向经营型企业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