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汨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岳阳市统计局2010-06-10
浏览量:1|| | ||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有创意、有绩效、有影响”的工作要求,努力实现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目标。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统筹发展进程良好,发展活力不断增加,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顺利实现了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总量越上新台阶。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1万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6万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42.5万元,增长28.6%;第三产业增加值18.9亿元,增长14.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7.7:49.9:22.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07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7%。综合实力全面增强,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在岳阳六县(市)均居第一位。

实事工作,扎实有效,集中解决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全年“八件事实”40个考核项目完成任务。城镇新增就业3490人,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障参保人数3036人;建成县通乡镇公路改造4.5公里,完成通村公路硬化251公里;新增通电话自然村5个,全面实现农村乡乡能上网;解决农村广播电视盲区1704人听广播、看电视问题;建成92家标准化乡村农家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免除率达到100%;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2所;2007年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按省卫生厅下达计划考核达到74.9%;新建农村沼气池3382口;农村24561人安全饮水问题;城市和农村低保资金拨付到位率为100%;新建、改扩建敬老院3所;农村部分计生奖扶对象发放率达到100%。

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下岗失业人员和新增就业人员较多,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部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城市建设滞后,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环境尚不宽松;财政收支压力大,物价涨幅明显。经济发展环境,社会治安、市场秩序、环境污染等还需继续加大整治力度。

二、农业

2007年全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认真落实惠民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达到28.9亿元,比上年增长3.2%(按可比价计算)。

全年粮食总产实现36.9万吨,比上年减少1.6%;油料总产8712.0吨,比上年增长2.8%;棉花产量613.0吨,比上年减少2.9%;蔬菜总产量31.0万吨,比上年增长26.8%;水果产量11.6吨,比上年增长0.4%;全市肉类总产量11.8万吨,比上年减少3.5%;禽蛋产量6885.0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0%;畜牧业增加值达到86996.0万元,比上年增长0.7%。主要畜禽存出栏情况如下:

产品名称(头)

年末存栏

比上年%

年末出栏

比上年%

生猪

869000

81.0

1576000

-4.9

89000

17.1

33000

-8.3

13000

8.3

14000

5.3

家禽

3480000

5.3

5295000

6.4

渔业生产保持稳定发展。全市淡水养殖面积8.8万亩,比上年增长0.2%;水产品量31065.0吨,比上年增长6.7%,全年实现渔业增加值15995.9万元,比上年增长9.0%。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6.0万千瓦,农用拖拉机3651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8.5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6550.0吨,农药使用量2380.0吨。农村用电量21926.6万千瓦小时,增长16.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9.3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工业用电量10200亿度,减少25.6%。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7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05.1亿元,同比增长5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5亿元,增长40.8%。

分企业看,衡联铜材、长江铜业、湘北铜业、金龙铜业、钱江铜业、天达有色金属、远东有色金属、奥力克铜业、永泰铝业、光明家具位列现有规模企业前十名,其总产值之和为44.7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42.5%,成为我市规模工业生力军。分轻重工业和经济类型工业看:

指标

绝对数(万元)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1051181

53.3

其中:轻工业

152706

18.9

重工业

898475

61.8

其中:国有企业

2738

-5.6

集体企业

49942

17.9

股份合作企业

22161

61.8

股份制企业

816368

56.0

其他

159972

57.9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1亿元,比上年增长52.9%;实现利税总额48201万元,增长17.7%;实现利润总额14996.0万元,增长17.9%。全员劳动生产率82.4万元/人,增长56.1%。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扎实开展科学发展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着力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的企业分别进入最具实力科学发展示范集团企业、科学发展重点示范企业和科学发展示范企业三个层次的榜单。2007年汨罗新型工业化列于省十强县市。

园区建设速度加快。园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园区批准面积5平方公里,实际开发面积5平方公里。到目前为止,入园企业47个,其中:在建企业数12个,竣工投产企业35个,规模工业企业37个,高新技术企业8个,园区全部企业就业人数15000人。2007年园区及再生资源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72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完成工业增加值24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实现税收3.75亿元,比上年净增1亿元。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市21家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中,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8亿元,与去年持平。实现建筑业利润总额5279万元,同比增加67万元,增长1.3%;完成建筑业增加产值32538万元,比上年增长7.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发展。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6亿元,比上年增长48.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3.3亿元,比上年增长61.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增长40.5%。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完成17.6亿元,增长70.9%;第三产业完成4.5亿元,增长1.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0.5亿元,增长7.0%。

房地产业持续较快发展。2007年末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达6家,其中三级资质及以上企业2家。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253万元,房地产开发立项面积22万平方米,施工面积1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万平方米。

五、交通和邮电通信事业

交通运输稳步增长。2007年,全市公路总里程1693.9公里,其中等公路884.8公里。全市全社会客运周转量15841.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6%;货运周转量3118.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公路客运量290.0万人,客运周转量15756.2万人公里;铁路旅客发运量85.4万人,货运发送量17.2吨;航运货运量20.0万吨,航运周转量2030.0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4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1.0%。年末全市各类通信用户总量32.2万户,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固定电话11.3万户,比上年净增0.6万户,小灵通用户总量发展到1.5万户,比上年净增0.2万户;移动电话14.5万户,比上年净增3.8万户;联通电话3.8万户,比上年净增0.6万户;宽带上网用户1.1万户,比上年净增0.4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招商引资

国内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城乡市场两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分城乡看,县城市场零售额9.9亿元,增长21.1%;农村零售额8.9亿元,增长16.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9.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他0.1亿元,比上年减少5.9%。天恒等超市积极开展连锁经营,消费市场日趋活跃。

招商引资成效较好。2007年,全市共引进域外各类项目99个,总投资规模达46.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7.3亿元。其中引进国内省外项目77个,总投资规模41.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4亿元;省内本市以外项目16个,合同外资1.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0.4亿元;引进外资项目6个,合同引资3500万美元,实际到位1177万美元。全市引进的99个项目中,引进工业、农业生产项目74个,到位资金12.3亿元;引进社会发展项目19个,到位资金4.6亿元;引进基础设施项目5个,到位资金0.3亿元;引进产权转让项目1个,到位资金1120.0万元。

引用外资取得重大突破。中天集团在境外成立了中国农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并成功在新加坡上市,共引进外资1000万美元,利用外资687万美元。香港客商投资4800万港元新增再生胶生产项目。长乐镇引进外资2000万美元,成立了汨罗市银密保险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七、旅游和城市建设

旅游事业发展速度。2007年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国家旅游局启动的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利用荒山、水库、塘坝,开发“农家乐”休闲旅游中心,现已有40多家农家乐休闲山庄。全市接待国内旅游客62.3万人次,增长7.8%;实现旅游总收入7126.0万元,增长10.2%。

城市建设明显加快。全市城市总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15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33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5.0%,绿化覆盖率40.6%,用水普及率90.0%,燃气普及率90.0%,生活垃圾处理率100%,污水处理率28.0%。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61180万元,比上年增长45.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6685万元、上划中央“两税”收入22320万元、上划所得税收入2175万元,分别增长36.9%、63.1%、40.1%。全市一般预算支出89988万元,增长58.8%,科技、医疗卫生、环保及城乡社区、农林水、工商金融等事务支出有所增长。

金融存贷稳健运行。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4.8%,其中企业存款4.5亿元、储蓄存款29.8亿元,分别增长18.4%和18.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5亿元,增长1.9%,其中短期贷款14.1亿元,与去年持平;中长期贷款2.5亿元,增长25%。

保险业务快速发展。全市保险机构保险业务收入11135万元,比上年增长46.8%,其中财产保险1766万元、人身保险9369万元;保险业务支出2491万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财产保险1070万元、人身保险1421万元。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我市科研机构39所,其中市直科研机构5所、民办科研机构13所、厂办科研机构21所。全年研究与开发科技计划项目36个,其中省级计划项目5个、地(市)级计划项目5个、县(市)计划项目26个。全年专利申请数42件,专利授权40项,专利实施26项。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200所。教职员工5916人,专任教师5266人,年末在校学生84465人。其中:职业高中12所,在校学生11742人;普通高中6所,在校学生11265人;初中38所,在校学生24357人;小学143所,在校学生3682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73人。2007年,我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9.9%。全市“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秋季入学,初中辍学率首次控制在万分之五之内。初中毕业生有9525人报考了职业学校,录取人数4477人,普职招生比稳定在1:1。高考再创佳绩。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到1580人;音体美特色专业520人参考,二本上级268人,上线率51.5%,职高对口专业上二本线人数65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为96.7%和98.0%。据统计全年广播电视台新开有线用户1450户,城区实际有线用户一举突破20000户。逐步完善了全市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方案,采取有线网络联网和无线覆盖同步推进的方式实施“村村通”工程。有46个自然村建立了微波机站,发展用户服务2200多户。

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加快,预防保健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城乡卫生状况得到有效改善。2007年末共有卫生机构36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28个,实有床位963张,卫生技术人员1550人。全市孕产妇人数5693人,孕妇死亡率为35.28/10万,婴儿死亡率为6.35‰,新生儿出生人数5671人。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1%,支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金459万元。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红红火火。2007年组织12支龙舟队参加了中国岳阳汨罗江龙舟节龙舟赛,并取得可喜成绩。加强了全民健身的宣传,市区体育锻炼人口达35%以上。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为65.2万人,比上年增加6千人。全年出生人口6570人,出生率为10.1‰,比上年下降1.6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9‰,上升0.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4.2‰,比上年下降2.3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7年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5837元,比上年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10元,增长30.6%;农民人均纯收入4256元,增长10.0%。

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2007年,参加养老保险30864人,增长11.0%;参加医疗保险31320人,增长14.0%;参加工伤保险18501人,增长24.0%;参加生育保险20614人,增长11.0%;参加失业保险34922人,增长7.0%。共征缴社会保险费11568万元。城乡困难居民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共发放保障金1373万元。为困难学生解决入学费用30万元,弱势群体得到帮扶,安置就业人员8911人,全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进一步增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年末全市国土总面积1670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131.4千公顷;建设用地19.5千公顷;未利用土地16.2千公顷。2007年末实有耕地面积63.5万亩,林地面积91.1万亩,草场面积1.8万亩,养殖水面711.1亩。(以上数据包括屈原行政区。)

2007年末共有水资源总量19750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6580万立方米,地下水2170万立方米,大中小型水库3座,实际总库容10188万立方米,小塘坝27230座,渠道总长33092公里,有效灌溉面积达41.3万亩,水资源利用率23.7%。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上年同期相比,COD削减3272吨,SO2削减705吨,削减率分别达到45%和22%;工业企业污染达标率达8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80%以上。关停整治42家造纸企业,整改整合后保留15家,取缔非法炼钒、炼铅等“十五小”企业8家;取缔和责令搬迁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超标排污企业4家。

城市空气有所好转。城区年度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API)为73,全年空气质量监测天数为144天,全部都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状况良好。

城市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区域噪声等效声级为52.3dB(A),交通噪声等效声级为62.9Db(A),全部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水环境质量基本达标。饮用水源水质合格率达到100%。地表水除城市下游南渡监测断面在枯水期氨氮指标个别月份超标外,其余监测项目均优于规定的功能区水质标准,达标率为91%。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2007年全市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37起,同比下降10.6%;死亡人数40人,同比下降6.5%;受伤人数143人,下降8.8%;直接经济损失47.9万元,下降7.5%。组织全市性安全生产大检查6次,发现安全隐患263起,下发整改通知书289份,安全隐患整改率86%。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